古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中原称霸,曾经迁都连云港海州,并在海边筑琅琊台,作为水军基地,此时为春秋晚期,勾践成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名霸主。海州锦屏山,春秋时称琅琊山,秦时称朐山。距勾践之后约250年,秦统一六国,此时设琅琊郡,郡制在山东琅琊台,且琅琊台名沿用至今,后世之人错以为古越势力范围直达青岛,现代考古己证明是错的。第一,地名重名变迁是正常的。比如著名的衡山现在在衡阳,秦时在安徽天柱山。真正的商都并不在现在的商丘。第二,山东的琅琊及周边没有大量的越文化遗存,仅出土齐文化,龙山文化遗存。连云港海州出土大量的越文化遗存。第三,句践所筑琅琊台与秦始皇所登琅琊台是否在同一个地方,值得进一步考古确定,齐琅琊台修筑早于句践所筑琅琊台,本来就不在一个地方。句践修筑琅琊台是作为水军基地,战舰三百艘,士卒8000。山东现在的琅琊台不具备当时的水军基地的条件。山东的琅琊台为什么不具备勾践安置水军的条件。一是根据出土的勾践水军的战舰复原的当时的船不能抵抗海洋风浪,不具备海边航行的能力。二是勾践的水军在山东琅琊台不能进入江河,对周边小国形成威协。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后,沟通了江淮宿水系,吴王的势力范围由江淮水系,向北直迖沂,沐,灌水系,勾践灭吴后,占有了原吴国的统治区域。越国水军由绍兴经苏州,扬州,淮安,直达海州,在沐水出海口建立水军基地。成为了春秋五霸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孔子率弟子至越都琅琊拜见越王勾践, 史书有确凿记载,连云港海州有孔望山,孔子望海处,一直沿袭至今。海州成为越王都城是在春袄末,战国初,历经90余年,6位越王,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是因为越国内乱,三度弑其国君,即越王不寿、越王翳、诸咎先后被杀,诸昝子错枝不愿做越王。二是随着三晋分家,田齐时代的到来,正式进入战国时代。越国不再称王改称之候。第三随着楚国的强盛,楚国否并了吴越之地,越人南迁闽粤之地,成为众多小部落。海州越都湮灭在历史的演变中,六位越王的墓藏成了千古之谜,越王时代的宝剑及同时期的青铜器出现在湖北,安徽,海南,江西的汉代暮中,现在成了各地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