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真宗吧
关注: 69 贴子: 1,939

本吧致力于宣扬亲鸾圣人所开之净土真宗教法

  • 目录:
  • 佛教
  • 2
    蓮如上人 造 梵聲 譯 光按:蓮如(1415~1499),日本京都人。本願寺第八代法主。親鸞之十世孫。諱兼壽,童名布袋丸、幸亭丸。十五歲即慨然有再興一宗之志。十七歲,依青蓮院尊應剃度,未久,至大谷研究宗義,並巡禮親鸞之遺跡。其後,致力教化,每以平常語宣揚其宗旨,真宗教團因而擴展。後因大谷本山被延曆寺僧徒所燒,而逃至大津近松寺,另建山科本願寺,並營造石山御所,完成本願寺之中興。明應八年示寂,世壽八十五。敕諡“慧燈大
  • 0
    自安永三年起到昭和二十一年,實歷一百七十三年,為了給親鸞聖人開山立教之「淨土真宗」正名,幾代僧俗門徒為此付出了鍥而不捨、矢志不渝的努力。 全文阅读:网页链接
  • 0
    本吧不允許發布與真宗無關內容。
    Leo.cheer 2-28
  • 2
    这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 日常课诵本』的制作,不仅以台湾开教地,更是以全世界中文语文化圈为对象,希望将净土真宗教义传播出去。 编辑过程中,在重视本宗派传统的同时,也顾及读者能易看易懂。字体采用中文语圈使用的正体字,附上平假名和罗马拼音,是为了能用日文共同唱诵。希望大家一定要来京都·本愿寺参拜。 期盼能通过这本书,向更多人传达净土真宗的教义,为实现自他心灵富足的社会助一臂之力。 净土真宗本愿寺派 寺院活动支
  • 0
    如果只在凡夫身上说信心和称名的本末关系,又会有人掉进自我中心的陷阱,以为是自己的“信心”能发出如来行的大用。于是就会以自己有“信心”而自夸,既疏忽称名,也不知佛恩。所以谈论“信心”时,要回到如来的“名号”、佛德的根本,知道所谓信心成就,源自如来圆满六度万行、自利利他功德成就的回向,是佛心之彻到,而不是自己凡夫的造作。如此领受,方是“他力信心”。所以真实信心是“无我”的,是“一心归命”地任凭如来。信
  • 0
    信心和称名是一体,本不可分。其关系,则可说信心为体,称名为用。真实信心中,必定有称名出来,而凡夫口头的称名,则未必具有信心。此在本典中明示曰:真实信心必具名号,名号必不(未必)具愿力之信心也。用譬喻来说,爱妈妈的孩子,自然会常常念着“妈妈!”但喊“妈妈!”的孩子,未必都是孝子。【信心·称名】 网页链接
  • 0
    我们能入选择本願的信心一门,非依自意的抉择,是法尔自然,即如来的本願力、功德力所令然。所以说,机之废立,归法之废立。信心本无我,唯与佛心相应耳。网页链接
  • 0
    真宗的教法,决不是独立于圣道门的存在,更不是相斥的观念,而是融圣道“教理行果”之万德,为名号,为信心,令宿善成熟遇此教法的凡夫,得真实利益。凡夫虽不知不觉,但于听闻真实教法之际,自然被如来的光明所调熟,得“转恶成善”的利益。这就是圣人赞叹名号是“圆融至德嘉号,转恶成德正智”之所以。 网页链接
  • 0
    问:为什么在法藏菩萨四十八願中,往生还分出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怎么理解「三愿转入」? 答:十九愿和二十愿是为了方便引导众生入十八願而有的。所以要知道,十九愿和二十愿并不是真实报土,是化土。对化土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不可用的。 十九愿、二十愿并不是阿弥陀佛的本心。《和赞》里有讲「果遂之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是为了方便引导众生入十八願而设的愿。所以不能令众生最后进入十八願的话,十九愿、二
  • 0
    观经上品上生,说三心是往生正因,其实是十八願的信心往生,所以经文的字面虽是“上品上生”,其实是无品位的无生之生。 三辈是十九愿的成就文,是自力念佛且修余行,回向往生,是疑城胎宫之生。 以亲鸾圣人法眼来看,三辈是方便说,九品是方便而带真实,有“隐彰”二义:于“显彰”的表面说方便,而于“隐藏”的深义中涵真实。 网页链接
  • 0
    善導大师说,一个有心求道的人,迟早会遇到“三定死”的绝境。 网页链接
  • 1
    蒙光:净土教只有发展到真宗,才有如此明确清晰而严密不苟的分判。 真因和正因、业因,称谓、概念不同,语义各有所指,而同为往生因种。 这要如何理解呢?首先要问,真正能让我们往生的因是什么?真正让我们往生的,是佛成就的功德,此功德浓缩结晶为六字名号的方便法身,所以名号是往生的“真因”。 那“正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往生的正确原因。既然众生往生凭借的同是名号功德,名号对大家都普遍平等惠及,为什么却是我
  • 1
    通常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意指众生之生命在命终之后由此世界而生于他方世界。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大多用在指称舍此秽土而往彼净土,有时也指称从净土到秽土。日僧法然《往生要集大纲》所释「言往生者,舍此往彼莲华化生」是前者之意。而《净土论》所云「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是后者之意。二者都具舍此往彼之义。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
  • 40
    第十八願之文曰: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七祖法然上人御言:「念佛往生,稱名喲稱名喲」是御示「本願力一個喲」之意。勸念佛,是顯名號的德。 《歎異鈔》曰: 「但蒙信善知識(法然上人)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秘訣)了。」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 0
    本書譯自稻垣瑞劔老師的英文著作:《親鸞聖人的〈歎異鈔〉及讚歌》(Shinran Shōnin's Tanni-Shō with Buddist Psalms)(法雷會昭和58年版)。 瑞劔老師的英譯,與日文原著的文辭表面上頗有不同。基本上,老師是盡力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思想和文字,重現親鸞聖人及其忠實的親隨弟子,唯圓房的人格;原文簡略幽微之處,老師常以括號小注的方式說明,有時則直接就原文作更詳盡明確的發揮,字裏行間,融入了老師信心的體證與師承的吟味。 唯圓房作《
  • 4
    稻垣瑞劔 英文著述 中譯 釋覺雲
  • 0
    老師手書口授: 一切衆生(有情·生物)皆是世世生生父母兄弟(姊妹)也。 蟲蟻等皆如是。 此是佛法的世界觀。 無有他人、他物,皆與我一味。 一切衆生皆是我也,我即一切衆生也。 我與一切衆生皆共成佛。 佛見一切衆生皆我父母。 一切物皆有生命,生命即時間。 遊玩放逸是殺時間(殺生)。 精進就是活用時間。 這個世界,死的東西一樣也沒有。 你,有沒有在殺生啊?
  • 0
    信心就是与名号感应道交,被佛同化、融合,在此世顶戴必定往生成佛的功德。在凡夫说是信心,在佛方是名号,通过听闻名号(说教、佛心),佛心彻入凡心,故佛方的名号功德,成为凡夫的信心,通俗地说,父母的德分成为孩子的德分,父母的财物成为孩子的财物。当孩子明白这样的慈亲心时,就叫信心决定。孩子对父母的感激,就化为心念的报谢和口中的称名出来。网页链接
  • 1
    「因為有稱念佛,我至少能往生化土吧」,這種想要依賴化土往生的想法,是大錯特錯。要往生真實淨土,因為南無阿彌陀佛是念佛往生故,所以每天五萬遍、六萬遍地稱念佛的人,是「認真」的人,此人如果持有依信心往生的想法,則是化土往生呀。像我們這樣,講念佛,一天也念不到一百遍的稱念佛,這樣是無法往生化土呀。因此,往生化土者,在彥根連往生的人都無呀。有做往生化土的事了嗎?你雖說十九願呀、二十願呀是化土往生,但是有往
  • 1
    貼吧似乎放寬尺度,法雷轍吧有重新開更的可能!
  • 0
    說“惡人不得救”也不對,說“不論作多少壞事也不打緊”也不對,說“不念佛的話就不得救”也不對,說“不念佛也行”也不對。 蓮如上人的詩說得好,以此首詩,即能往生。 “罪業深重但信憑如來 此身靠法(本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可往生西方”。 如來有救度罪惡凡夫的力量,有慈悲、有智慧、又有功德。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呼喚聲 15)
  • 0
    今天的很多同行,听到你多强调“念佛”,他们就倾向念佛求往生;你多强调“信心”,他们又会倾向信佛求往生,想要拿到“信心”的车票求往生。又有的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信心,所以可以往生等等。这些都是不知如来的“回向”,不知何谓“他力”,不知“本願力”,不知依名号的功德往生的缘故。信心唯是忘己感恩,一念无疑地信顺佛说而已。 网页链接
  • 0
    信心决定者,如来的本願力、大慈悲心彻到凡夫的心中,佛心凡心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救度的原理。应者:佛心,本願力;感者:信心。感应道交有四种: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显应最高的境界是妙感妙应,即信心。真实信心也是佛心凡心一体的世界。凡心是感,佛心是应。佛来感人,如天日暑(应)则人觉热(感)。网页链接
  • 0
    什么事都要合理化虽是很好,但是合理化的世界是死胡同的世界。青年人们的态度,是连宗教的世界也要先合理化后才肯慢慢地信教。受此影响,教导者也是倾向先教年轻人们合理化,这是需要深思的。合理化,这不是教育、培养对佛陀信頼依凭的宗教感情的方向,而是科学的、哲学的方向。于学的世界,并不是一件事合理化就没事了,一个疑问的深处又有更大的疑问在等着。宗教原本就得有真理性,而佛教的真理性并不是离实证、修道、或信仰而单
  • 0
    在真宗,“信心”和“安心”是一个意思。“信心”是大经的用词,“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安心”是善導大师以后的祖师善知识们有“安心起行作业”、“安心决定”等用语,基本上,“安心”和“信心”两词是等价的。用字不同,也给我们更多更丰富的了解和联想,而不会落入僵化、教条概念地了解。 网页链接
  • 0
    所以说净土法门是大乘最高真理的实践。觉悟者的如来,随顺众生在迷界所习的自他相对性,令众生与佛相亲、与佛相感应,得以从相对入绝对,从凡情入圣境,所以说净土是最为应机方便,也是最高妙的法门。而净土真宗,正如瑞剑老师说,是大乘的巅峰。因为能令最下的机(地狱必定)得最高的成就(往生成佛),才是最高的法。 网页链接
  • 0
    一个真正的念佛人起码要做到瑞剑老师说的三条: 佛法第一(真谛) 孝养父母、待人亲切(俗谛) 网页链接
  • 1
    真正的获救之道、往生之道、离苦得乐之道,是“与佛心相应”,即唯信心能获救、能往生、能离苦得乐,此即“唯信独达”。不依佛成就的金刚信心,不能往生如来的真实报土。此谓:若非佛因,不得佛果。
  • 1
    佛教的目标是令众生离苦得乐,是因为凡夫所感的苦乐皆是苦,凡夫的苦是苦,以为所求的是乐,其实仍是苦呀!有正确的佛教常识的人就知道,那种以感官和意识心所感知的快乐,暂时求得却不能常守,其实是转瞬无常变灭的“坏苦”。众生的愚痴,就体现在苦不知苦,亦不知真实之乐为何。这也正是如来最悲悯之处。所以释尊(弥陀)教众生离苦得乐,即是破迷开悟。当知破迷开悟,即是离苦得乐。极乐之乐,是如来的觉悟之乐,于一念清净信中
  • 1
    报身是如来自证境界,化身是顺应凡夫因缘示现。报身从法身出,化身从报身现。法、报、化三身的关系,如月亮、月光与月影。月亮在天上遥不可及,能令地上人仰望的,是从月亮而来的光。月光投于地面水中,则有月影。真宗的本尊是报身。法身是我们凡夫不可及的无形无相的本体。报身是从法身示现,成就福德智慧,有慈悲愿力的功德作用,具足万德庄严的形相。我们一般说“万德庄严”,即指报身,是如来修行的“果报之身”、“酬(累劫修
  • 0
    正行指的是净土行者日常的功课。在净土教,其日常功课有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种行。一般说来,所行的内容,读诵应读诵三经一论,及祖典(如本典、和赞)。观察,应思惟观察极乐净土与净土中佛菩萨的相好庄严。礼拜,唯以阿弥陀佛为本尊,礼敬净土佛菩萨。称名,唯应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及如来之十二光名号。赞叹供养,以赞叹供养本尊与本山,及所依止道场与善知识为正。如此称为“五正行”。偏离此五种行,称
  • 1
    如果错误地听闻,会把忏悔当成一种方法,想利用忏悔来减轻业报,这样的心只是自力的欲望,不是忏悔。真正的忏悔,唯是在注目佛方时,依佛的光明看到自身的罪业深重,看到原来自我的挣扎仍是不甘而不是悔过。自身的罪业来报时不能面对,也无力自主,才是凡夫本来的样子。所幸这样的凡夫,却有如来不舍而守护着。是以这样的惭愧和感恩之心念佛。
  • 1
    莲如上人说过,“阿弥陀”三字,是“摄、救、助”之义。在我和同朋们交织的“阿弥陀佛”声中,莲如上人的这句法语在不断心里一直涌起。不是我在念佛、我为亡者念佛,而是“我亦在彼摄取中”,是托了老人家的福,顶戴着老人家以身示现的生死的大说法,才有此刻顶戴名号功德的福气。
  • 1
    “不是‘我诵经回向给人’,而是佛经尊贵、佛智慧慈悲的力用、智慧的光明殊胜,依之,愿去世的母亲能在彼世受益,自己也跟着受益。是用这样的心为父母诵经的,不是用回向的心诵经,而是用赞叹佛德的心诵经,如此‘功德’方能真的是‘功德’。”
  • 1
    指出贪、嗔、痴是三毒,是佛法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因为在佛之前、之后,都没有人这么说过,这是佛的大智慧才看到的真相。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比这更了不起的,是佛不但知道我们在服毒,还开出了解药,亲自来给我们治病。病的轻重不同,开的药也不同,其中净土法门就是最适合我们的解药。
  • 1
    真如,是宇宙的实相,与如来所证悟的真理,也是万物的本来面目。法性与真如,异名同体,即真实的万法的本性。海,在佛法中有多重含义。经上说海有八德,或十德,以譬喻佛法的特性。
  • 1
    “因缘法”,是佛法的根本。在一般的佛法教导,只说万事万物因缘生、因缘灭,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缘起性空。只有在老师的法座上,才听到说因缘法是“恩海无量”,是如来性空而不空的妙用,能生无量庄严、无尽功德力用的不思议法。一个被告知大悲心的真实的人,以“自身是如来子”的眼光回顾经历的人生,就会看到现实的因缘中都是托着无数的福。不论顺逆,都是为了引我入本·願·海的方便,是摄取不舍的慈亲心。以我们的智慧,看不
  • 1
    「本师源空明佛教,怜愍善恶凡夫人」,这里的「本师」就是亲鸾圣人自己的老师。我们讲「本师」有时指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开启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诸佛的本师是阿弥陀佛,因为诸佛都是乘阿弥陀佛的本願,化现十方,方便教化。所以诸佛的本师本佛是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同时称扬赞叹了十方诸佛。所以念一佛者,不必再加念他佛。
  • 1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願海。 释尊降生人间,是为我们开显凡夫得救的一大事因缘。此生既遇真宗,愿我们的人生,不要空过。
  • 0
    亲爱的净土真宗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小笠宫亲王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0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立即填写问卷信息https://iwenjuan.baidu.com/?code=nlec1g,领取各项吧主权益。同时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
  • 1
    皈依,首先意味着成为佛弟子,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这是所有佛弟子共同的身份。归是回归,依是依止,即从世俗的颠倒迷妄,回归如来所证悟教导的真理,以如来、古往今来的祖师贤圣及僧团为自己的依靠和归宿。#净土真宗#
  • 0
    申请人:@小笠宫亲王 申请感言:在下為本吧前吧主,前段時間因生活事務繁忙,未處理貼吧系統的活躍要求,以致被告知解除吧主職務。現重新提出申請,恢復貼吧吧務管理,願有意者為在下投出一票。在此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 頂禮親鸞聖人
  • 1
    网页链接
  • 4
    光按:《教行信證大系•教卷》,主體内容已全部在公號上發布。兹再發出《大系》全書主要內容,及第一卷《教卷》的章節目錄及兩篇序言,以見《大系》之整體結構及用意。
  • 1
    经核实吧主海绵宝宝小笠儿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净土真宗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经核实吧主海绵宝宝小笠儿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净土真宗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信徒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