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盆绿梅,状态和去年差多了,叶片斑斑驳驳的,不过挂了很多果子,后图就是今天摘果的数量,原来陆陆续续也掉一些先期成熟的果子。我原来一直认为,是挂果太多,才导致这珠梅花状态不佳。这盆梅花是老盆口了2021年买的,今年是第五年了,2024年长得最好,今年出问题的原因也找到了。那就是太肥了,盐类物质超标。去年这时候,盆口上是厚厚的一层苔藓,今年,苔藓死了,长了厚厚的一层地衣,一种黑色黏糊糊的薄膜。我养花,由于太湿,太肥,盆口上喜欢生长地衣,最开始,不了解地衣,以为是苔藓的初级阶段。今年,网上认识了几个搞生物朋友,他们学历高,最初是讨论藻类植物认识的,我说,我的花盆中,经常长出来蓝藻,他们不相信。后来,我拍了很多照片给他们看,虽然对方是搞生物水产养殖的,但对花卉研究并不深,他们对水体藻类污染研究深刻。他们看了我的花盆表面,告诉我把那层黑色的地衣除掉,土壤长了地衣,苔藓都不能够着床。我想想也是的,前几年,我养花,苔藓长得那么好,为什么近一年来反而都死亡了。也不是绝对的死亡,就像目前这盆梅花,反反复复的长苔藓和地衣,就是一种交织战争。我相信术业有专攻,他们一眼认出地衣,一眼认出藻类。他们还告诉我,我的托盘中水肥得可怕,他们专门培育藻类观察试验,都还没有特别的办法能够让藻类生长如此迅速,我在春天的时候,一盆清水,几天就出来藻类水华。听了他们的话,我开始反思,我养花是不是施肥太重了。我回想这些年养花的前前后后,发现还真是的。我以前经常换水,当托盘中长满藻类水华,我就用钢丝球刷掉,换水。我每天,浇水用高压水枪冲洗,把根系多余的盐类物质撞击到了托盘中。这样缓解了肥害,反而花卉出现一些看是积极的信号。比方,我养的大部分花卉,都能爆花,枝条徒长,抽枝特快,叶片大。现在明白了,这些其实都是太肥,植物通过疯狂生长消耗过剩的肥料。我清洗托盘,将肥水换掉的那几天,花卉都特别精神,多过几天,又出问题。还有盛夏,反而花卉的状态不错,因为每天托盘中的水源会被蒸干,多少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盐类,我再重新注水,虽然大部分盐类还是会沉淀在托盘中,再次溶解,但毕竟减轻了负担。我原来,都不知道,为什么,我养的花卉,到了春天,叶片都是翠绿翠绿,光泽度极好,到了夏天,就开始状态变差。那时因为,我冬天不施肥,长期的雨水冲刷,已经重新洗牌,让我的盆土不再肥沃,刚刚好,够植物的生长需求。然后,我从春天开始,天天施重肥,直到肥料过剩。去年,2024年,我春天是早晚一次肥,夏天是傍晚一次,秋天是早上一次。这样太重了,一个冬天的消耗,植物还没有缓过来。这盆梅花,那就是太肥了,导致叶片斑斑驳驳的。大约是三个月前,我认识到肥害,我当时将我的施肥浓度降低到30%,施肥时间减少40%,就是30%*40%=0.12,大约,每一盆花,接受肥料的浓度,变成原来12%,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明显看到,花卉都开始变化了,长得越来越好。特别是新买的花卉,确实长得好,老盆口,还是会出现焦尖。我是在半个月前,停肥了。目前,花卉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我准备让花卉在678三个月,把肥料用完,然后再施肥,浓度再降低一点,维持在原来习惯的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