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吧 关注:1,599贴子:14,679

陈庆之常胜的三个关键因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Z祭度娘


1楼2012-07-03 00:34回复
    《梁书.陈庆之传》说,“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看上去,陈庆之是一个艰苦朴素的人物,不穿CK内裤也不唱KTV,他甚至没有好武艺,射箭不能穿信纸,骑马也非所长。那么,他何以成为一代名将?只是运气好么?
    陈庆之北伐初期麾下仅7000人,洛阳之后扩充到约1万人,却以少抗多,百战难殆,不能说只是运气。事实上,寒士出身且不善骑射的陈庆之,自有其取胜关键。
    文初已经说了,关于陈庆之打仗的记载基本是**,没有过程细节,很难从中看出其取胜因素。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侧面考据法”。
    头一个因素是“仁”,也即收服人心。《梁书.陈庆之传》说他“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这简单八个字,却大有挖掘的空间。
    先扯扯南朝兵士的身份。事实上,南北朝时代北强南弱的局势,和魏晋以来南朝兵士身份的日益低落分不开。南朝兵士家,又称“兵户”,世代佃耕政府的土地,身份也世袭相承,其户籍与民户的户籍分开,不属于郡县,而属于营部,称作“兵籍”。由于世代承担沉重的兵役,其生活非常困苦,身份也日益低落。在梁武诏书中,甚至以兵士与奴婢并列(《梁书.武帝纪》天监十七年)。这种情况下,兵户流亡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因此,到了梁武末年,甚至出现了“发召兵士,皆须锁械;不尔,便即逃散”(《魏书.岛夷萧衍传》)的恶况。可想而知,这种要靠手铐才能拉到战场来的兵士,其士气与战斗力将有多糟糕!
    回头看,陈庆之却相当“善抚军士”,也许是用温言好语,也许是用物质刺激,总之能“得其死力”。在南北朝203年乱世里,民如草芥,兵若木屑,很容易就一哄而散。而陈庆之独能“得其死力”,那么他以7000死士击溃数万散沙样的敌人,也就不足为奇。
    


    2楼2012-07-03 00:34
    回复
      2025-08-17 15:0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个因素是“狠”,也即血腥铁腕。光靠“仁”是不够的,人都贱格,要有萝卜哄,还要有大棒抽。
      陈庆之北伐在荥阳遭遇杨昱抵抗,死了几百个弟兄。杨昱被擒后,向元颢下耙蛋,说:“但恨八十老父,无人供养,负病黄泉,求乞小弟一命”。于是元颢没杀他。但陈庆之不干了,与胡光等300余人伏在元颢帐前,说:“陛下渡江三千里,无遗镞之费。昨日一朝杀伤五百余人,求乞杨昱以快意。”元颢依旧不肯杀杨昱,但“自此之外,任卿等所请”。于是陈庆之斩杨昱手下将领37人,且“皆令蜀兵刳腹取心食之”。 (《魏书.杨昱传》)
      这个史实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庆之确为狠角色(“令蜀兵刳腹取心食之”);二是庆之很有组织能力(发动300多人去给一把手请愿)。可以想像,自己的兵士若违反军令,陈庆之将是何等铁面,又会施加何等铁腕。


      3楼2012-07-03 00:34
      回复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9-05 09:18
        收起回复
          敬仰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9-15 16:22
          回复
            战神


            IP属地:河南9楼2012-10-13 15:24
            回复
              崇敬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11-19 11:04
              回复
                我不屑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我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12-04 23:21
                回复
                  2025-08-17 15:0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一个,支持陈庆之。


                  IP属地:福建12楼2013-01-15 13:59
                  回复
                    我也喜欢陈庆之,有喜欢历史的,加QQ群250997296探讨吧


                    IP属地:四川13楼2013-03-01 09:13
                    回复
                      楼主总结原因没深度,那三个原因能解释清7000步军胜40多万骑兵?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3-03 23:33
                      收起回复
                        LZ+1!。但是我看完陈庆之的史料,总觉得神话色彩极其浓厚。不说别的,单说最后陈庆之最后率众渡河归南梁,结果一场大水就把几千人给淹了,就留他一个得以保命。。。这我看完就无语了


                        IP属地:福建15楼2013-04-14 17:03
                        收起回复
                          陈庆之VS诸葛亮 + 庞统 ,如何 ?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5-30 18:12
                          收起回复
                            好东西 我顶


                            18楼2013-06-20 1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