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E9%AA%C4%BE%D6%D0%D2%A9/pic/item/a330d8c786eb5a6d9c163d3f.jpg?v=tbs)
明朝统一东北
史载,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元朝顺帝向北逃遁,元王朝土崩瓦解。但是,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北方依然十分活跃。元朝辽阳行省的“故臣遗老”各自拥兵割据,控制东北各地政局。其中,最强盛的是纳哈出。 纳哈出曾担任元朝太平路(广西崇左)万户。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纳哈出被朱元璋俘获。为政治瓦解敌方,促进统一大业,朱元璋释放了这个本该杀头的阶下囚。纳哈出获释后,返回辽阳,担任了元朝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史料记载,在此期间,纳哈出在沈阳等地拥兵20余万人,势力强盛。 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抓住元顺帝去世的有利时机,明朝派人到辽东,向元朝“故臣遗老”送上“橄榄枝”。明朝的怀柔政策,感动了控制辽南的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他向明朝献出金、复、海、盖等地,以表归顺。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明朝设置辽东卫,任命刘益担任指挥同知。同年六月,明军走海路登陆辽东,在辽阳设置“定辽都卫”。在此后的不到两年时间内,辽阳周边的元朝“故臣遗老”小股势力先后降服,为向北攻取纳哈出创造了条件。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朱元璋派人给纳哈出送信,以情动人,劝说他归顺明朝。第二年五月,朱元璋再次致信纳哈出,劝说他立即悬崖勒马,不要一意孤行。然而,对于朱元璋的规劝,纳哈出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变本加厉反对明朝。直到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20万明军压境之下,纳哈出才最终投降。至此,东北地区基本统一。
史载,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元朝顺帝向北逃遁,元王朝土崩瓦解。但是,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北方依然十分活跃。元朝辽阳行省的“故臣遗老”各自拥兵割据,控制东北各地政局。其中,最强盛的是纳哈出。 纳哈出曾担任元朝太平路(广西崇左)万户。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纳哈出被朱元璋俘获。为政治瓦解敌方,促进统一大业,朱元璋释放了这个本该杀头的阶下囚。纳哈出获释后,返回辽阳,担任了元朝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史料记载,在此期间,纳哈出在沈阳等地拥兵20余万人,势力强盛。 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抓住元顺帝去世的有利时机,明朝派人到辽东,向元朝“故臣遗老”送上“橄榄枝”。明朝的怀柔政策,感动了控制辽南的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他向明朝献出金、复、海、盖等地,以表归顺。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明朝设置辽东卫,任命刘益担任指挥同知。同年六月,明军走海路登陆辽东,在辽阳设置“定辽都卫”。在此后的不到两年时间内,辽阳周边的元朝“故臣遗老”小股势力先后降服,为向北攻取纳哈出创造了条件。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朱元璋派人给纳哈出送信,以情动人,劝说他归顺明朝。第二年五月,朱元璋再次致信纳哈出,劝说他立即悬崖勒马,不要一意孤行。然而,对于朱元璋的规劝,纳哈出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变本加厉反对明朝。直到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20万明军压境之下,纳哈出才最终投降。至此,东北地区基本统一。
![](https://imgsa.baidu.com/%E9%AA%C4%BE%D6%D0%D2%A9/pic/item/9e947f12cb49dd305baf53a8.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