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E9%AA%C4%BE%D6%D0%D2%A9/pic/item/9e947f12cb49dd305baf53a8.jpg?v=tbs)
鲁荒王陵重见天日
上世纪60年代末, 九旒冕出土于山东邹城县。邹城群众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墓道,立即报告了文物部门,山东省文物工作者,在省、地、县各级党政领导下,在解放军的直接配合和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于1970年春至1971年初,对朱檀墓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使埋藏在地下600多年的文物重见天日。
鲁荒王陵位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麓,陵区北依九龙山,南与朱山遥遥相望,东、西有卧虎山、玉皇山拱卫,陵前有“白马”二泉,为白马河源头。地面建筑有御桥、陵门、陵恩门、享殿遗址、明楼等;地下有朱檀、汤妃、戈妃的墓室。朱檀墓距地表26米深,仅次于帝陵(定陵距地表27米),而其他亲王陵仅距地表6米左右。墓道全长50余米,墓室全长20.6米,分前后两室,平面呈“T”字形,封土面积约1.3万平方米。发掘前保存完整。这座工程浩大的陵墓,系在山上凿石开圹,然后用砖砌垒,动用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据专家估计,按当时情况,以200个劳动力计算,需二三年时间才能建成。据当地群众传说及有关专家实际考证,陵区原建有内、外城墙(现外城墙遗址处尚存琉璃砖瓦),外城墙周长4000米,总占地面积为96万平方米,这在亲王当中规模最大。
朱檀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如冕冠佩饰、家具服装、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等,既是鲁王朱檀王府生活的真实缩影,也反映了明朝时期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而且填史补阙,对于研究明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上世纪60年代末, 九旒冕出土于山东邹城县。邹城群众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墓道,立即报告了文物部门,山东省文物工作者,在省、地、县各级党政领导下,在解放军的直接配合和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于1970年春至1971年初,对朱檀墓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使埋藏在地下600多年的文物重见天日。
鲁荒王陵位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麓,陵区北依九龙山,南与朱山遥遥相望,东、西有卧虎山、玉皇山拱卫,陵前有“白马”二泉,为白马河源头。地面建筑有御桥、陵门、陵恩门、享殿遗址、明楼等;地下有朱檀、汤妃、戈妃的墓室。朱檀墓距地表26米深,仅次于帝陵(定陵距地表27米),而其他亲王陵仅距地表6米左右。墓道全长50余米,墓室全长20.6米,分前后两室,平面呈“T”字形,封土面积约1.3万平方米。发掘前保存完整。这座工程浩大的陵墓,系在山上凿石开圹,然后用砖砌垒,动用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据专家估计,按当时情况,以200个劳动力计算,需二三年时间才能建成。据当地群众传说及有关专家实际考证,陵区原建有内、外城墙(现外城墙遗址处尚存琉璃砖瓦),外城墙周长4000米,总占地面积为96万平方米,这在亲王当中规模最大。
朱檀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如冕冠佩饰、家具服装、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等,既是鲁王朱檀王府生活的真实缩影,也反映了明朝时期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而且填史补阙,对于研究明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