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把武学的朝阳变成了中天之日,在他之后两百年里武学的发展远超过他之前的上千年。整个江湖在惊讶后赞叹,在赞叹后折服。公元一五四七年,在武当山举行了意义深远的纪念张三丰诞辰300周年暨首届江湖武学研讨大会(史称“武当会议”)。会议通过了由令狐冲、任盈盈夫妇倡导的“武学共享”原则,成为各大门派逐渐摒弃门户之见,进行广泛的武学交流的开始。当时主持会议的武当掌门冲虚道长在致开幕词时乐观地指出,武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定理已经都被张三丰发现,武学界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在张三丰的理论框架下发展新的武功招式和提高内功修炼的效率而已。与会的少林掌门方证大师在总结陈词上表示了赞同,但是他同时也提到,尚有三个重要的武学现象目前无法被纳入张三丰理论框架中。大师在发言结尾半开玩笑地说,他希望这三个问题最好不要马上被解决,这样武学界还留有一点悬念和研究动力。
大师的发言引来会心的笑声,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方证大师竟然一语成谶。直到今天,那三个武学现象依然像万里晴空中飘浮的三朵乌云,困扰着武学界最聪慧的头脑。
然而武学曲折的发展历史一再验证,我们有能力运用我们理性的思维去探求武学背后深刻的奥义,而先辈未竟的事业终将由后人来完成。如今在中原大地的武学高等学府中我们已经可以嗅到年轻的不安和悸动。新的创造力已经在积蓄生成,迫近了东方的地平线。
——摘自《武林史序》 黄毓教授燕子坞武术科学学院武林历史研究所所长
作品评价
物理学+物理学史+青春+金庸同人+悬疑天书
《量子江湖》于2010年1月2日开始在天涯仗剑版连载,立即引起天涯的阅读热潮,成为仗剑版的热门主题。网友对《量子江湖》予以高度肯定评价,纷纷表达对该书后续情节的热切期待。《量子江湖》第一部《燕子坞》在天涯的连载取得巨大成功,但在连载第二部《姑苏城》时,作者因与《今古传奇》签约,于2011年5月中止网络连载。
江南力荐陈怅《量子江湖》:“陈怅重构了量子的江湖,如同量子物理学一般的江湖,纷纷扰扰却又结构清晰的江湖。周远开始做梦时便已邂逅了宏伟的梦,热度八十,相当灼热。令人憧憬。”
1955年,金庸在《新晚报》上连载《书剑恩仇录》,一时洛阳纸贵。以此为发端,金庸开创了武侠史上最辉煌的盛世,引起的武侠热潮延续至今。55年后,一个很大路的字母+数字ID在仗剑连载《量子江湖·燕子坞》,一帖成名。虽然因为武侠日渐式微的原因,其影响力还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但横空出世之姿,已经让圈内人叹为观止。而作者剧透的庞大写作计划,更是让读者充满了期待——难道嚷嚷了多年的武侠中兴,会落到他的身上? ——天涯网友“黄金之肩”
我们至少有理由相信,作者绝不会仅仅讲述一个郭靖式的传统养成类武侠小说,哪怕是披着量子武学的外衣,对人性的探讨依然应该是最核心的内容。不朽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是这样构成的:以曲折好看的故事作为表,以复杂人性的挣扎和剖析作为里。用这个公式(或曰方程)去套古今中外的名著,莫不如此。最后再说一点个人的奇怪感觉:我看王素的时候,无论如何总是不自觉地把她当成了魏柔,峨眉真的很像隐湖,但柳依却不是鹿灵犀。——天涯网友“下雨天打孩子”
一切武侠演绎的根,都是人性,包括良知,包括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包括在混沌世界中,所留下的情爱的美好,以及这美好流传在瓜田李下的甜蜜,或者忧伤。意外发现了量子江湖,惊喜之情,难以言表,期待楼主更多更精湛的演绎,带给我们一个别样的江湖,一个充满了人性终极关怀和灿烂爱情、友情、亲情的世界,如果这是一个童话,我想,我们都希望,童话里,甜蜜和美好,是最终的结局。——书奴·烟水居士
我想说的是,七部书的容量,也足够一部新的史诗诞生了。目前看来,作者的文笔与叙事能力毫无疑问可以讲出一个悬念迭出、侠骨柔肠的江湖故事,但既然作者有将近代物理学史都纳入背景逻辑的气魄,那么在作者“写一个人的成长”这个经典母题之下,加入更多原创成分,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内涵的量子江湖世界,无疑会使故事跳出以情节取胜的快餐似的网络小说级别,也真正有别于汗牛充栋面目相似的奇幻武侠,成为既有硬核(逻辑世界观的新意)、又有软核(人文内涵与感染力)的畅销小说。创造新的世界,与创造不落窠臼的情节人物,都既难、又有趣。所谓原创,是在借鉴嫁接、取巧借力已有通俗文化之外,更要走到读者现有认知的边界外,想象出我们闻所未闻而又有价值的事物。——天涯网友"寒蝉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