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2月21日
漏签
0
天
再见列宁吧
关注:
104
贴子:
49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36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再见列宁吧
>0< 加载中...
电影中的柏林墙:自由与信仰的两难 (转)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这段著名的演讲,出自1963年的约翰·肯尼迪。他的这篇《我是一个柏林人》,在30年后已经被引为冷战时期的经典记忆之一。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今天,两德统一的狂喜已经消退,柏林墙倒塌的后遗症正在显现。这个历史悠久、善于思考的城市,正承受着高失业率和高财政赤字的沉重负担,东西德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统一之后的平衡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已经有不少的东德人开始怀念过去的不愁吃穿,尽管要以思想自由为代价。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正是因为生活正脱去它温情的面纱,德国本土电影人开始反思制度和人性,但一直到2001年以后,才开始有真正刺痛伤疤的独立电影诞生。从开始的纯粹西方视角(《逃出柏林》),到宽容超脱地探讨柏林墙背后的疾病(《再见列宁》),德国电影人对柏林墙的反省和审视,同样呈现出一个成长的过程。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电影背后的故事
柏林弗雷德里希大街上,有一座柏林墙纪念馆,它的旁边就是游人如织的C点边检站(Checkpoint Charlie)。馆里记载了许许多多的逃亡故事,它们都属于正史上也许永远不会出现的小人物。德国人在纪念馆的主页上,把柏林墙叫做“中国长城第二”。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事实上,还有更多触目惊心的故事,都在安静的纪念馆里等着后人去瞻仰。有个手巧的人竟自制成功单人螺旋桨飞机,还有几个胆子足够大的,做出来一台高压线滑轮车,在暴风雨之夜滑行了六个多小时,从一个电线杆到下一个电线杆,最终到达象征自由的彼岸。但更多的十字架,矗立在纪念馆外的繁华大街两侧,等不到柏林墙倒塌的一天。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当年,柏林墙只是那道分割的一部分,在没有人居住的空旷地带,还有很多瞭望塔和铁丝网,这些地方当时被称为“死亡地带”。统一以后,死亡地带一下子变成罕见的大地块,成为房地产开发的天堂。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一次探索
在统一之后,德国电影一直没有正视这个永远缝不上的伤口。是因为废墟重建尚需时日,还是因为迟迟难以解释历史的谜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2001年,在长期认真的积累和思索之后,《逃出柏林》和《柏林生活》终于与世人见面,没有它们,就没有后来的《再见列宁》和《窃听风暴》。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逃出柏林》这样一部柏林墙电影的先驱里,可以看到某种曾经占据主流意识的倾向:轻而易举地认同西方的普世价值,把东方看作牢笼,把西方看作天堂,逃离充满了勇气和快乐。这种偏袒的来源,是因为旧时的信仰和制度一朝之间荡然无存,汹涌而至的自由总是会让人显得一度空虚。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这种茫然无所选择的环境之下,电影的选择也肯定会在极端的左右之间摇摆。对于东德人来说,西德是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相对丰裕的物质生活,自由的言论空间,民驻的选举体制,多元化的个人选择道路——尽管当时的东德具备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和教育都是免费的,这些人还是选择了逃离。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逃出柏林》里充斥的好莱坞理念,让它可以和美国《胜利大逃亡》并列,成为西方民驻自由观念笼罩下的逃狱电影。实际上,不论是主题思想还是表现手法,德国电影人的小试牛刀,都尽量朝美国人的商业体制看齐,以期至少达到精彩纷呈的观赏效果。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此片中,正反双方黑白分明,东德一方的统治者和军队,就像缺少大脑的白痴,任这些聪明的逃亡者摆布。在性格刻画上,从头到尾也是模糊一片,几乎看不到什么让人记住的角色。像这样“正邪对立”的设计,充分显示了德国电影人在此类题材上的稚嫩:不管哪一边,个性都是平面的。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叙事手法极尽曲折之能事,但其中的人物设置却尽可能地尊重了历史现实,以平实的面貌勾勒出当时平民在柏林墙两边的悲欢。单以出发点来看,里面的几位主角不是为了妻子就是为了妹妹、母亲以及各色亲友,电影中穿插的几个小故事也是确有其事,比如那辆撞破高墙的大巴。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这种写实的态度是德国电影人在以后一直坚持的原则,再加上意识和思考的精进,同年拍就的《柏林生活》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作品。此片荣获当年德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但名声不在外,是一粒沧海遗珠。柏林墙倒塌前开始坐牢的马丁,如何面对11年后天翻地覆的商业社会,命题本身有趣,口气却波澜不惊。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马丁在街头无所事事的时候,看到有个人要跳楼,他好心上去劝阻,结果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往日好友。在交代了十年激变的同时,一个接一个遇到的熟人无不带着浓浓的怀旧和永远说不完的抱怨。而在他替人看柜台勉强糊口的红灯区,更是看不到什么温暖的痕迹,资本主义带来的声色犬马,只是无端的在耗费人的生命。
天书001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片中有一场情绪激动的喝酒戏。马丁出狱后发现妻子和儿子已经另觅他家,在社会中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抑郁之下便在妻子的新家喝了一通闷酒。席上他借酒发泄了许多出狱以来看到的不平,又为自己与时代格格不入深深叹息。尽管全片基调平静,但在这个段落里,镜头之外传达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