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研究11纵的沿革,可以看出华野在频繁的作战中培养部队战斗力的能力。 华野将一支晋冀鲁豫二茬部队培养成一支作战劲旅,出彩于双堆集。
-
6本主题贴题目: 陈粟西兵团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王秉璋纵队划归其直辖,是2件独立的事 。
-
9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向全军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原稿周写毛修改。
-
32
-
7346请每位粟吧吧务充分重视起来
-
61有人非要说不属于 ,那属于谁? 属于晋冀鲁豫?哈哈 或者华野自己有两个11纵?
-
41时间:自1947年8月1日王秉璋11纵组建,至1948年1月10日王秉璋11纵参加淮海战役第3阶段作战——华野徐南蚌埠方向阻击战结束。
-
7央军 委于1948年11月1日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通令全军,一体遵行。“野战部队应实行正规编制,统一称号,纵队改称为军”——在纵队改称为军之前,我军“现有纵队五十五个”。
-
48看了各位吧内大佬们的畅谈,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大佬们都是从JW高层的角度说的,我就从粟的角度说说。 有人说粟传不是有吗?实际上,有时候结果定性的结论,往回朔,是一种理解。而从当时的电文从前向后,可能会不一样。 如果xiaoyuanxxxxok:网友,贴的五号文集的JW电文没问题:那主文确实是表达了 王张纵队属于华野建制。至于下面的解释文条:是后人 在既成结果事实的表达,也不是什么刀笔吏恶意改动。 从1948年11月1日的建制文件传达。再到后
-
14
-
22豫东战役中,中野的表现如何,还是数据对比,最直接的就是对比同期10纵在上蔡对18军的表现即可 中野歼敌4800人(没有整11师),10纵上蔡战斗歼敌3000人(全系18军) 10纵此时只有2万人,中野兵力7万多人,战果却大致相当,同时一个完成任务,一个没有没有 这种表现居然战后还好意思抢功?
-
2xiaoyuanxxxxok: 回复 秋乐乐 :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一纵(王秉璋十一纵)组建。9天后的8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一纵受华野陈粟兵团指挥。次月9月22日,王秉璋十一纵划归华野陈粟兵团直辖(改隶属华野建制)。 | 2025-2-12 20:45 good99sg :回复 xiaoyuanxxxxok :胡编乱造了吧?!“(该隶属华野建制)”,是你自己加上去的吧?!而所谓的9月22日,那前面一句“ 陈粟西兵团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咋被你吃掉了?!你纯粹是来乱的啊!!! 来来来,原
-
146这么说吧,按照粟裕想法:这就是一次主力大决战,很多人说粟裕的主要目的是围歼最精锐的邱清泉兵团,这种说法是极度不准确的,以粟总的作战风格,一旦围歼了邱清泉兵团,那么后面必定会继续发动歼灭战,围歼整个江北的蒋军战略集团。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无论是许世友兵团,还是中野集团,那必然需要跟粟裕一起梭哈,这不光是个军队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一个物资的问题,这要是梭哈败了,哪怕打个平手,中原的这点本可就丢的精光,这
-
8不久前,毛润之发电饶濑石,批评华野前委不定期汇报。如果此次粟裕擅自提前两天发动淮海战役,将冒巨大风险,一旦出事,粟裕将承担巨大责任,承受滔天怒火。 但是为了胜利,粟裕豁出去了,情况紧急,边行动,边汇报。汇报称: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是先斩后奏,粟裕作好了承受批评怒火的准备。 但是这次毛反而没有批评,反而赞扬粟裕,称:你可临机决断,不要事事请示,两三天汇报一下战况即可。这大大出乎粟裕预料。上心难测啊。 后
-
54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指挥。 粟裕制定了以徐州为中心的中原决战计划。但是需要中野打辅助,需要阻击一下河南方向驻军。 陈邓以电台信号为由推辞,心知肚明粟裕的小九九。若接任总指挥,你好意思不把老本投入。先观望一下形势。若有命令,只好拼一吧。粟裕有没有拿到尚方宝剑呢。
-
20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 新四军苏北挺进纵队(1939年11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1940年7月)—新四军第一师一旅(1941年2月)—新四军苏中军区教导旅(1944年1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1945年4月)—新四军第一纵队一旅(1945年11月)—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1946年1月)—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1947年2月)—第20军58师(1949年2月) 第一团 闽东红军独立二团(1934年2月)/闽东红军独立十三团(1934年2月)—闽东红军独立师(闽
-
25其余的都是平推吧
-
6整个淮海战役,华野承担了八十中的七十四,中野承担六,在整个战役期间,中野未使用全部兵力,很多部队未参战。华野战后伤亡极大,每班除班长副班长,其他都解放战士
-
2
-
20三野又为何被四野粉拿着放大镜找缺点?
-
12华野还有力量来阻击吗
-
55
-
13陈毅在梅岭东躲西藏时,粟裕在创建并扩大浙西南根据地,创建挺进师,对抗十八军五个师的进攻。还是粟裕牛。
-
5845年----46年华东地区,陈毅和粟裕各自统帅一支野战军。战略上配合作战。经过一年实战,证明陈毅军事弱项。所以整个华东高层都认为粟裕应该出来在军事上挑大梁。这种意见反应到军委那里,军委也认为没有时间和成本来锻炼陈毅了。学费太高昂。而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则直接有战果回报。见效快。 所以,上头虽然和陈毅关系不错,但也只能忍痛割爱。把华东军事指挥权交给粟裕负责。粟裕果然不负众望,自两野合并后,先后奉献出宿北、鲁南
-
35周希汉的回忆文章《神头之战》,首次刊发于1962年3月27日《解倣君报》。 《刘明昭传》首次出版于1992年。 对比《神头之战》和《刘明昭传》,二者不但在结构上、内容上“如出一辙”,甚至在人物对话、动作、用词上也惊人地“相似”———— 一、发现地形与地图不一致时,陈赓感叹:粗枝大叶要害死人哪!刘明昭也长叹一声: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哪! 二、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陈赓只是听,没有说话,最后才拍板原地设伏;面对参谋们的议论,
-
302
-
6二野战史及刘自我宣传称,上党战役第一阶段,阎军史泽波部总兵力约1.8万,被刘全部歼灭。 基于刘和二野战史一贯喜欢注水,本人决定再次考证,为上党第一阶段战役挤一挤水分。 ps:第二阶段的水分,本人在上一帖子中已经挤完,刘和战史宣称打援2万,仅漏网2000,总计歼敌1.8万;挤完水分后,实际漏网1.1万,歼敌9000,注水9000,堪称“水王”。
-
541用林去东北,最关键一步棋走错了 2三鹿四成和国军打对攻,你有那能力吗 3千里大山 4换将别说果断了,压根就没有,林聂早该撤了 5派最能打的孤军渡江当炮灰,真是。。。 6遏制不动的一次次跃进冲动 某人四渡凑巧开图成功了一次,然后他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跃进。。。
-
1
-
7万里鲲鹏生会同,江山岂容美蒋封。提兵百万中原上,立马蒙山第一峰。
-
8剿总设在蚌埠,几十万大军沿淮河布防,运动于江淮河汉之间,立于不败之地
-
7百战殊勋标汗简,一生沉毅似藏雄。 逐麋淮海韬钤略,立马吴钩社稷功。 数让名贤谦德著,独钟青史大儒风。 而今每忆将军事,会向长天酹酒盅。
-
92看他的日记和回忆录,一直唱衰华野。从华中作战开始一直唱衰到离开华野。动不动就什么失去主动权,什么残了。
-
103祝粟裕吧网友们新年元旦快乐、万事如意、新年好。祝福祖国早日统一,祝福民族早日复兴,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合家团圆、事业进步、心想事成。
-
12
-
4如果新一新六去华东,第五第十八去东北,会怎么样?
-
11
-
1
-
4
-
39
-
17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