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玄洞吧 关注:130贴子:1,041
  • 6回复贴,共1
诗曰:
世人三宝总不足,怎能养出黍米珠?
功行补漏成乾体,看它灵苗生有无。
金丹大道,乃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次第,
元精不足,如何化炁?
元炁不足,如何化神?
元神不足,如何还虚?
不可还虚,如何合道?
不得合道,如何归真?
故,炼就金丹之前,先需补足先天三宝:精、炁、神。
欲要补足,则不可漏。故筑基之前,须先炼己。
筑基之功,即盘身而坐,
一念不起,久而久之,杳杳冥冥,入得静中。
虽然无念,却不昏睡,神志清醒,方谓之入静。
入静后,心不可动,动则不得静。
一开始,或许只能入静一瞬,但日日行功,数天之后,入静时间愈长。
此时,意念似守非守于下单田之中,不可过于用意。
丹田渐渐温热,此乃真阳发生,气机出现,不可理会,不可用意牵引。
久久,丹田之真气饱满,则发生运动。此时仍旧不可用意牵引,但意念微微随气而行,
此谓:勿忘勿助。
勿忘,即意念跟随真气而行;
勿助,即不可用意牵引真气。
真气自然由丹田下降,至长强,至会阴,绕过下鹊桥至督脉尾闾,不动矣。
尾闾穴乃督脉三关之一,此时仍旧不得用意牵引,
意念返回丹田,似守非守,温养真气,
待得气足,一举冲破,沿督脉上至命门,至第二关夹脊,此时又如同第一关,
再向上至脑后第三关玉枕,此时脑袋昏涨,此乃正常,
玉枕一关,乃三关最坚,仍旧不可勉强逞强。
三关既通,又经过百会绕至脑前,入中宫祖窍,神炁相合。
此时舌抵上颚,甘露自降,口中津液甘甜饱满,应一口猛咽,
沿任脉直下丹田,腹中翻滚,周天已通达,气感连贯。
此后不必运行周天,依旧意守丹田,行入静工夫,
待得功至,真阳发生,静极生动,活子时出现,
此时不可紧张,待阳物坚时,立刻用意将元精拉入丹田之中,
不可早,不可晚;
早则未成,晚则药老。
此时,用息以吹嘘,武火炼药,
待得其尽化为炁后,再用文火烹蒸沐浴,
自然生出一感,真阳下降,运行周天之数,返回丹田,此谓:采药。
长行此功,久而久之,丹田结实,结成黍米珠一颗,谓之:丹头。
此谓:结丹。
此时,筑基工夫已完成,已入得金丹大道之门槛矣!


IP属地:四川1楼2012-01-28 16:27回复
    有木有通俗点的????????


    IP属地:广东2楼2012-02-19 17:14
    回复
      这已是大白话了,至于你再不懂,就是因为不懂术语,。不懂的词语百度


      IP属地:四川来自掌上百度3楼2012-02-19 23:00
      回复


        IP属地:广东4楼2012-02-20 06:04
        回复
          谢谢。算是这些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3-20 12:38
          回复
            练道没有师傅,自学就得心慢下来,先练后求解。有人为我说的不对的是因为我没说全,古文亦然,微言大义,却常常被各种行外大儒曲解。


            IP属地:山东6楼2012-03-24 22:56
            回复


              7楼2012-04-24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