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尛菲吧 关注:22贴子:2,002
  • 4回复贴,共1

高一:[政治]必修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受,


1楼2011-10-17 01:02回复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楼2011-10-17 01:05
    回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4楼2011-10-17 01:06
      回复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5楼2011-10-17 01:07
        回复

          以上内容摘自QQ空间。
          有意者也可以帮我继续找下去,感激不尽。


          6楼2011-10-17 0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