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一段: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鏣克鏣思 卡尔·马鏣克鏣思通常在人的心目中是这样一个人:他自称把社会主义做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他比任何人都作出更多贡献,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通过对人的吸引和排斥,支配了欧洲近期的历史。讨论他的经济学,或讨论他的政治学(除某些一般方面外),不在本书的范围之内;我打算只把他当作哲学家和对旁人的哲学起了影响的人来讲一讲他。在这一点上,他很难归类。从一个方面看,他跟霍治司金一样,是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的一个结果,继续他们的理性主义和他们对浪漫主义者的反抗。从另一个方面看,他是一个复兴唯物主义的人,给唯物主义加上新的解释,使它和人类历史有了新的关联。再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他是大体鏣系缔造者当中最后一人,是黑格尔的后继者,而且也像黑格尔一样,是相信有一个合理的公式概括了人类进化的人。这几方面,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对他的哲学都要有歪曲失真的看法。 他一生遭遇的事件说明了这种复杂性的部分原因。他是1818年出生的,和圣安布洛斯一样生于特里尔。特里尔在法国大**和拿破仑时代曾受到法国人很深的影响,在见解方面世界主义色彩比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浓厚得多。他的祖辈们原是犹鏣太鏣教的律法博士,但是在他幼年时代他的父母成了基督教徒。他娶了一个非犹太系的贵鏣族女子,一生始终对她真挚热爱。在大学时代,他受到了当时还风行的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也受到了费尔巴哈反抗黑格尔而倒向唯物主义的影响。 他试办过新闻事业,但是他编辑的《莱因报》由于论调过激而被当局查禁。之后,在1843年,他到法国去研究社会主义。 在法国他结识了恩格斯,恩格斯是曼彻斯特一家工厂的经理。 他通过恩格斯得以了解到英国的劳工状况和英国的经济学。 他因而在1848年**以前得到了一种异常国际性的修养。就西欧而论,他毫不表露民鏣族骗见。对于东欧可不能这么讲,因为他素来是轻视斯拉夫人的。 1848年的法国**和德国**他都参加了,但是反鏣动势力迫使他不得不在1849年到英国避难。除几个短暂期间而外,他在伦敦度过了余生,遭受到穷困、疾病、丧子的苦恼,但他仍旧孜孜不倦地著述和累积知识。激励他从事工作的力量一直来自对社会**所抱的希望,即便不是他生前的社会**,也是不很遥远的未来的社会**。 马鏣克鏣思同边沁和詹姆士·穆勒一样,跟浪漫主义丝毫无缘;合乎科学始终是他的目的。他的经济学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一个结果,只把原动力改变了。古典经济学家们,无论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都着眼于谋求既同地主又同雇佣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的福利;相反,马鏣克鏣思开始代表雇佣劳动者的利益。1848年的《共鏣产党宣言》表现出,他在青年时代怀着新**运动所特有的炽烈热情,如同自鏣由主义在密尔顿时代曾有过的一样。然而他总是极希望讲求证据,从不信赖任何超科学的直观。 马鏣克鏣思把自己叫做唯物主义者,但不是十八世纪的那种唯物主义者。他在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下,把他那种唯物主义称作"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同传统的唯物主义有很重要的不同,倒比较近乎现在所说的工具主义。他说,旧唯物主义误把感觉作用看成是被动的,因而把活动基本上归之于客体。依马鏣克鏣思的意见,一切感觉作用或知觉作用都是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赤鏣裸裸的客体,离开了知觉者的活动,只是原材料,这原材料在被认识到的过程中发生转变。被动的观照这种旧意义的认识是一个非现实的抽象概念;实际发生的过程是处理事物的过程。"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他这样讲。"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我想,我们可以把马鏣克鏣思的主张解释成指这个意思:哲学家们向来称作是追求认识的那种过程,并不像已往认为的那样,是客体恒定不变、而一切适应全在认识者一方面的过程。事实相反,主体与客体、认识者与被认识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互适应过程中。因为这过程永远不充分完结,他把它叫做"辩证的"过程。 否定英国经验主义者所理解的那种"感觉作用"有现实性,对于这个理论万分重要。实际发生的事情,当最接近于英国经验主义者所说的"感觉作用"的意思时,还是叫做"察知"比较好,因为这意味着能动性。实际上——马鏣克鏣思会如此主张——我们察知事物,只是作为那个关连着事物的行动过程的一部分察知的,任何不考虑行动的理论都是误人的抽象观念。 据我所知,马鏣克鏣思是第一个从这种能动主义观点批评了"真理"概念的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十分强调这个批评,所以这里我不准备更多谈,等到后面一章中再来考察这个理论。 马鏣克鏣思的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和英国经济学的一个掺和体。他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