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神马???
李登,三国魏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书已不传。
吕静,中国晋代音韵学家。大约生活在西晋末年,作过安复令,编有《韵集》。《韵集》是仅晚于《声类》的早期古代韵书。
陆法言,隋朝音韵学家。隋文帝开皇初年,与刘臻、萧该、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人讨论音韵学,评议古今是非。他们认为,自西晋吕静《韵集》以下所成韵书,定韵缺乏标准,各有错误。陆法言根据议论的要点,经过认真斟酌,于仁寿元年(601年)编成《切韵》五卷。陆氏家族不见容于隋朝,因此陆法言的著作只是私家著述。但是到唐以下却大为流行,因为他的书吸取了以前诸家韵书的长处。自《切韵》问世,六朝诸家韵书均逐渐消亡。《切韵》成为考订古音及作诗文的根据,研究汉语的中古音韵的主要资料,也是重要的语文工具书。唐孙愐《唐韵》、宋陈彭年《广韵》及其他韵书均以《切韵》为基础修改演变而成。原书己佚。敦煌留有残本三种,互相补充,约成原书四分之三左右。《切韵》一书可追上古汉语,下启唐宋汉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又因为《切韵》代表了中国研究语音的规则标准,所以《切韵》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掌握《切韵》音系是了解和研究语音史的基础。
唐代孙怖根据《切韵》刊定《唐韵》。
隋朝的陆法言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作为判卷的准绳。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修韵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世称《平水韵》
好了,接下来的故事你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