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吧 关注:118贴子:3,849

【资料】郑和下西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1]。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2]。


IP属地:四川1楼2012-01-05 00:03回复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六年正月,明成祖命工部造宝船四十八艘。永乐六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10],命太监郑和、王景弘,王贵通等[11]出使古里,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拔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甘巴里等国,赐其国王锦绮纱罗[12],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航海图》第一页
    


    IP属地:四川3楼2012-01-05 00:06
    回复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22],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23]。郑和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24]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25]。郑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赐占城王冠带[26]。1413年郑和船队到苏门答剌,当时伪王苏干剌窃国,郑和奉帝命统率官兵追剿,生擒苏干剌送京伏诛。[27]1413年郑和舰队在三宝垄停留一个月整休,郑和费信常在当地华人回教堂祈祷。郑和命哈芝黄达京掌管占婆华人回教徒[28]。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明钞本 马欢《瀛涯胜览》
      


      IP属地:四川5楼2012-01-05 00:11
      回复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五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29],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30]。郑和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31]。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32]。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宋末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之侄蒲日和,也与太监郑和,奉敕往西洋寻玉玺,有功,加封泉州卫镇抚[33]。


        IP属地:四川6楼2012-01-05 00:12
        回复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IP属地:四川7楼2012-01-05 00:14
          回复
            航海技术和装备
            [编辑] 宝船
            据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1451年定稿)记录: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43],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宽75米。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IP属地:四川10楼2012-01-05 00:17
            回复
              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IP属地:四川11楼2012-01-05 00:18
              回复
                目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不同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中记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寻找建文帝
                明代多种文献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1、《明史·郑和传》中记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2、《西山杂志·三宝太监下西洋》“永乐三年成祖疑惠帝南逃,命中官郑和、王景弘、张文等造大船百艘,率军二万七千余”。
                3、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宝船之役,时有谓建文帝入海上诸国,假此踪迹之”。
                包抄帖木儿帝国
                历史学家向达、尚钺提出郑和下西洋是针对帖木儿帝国[44],联合印度包抄帖木儿帝国后方,牵制其东进[45]。明初时,帖木尔帝国进攻明朝,因此从海外包抄是郑和的一个主要目的。
                发展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IP属地:四川12楼2012-01-05 00:19
                回复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46],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47]。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1-05 00:20
                  回复
                    促进海外贸易
                    燕王朱棣兴靖难之师,夺得帝位,赏赐功臣士兵,召集天下儒生编辑永乐大典,造大船,遣太监郑和六下西洋,遣大兵攻打越南,又营建北京宫殿,用南方五省赋税,历14年营建武当山道观,所费以万万计,致使国库空虚,馈饷空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推动下西洋,扩大海外贸易。根据学者估计,下西洋贸易开放政策,为明朝政府带来的利益,至少合黄金二三十万两,白银千万两,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几倍[48]。


                    IP属地:四川14楼2012-01-05 00:20
                    回复
                      评价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51]
                      梁启超:“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52]
                      孙中山:“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53]


                      IP属地:四川16楼2012-01-05 00:22
                      回复
                        郑和档案被毁之谜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认为,“迟至万历末年兵部仍存有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他认为刘大夏烧毁或藏匿郑和档案之说不足信,郑和档案可能在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北京或清兵攻占北京城时亡失于战火。[54]


                        IP属地:四川17楼2012-01-05 00:23
                        回复
                          参考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第6册《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郑和下西洋考》(法)伯希和著,冯承钧译中华书局ISBN 7-101-03511-6
                          《郑和航海图》ISBN 7-101-02025-9/K.887
                          明马欢原著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 ISBN 7-5027-6378-3
                          (明)巩珍著《西洋番国志》中华书局ISBN 7-101-02025-9/K.887
                          《当中国称霸海上》,(美)李露晔著ISBN 7-5633-4915-4
                          《郑和下西洋》 日: 上山千年著. ISBN 7-80681-184-2
                          鹿荷编著(2005) 《七下西洋:郑和》 台北市:驿站文化ISBN 986-7448-20-0
                          聂作平、李华编著(2005) 《夕阳下的舰队: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评判》 成都市:巴蜀书社ISBN 7-80659-731-X


                          IP属地:四川19楼2012-01-05 00:24
                          回复


                            IP属地:四川20楼2012-01-05 00:27
                            回复
                              自顶一下。


                              IP属地:四川21楼2012-01-05 1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