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修行吧
关注: 4 贴子: 58

  • 目录:
  • 个人贴吧
  • 1
    拙火定是高级禅修佛法,是修身体命功、心风明点,尤其是肉身化虹光成就所不可缺少的稀世圣法。无论自己身上有什么病,只要一修拙火就会把它全部消失,因此它属于病魔死敌。拙火定为无上瑜伽部大法,其圆满成就结合金刚换体禅可以成就十二地以上的菩萨。 拙火定分为两类:一类为藏密瑜伽拙火,另一类则是「拙火之王」的摊尸拙火。修拙火定时,升温达到的温度越高,就说明行人的道量越高。一般人的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至37.5度,如果体
  • 1
    了生脱死是一件人生最急切的大事,如果整天只知道贪求有限的福田,只晓得追求世间的快乐,或是寄望下辈子的荣华富贵,却不知道勤修智慧,以脱离生死苦海,等到人天的福报一旦享尽,仍会堕落在恶道中,再大的福田也救不了,又何能了生脱死呢?   网页链接
  • 0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国一-III-18) 南诏王劝丰祐时期(823-859)建。三塔中间最大的塔又名千寻塔、文笔塔。高69.13米(主塔)底方9.9米,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16层砖塔。南北小塔为十级,高42.17米,八角形为楼阁式空心砖塔。
  • 0
    西藏扎囊桑耶寺四塔 (国四-III-12) 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
  • 0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 (国三-III-85) 唐天宝五年(746)建,高10.34米。该塔为平面八角形单檐仿木构的砖塔,是中国古代佛教高僧墓塔净藏禅师塔,也是已知唐塔中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塔身背面嵌塔铭一方,记述净藏禅师的生平。
  • 0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 (国一-III-20) 唐高宗总章二年(664年),平面呈四方形,5层楼阁式砖塔,高21米,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墓塔,旁边有玄奘两位徒弟的塔,共三座。
  • 0
    山东济南四门塔 (国一-III-15) 隋大业七年(611)造,别名神通寺塔,单层庭阁式石塔。高15.4米,底边宽7.4米。1997年3月,隋代石刻经典阿閦佛佛首被盗走,几经辗转由台湾法鼓山以圣严法师送还四门塔。
  • 0
    河南安阳灵泉寺北齐塔 (国四-IV-3) 大齐河清二年(563)三月十七日(西塔正面)、宝山寺大论师凭法师烧身塔题铭;东塔无题铭,体量形式与西塔类似。
  • 0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国一-III-14) 北魏密檐式砖塔,高15层,37.045米。现存唯一的十二面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 0
    禅宗公案 | 阿难化瓜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近中午时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田,见到田里有位年轻女子在看守西瓜,于是阿难上前客气地说道:“施主,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行脚到此地,又饥又渴,您是否可以布施个西瓜,让我回去供养佛陀?”阿难尊者话未说完,那位女子便恼怒地拒绝了阿难的请求,并恶
    心为画师 12-30
  • 0
    禅宗公案 | 禅师的宝座 佛光禅师和学僧说法、开示、接心,都坐在法堂里的宝座上,所以这个宝座在全寺住众的心目中是“法”的象征,“悟”的标志,因此又叫此宝座为“法座”。   有一次,佛光禅师应邀到南方弘法,一连数日不在,侍者每天仍如往昔的在法堂里洒扫,尤其是佛光禅师的宝座,更是擦拭得一尘不染。   一日,中午跑香后,侍者非常惊讶的发现知客师竟然端坐在佛光禅师的宝座上,和信徒讲话,因对方是知客师,侍者不敢表示什么,但一颗心却老挂
    心为画师 12-29
  • 0
    佛教中为什么要有认证制度? 因为这是佛教密乘教规对仁波且菩萨们转世确认的律制,是不可更改的法规。在佛教史上的密乘教规法定,无论是什么地位的圣德、菩萨或佛陀转世再来,都必须要通过著名的圣者高僧大德们的确认认证,才能确立其真实身份。否则无论经教多好、道量多高,也只能作为显教的宏法者,是不具实质身份的再来人。 以莲花生大师初入西藏为例,明明是带着伟大的佛法救渡众生来了,却被人看成坏蛋,丢进臭水沟,因为大家
    心为画师 12-23
  • 0
    禅宗公案|身居险地 唐代道林禅师在杭州秦望山的大松树上搭窝棚居住,人称“鸟窠和尚”。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上山拜访,说:“禅师住这么高,摇摇晃晃,危险啊。”禅师答:“我看大人您比我更危险。”白居易不解:“我身为地方大员,镇守一方,有什么危险?”禅师开示道:“身陷尘事纷争,耗费心力而无法停息,如同每天在薪火上烧烤,怎会不危险呢?” 启示: 身居险境而思安慎行,危而不危也;心耽安乐而不知其危,安而不安矣。
    心为画师 12-17
  • 0
    南无观世音菩萨🙏🙏🙏 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谓之八难,又名八无暇。相反的,远离八个无暇修行之处,即是八有暇,也就是远离八个修行佛道有障碍的地方和情形。 何谓八无暇?颂云:「地狱饿鬼及傍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心为画师 12-16
  • 0
    松子玉米 材料:甜玉米一碗,松仁一小碗,辣椒(小)一个,胡萝卜(小)一根,盐半小勺。 做法: 1.将辣椒、胡萝卜全部切玉米粒大小的丁。 2.锅内加油,待油温有3成热,就把松仁放入锅中,保持小火,白白的松仁稍微有一点点变色,捞来沥油。 3.另起一锅,加底油,同时下胡萝卜丁煸炒,煸出香味后加辣椒丁,翻炒几下,就可以加入甜玉米粒翻炒了,至熟,加半小勺盐调味,盛盘出锅待用。 4.将预备好的松仁,倒入盘中,拌匀即可。
    心为画师 12-14
  • 0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在人生舞台上要有心胸容忍别人的批评、指责。佛陀也曾说,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恶骂、侮辱如饮甘露者,不配名为修道的人。
    心为画师 12-10
  • 0
    佛理故事 走错的路也是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另一个叫无悔。 三兄弟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幕天席地,遭遇漠漠尘沙,翻过七座高山,涉过二十一条大河,终于来到了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这里有三条大路,其中只有一条能够通往城市,但谁也说不清究竟哪条才是。 怨天说:“咱老爷子一辈子教我的只有一句话‘听天由命’,我就闭上眼睛选一条,碰碰运气好了。”他随便选了一条,走了。 怨地说:“谁
  • 0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个佛像,手腕带串佛珠,入庙磕头随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为人师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听闻了羌佛法音,熟读了世尊经卷就叫做信佛了。就像那狱中的行人,他所学颇多,可一到实用对治的时候所学非用,所以佛陀说他不信。信,不是一种形式,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迟早会变成虚伪。信的层次有多种不同,每一种层次所相应的修持境界也不同。
  • 0
    一位师兄的父亲要过世了,家人要他回老家看看,师兄想了想说:“我回去能有什么用?回去也就是看著他过世,守著他流泪,对他没有任何帮助,我应该在这里跟随佛陀恩师学法,等我学成就了,再回去超度父亲,我若本事不够,我还能请佛陀恩师加持超度。”此时,一旁有两位师兄大惊失色,斥责说:“你怎么能这样,做人不能这样,连父母都不管了,做人要有良心啊,更何况我们是学佛的人!”我对他们二人说:“师兄的境界你们不理解的,你
  • 0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上师”的概念,上师中有圣者上师,有凡夫上师,还有妖魔上师。站在弟子的角度,对圣者上师必须恭敬虔诚,否则犯根本戒。而凡夫上师与凡夫弟子是平等的,因为都是没有智慧证量的凡夫,这是两凡相对的平等,即佛法修持意义上的平等。而在世俗谛上,凡夫上师与弟子也是不平等的,因为有备份伦理的关系,礼敬师长是修行人最起码的道德,如同子女尊敬父母是一样的道理。至于妖魔上师,弟子不仅不能平等看待,还必须尽
  • 0
    传统五明学分大、小五明,大五明是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内明,小五明是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系学。实际上,五明不是这麼狭隘,而是将宇宙之万有归纳為五个方面,称之為五明、五暗,开敷出宇宙间一切美好的、利益众生的概之為明,迷在昏沉、不祥的概之為暗,这才是佛陀的五明真谛。 阿寇拉摩仁波且
    心为画师 11-27
  • 0
    佛法是个系统工程,要靠修行人踏踏实实、如理如法去修建。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知正见,不受邪恶、错误知见的毒害,这样才能行道无偏差,成功建起雄伟壮观的“解脱高楼”。
    心为画师 11-25
  • 0
    只要心中还有自我自私的主观意识存在,就看不到真正的面目,必须心中没有任何自我的预设立场,所看到的世界才是用智慧来照见的。这种智慧是绝对透明,是超越主观和客观之上的,这叫做观照。南无阿弥陀佛🙏🙏🙏
    心为画师 11-24
  • 0
    什麽是圣德?所谓「圣」者,只要证入涅盘,身心脱离了六道轮回,就可以称圣者。因此圣者的层次非常多,罗汉、菩萨、佛,都是圣者,但这三乘圣者的境量差距非常之大。罗汉虽然是圣者,却不能称圣德,因法执未断,德境不够崇高,量境有限故。所谓「圣德」,是建立在证得涅盘的圣者基础上,生发大悲菩提心,无私无我无执法,以度化众生成就解脱为己任,因而具有无相菩提的德格,如此德境的菩萨方可称圣德。 网页链接
    心为画师 11-23
  • 0
    对如来法义的真实珍惜,表现有二。其一是将法音听懂,认真理解透彻落入八识心田。在闻法之时,当生起“希求心、专注心、倾听心、调伏心、由一切心,从心谛听。”更当如宗喀巴大师于《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说,于闻法时当依止六想:一、想自己是身患重病的病人;二、想说法者是治病的大夫;三、想佛法是治病的圣药;四、想此刻我正在治病而殷重受持此法;五、想薄伽梵是胜义大夫;六、想常时安住于正法道轨。生如此之心,如此之想,方
    心为画师 11-20
  • 0
    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圣诞日!南无大智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禅宗在中国发展兴盛。值此殊胜日请诵经、持咒、布施、放生、行善,功德亿倍增上。 南无大智达摩祖师! 南无大智达摩祖师! 南无大智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传法偈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心为画师 11-19
  • 0
    南无阿弥陀佛🙏🙏🙏 忍辱是在止息瞋心,并不是逃避。有的人认為别人对我不讲道理,我容忍他就是畏惧他,就是逃避。 想想看:如果事情还有补救的办法,那麼何必对灾祸或逆境生气苦恼呢?如果已经没有挽救的机会,那麼纵然你生气瞋恨又有什麼利益呢?
    心为画师 11-19
  • 0
    人是要死的,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如果要想不死,要想生死自由,必须符合佛法的修持。如果不符合真正如来正法的修持,死是必须走的。要不死就得了生脱死,把生死彻底了结,不再生也不再死,达到生死自由,想生则生,想死则死,不想死又生,这样才是幸福的。
    心为画师 11-19
  • 0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个佛像,手腕带串佛珠,入庙磕头随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为人师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听闻了羌佛法音,熟读了世尊经卷就叫做信佛了 在百千万亿佛门弟子中,能算得上真信佛的,很少。正因为不是真信,才不能正解,更不能付诸于行,因而成就解脱的人凤毛麟角。 南无观世音菩萨🙏🙏🙏
    心为画师 11-17
  • 0
    佛教真实故事: 因果故事一则:欠盐一钱变牛还 从前在罽宾国有两兄弟,哥哥出家证得了阿罗汉果,而弟弟在家经营事业。哥哥经常来劝勉教导弟弟,要布施持戒、勤修善业来积福。如果能够修善的话,不仅现在能够得到好处;到了性命终时,也能够投生到好的地方。 弟弟总是回答说:哥哥,你现在出家了,不用管这些世俗的事,但是我还有妻子要照顾,田业财宝要经营。我有这麽多事要处理,哥哥你不要白费唇舌来浪费时间啦。 后来弟弟生病死
    心为画师 11-15
  • 0
    药师琉璃光如来,誓愿宏深。礼敬供养药师佛,念佛名号,诵其咒语,可消除一切诸病苦之烦恼根源,还可消灾延寿,减除灾害病苦,免除横死之灾。所求圆满,乃至菩提。🙏🙏🙏
    心为画师 11-14
  • 1
    佛教故事|偷喝水的居士 古时,菩萨转世投生,成为一位皈依三宝,严守五戒、十善的国王。 在他的国家里,从不使用武力,也不设监狱刑堂。这个国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文化发达,举国上下普及佛法教育,国人无不读书,形成一种人人知书达礼、相互礼让的社会风气,就算夜不闭户,也不担心会遭小偷。 但是,有一天,国王却接到了一宗“盗窃案”。 有一位品行高尚的居士,清净闲居在山林里,过着隐居的生
  • 0
    我曾对一个烦恼不堪的行者说:“你不信佛”。她圆瞪眼睛反驳:“我学佛修行十几年,不信佛信什么?”我说:“你不信。佛陀说烦恼生时即是我执魔,你不信;佛陀说诸法如梦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将佛的说法信到心坎里了,你会放心大胆让自己进入魔境吗?你会对一个梦执着成这样吗?在烦恼侵袭你的时候,佛说的对治方法你丢在一边,这能算信佛吗?”她不说话了。
    心为画师 11-13
  • 0
    女子出定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女子
    心为画师 11-12
  • 0
    释迦佛陀留传下來的皈依法只有一种,不论内密金刚法曼荼罗、外密行坛或显教尽形寿皈依都必须依此传承法修,否则就不是完善的皈依。完善皈依法中,皈依弟子受皈依后,有一必修之除障口舌法,以除去口舌黑业,如此方可口舌净洁,净业念诵,生起皈依境实相,此时佛、法、僧三宝及上师、本尊同时出现於坛城中,才是真正获得皈依,此后持咒、修法均会相应,成就即有保障了。因此,佛弟子虽然举行了皈依仪式,但并不就是得到皈依,还必须
    心为画师 11-12
  • 0
    什么是圣德?所谓“圣”者,只要证入涅槃,身心脱离了六道轮回,就可以称圣者。因此圣者的层次非常多,罗汉、菩萨、佛,都是圣者,但这三乘圣者的境量差距非常之大。罗汉虽然是圣者,却不能称圣德,因法执未断,德境不够崇高,量境有限故。所谓“圣德”,是建立在证得涅槃的圣者基础上,生发大悲菩提心,无私无我无执法,以度化众生成就解脱为己任,因而具有无相菩提的德格,如此德境的菩萨方可称圣德。
    心为画师 11-11
  • 0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
  • 0
    佛教故事|废道堕牛 从前有兄弟二人,弟弟跟随名师出家作沙门,不久证得阿罗汉。弟弟多次对兄长说:“你应当勤行作福德。” 兄长说:“我现在事务很忙,等到以后再修福德吧。” 弟弟多次劝诫,兄长都是如此说。兄长后来命终,弟弟以道眼观察兄长往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中。观察天道、人道都不见其往生。又观察地狱、饿鬼道中也没有见到,最后见到兄长往生到**道中,投生为一头大牛。 当时,有一商人正驾着牛拉货,由于道路泥泞,大牛深
  • 0
    佛教故事 ▏将军问道 有一位常胜将军在向一位禅师问道。 将军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禅师反问:“你乃何人?” 将军答:“我乃常胜将军” 禅师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将军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禅师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禅师头上,禅师非常镇定说道:“此乃地狱。” 将军猛然一惊,恍然大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父指点,请原谅我的无知与鲁莽。”
  • 0
    生死大事 在《景德传灯录》里面有这麽一段记载:   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问僧人说:「世间何物最苦?」  僧人回答说:「地狱最苦。」   洞山良价说:「不然。」   僧人便问说:「师意如何?」  洞山良价说:「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衣线下,指袈裟,引申为修行佛道的事。洞山禅师的提示是说:众生因眩惑於眼前的事物而不究真实、不了生死,但对修行人来说,只要还一口气活在世间,却不明生死大事,生死的根本问题
  • 0
    女子出定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女子
  • 0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里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cp]
  • 0
    护生故事 | 走兽有灵知恩图报 小鹿巧救恩人全家脱难 那是民国的时候,有一则真实的传奇性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山居人家,刚好办完喜事的第六天,全家人正在祭祀祖先之际,忽然从外面跑进来一只受惊的山鹿,原来这只山鹿是被一位猎人带着猎狗所追逐,一时山鹿逃生无路,便跑进该人家的祖先神桌下躲避。 这时猎人追赶而至,便要索回山鹿,当时新娘顿觉奇怪,何以他家正在祭祖上香当儿,会跑来一只山鹿,因此就建议公婆不要将山
  • 0
    生死自如 普化禅师在临济禅师座下,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信者用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又不接受人们供养的法衣。   有人把此事报告临济禅师,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非常欢喜的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声叫着说道:“临济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第二天,普化准时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人山人海,都想来看此一怪事,普化对大家说:“今天看热闹的
  • 0
    觉海文集:善学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佛陀的弟子富楼那尊者來见佛陀,请求说法。於是,佛陀為他开示「去除贪欲,渐近涅盘」的法要。  佛陀知道富楼那尊者已经深解法义,就问道:「富楼那!你打算要到那里去弘法?」  富楼那尊者回答说:「佛陀!我想去西方的输卢那国弘法。」   佛陀向他提醒说:「富楼那!西方输卢那国的人民性情残暴凶恶,如果他们对你斥骂、侮辱的话,你该怎麼办呢?」   富楼那尊
  • 0
    『佛门公案』阿底峡尊者修忍辱 印度有一位高僧帕丹巴桑吉,曾经来到西藏传法,他讲过:"认为敌人在伤害我们,是我们的错觉,能把瞋心转换成悲心,对我们是最受益的。" 阿底峡尊者以前也讲过:"对所受的伤害不要去瞋恨,如果对伤害瞋恨的话,那就没有对象可以修忍辱。" 如果我们可以断除瞋恨,修安忍之心,反而可以清净很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圆满广大的资粮。 阿底峡尊者到西藏的时候,西藏灭佛的阶段已过,佛教开始
    心为画师 10-31
  • 0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因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远的路去觅食。可是这片森林已经找不到什么食物了,所以这只母虎越来越瘦。 等到它临盆的时候,它拼命挣扎著生下一只可爱的小虎,就因饥饿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优波岌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静修,他看见那
    心为画师 10-31
  • 0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个佛像,手腕带串佛珠,入庙磕头随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为人师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听闻了羌佛法音,熟读了世尊经卷就叫做信佛了。就像那狱中的行人,他所学颇多,可一到实用对治的时候所学非用,所以佛陀说他不信。信,不是一种形式,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迟早会变成虚伪。信的层次有多种不同,每一种层次所相应的修持境界也不同。
    心为画师 10-3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