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峡吧 关注:16贴子:90
  • 2回复贴,共1

哦,古浪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追逐着那满峡谷清凉,火车头带着满身汗雾迫不及待地奔驰出隧道。哦,又见面了,古浪峡!驶入峡谷,身上顿时凉爽起来,心情也阳光惬意了许多。

列车刚刚出了隧道,就钻进一道酝酿设计好的彩虹里。似乎要给我一个惊喜,又像是一个约定。呵,真有点剪彩的味道。虹从东面的“铁柜山”柜中钻出,一头扎进西山“鹰嘴崖”的口中,由于雾水朦胧,很像一个巨大的纱套。火车慢了下来,逐渐进入一种静态,心甘情愿地钻进“套”里不肯出来。此刻,似乎一切都停止了思维,停止了运动,定格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说起来,对古浪峡应该是熟悉的,因为不止千次从这里穿过。或许火车是在山腰间穿行,加之有“离地两米三,赛如活神仙”的俯视,古浪峡总显得那么玲珑生动。小片的麦田、大片的丛林像是长上了轮子,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奔,转眼无踪;微笑着的油菜花、向日葵和蜂蝶一起,扇动着翅膀从列车身旁滑过,留下一些儿芳香;携卷着泥沙的河水不服气般追赶着,最终是撞碎身躯,漰溅出的串串浪花凝固在那里,呢喃出一声叹息。
古浪峡有诸多的传奇和美誉。这里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河西走廊“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之要塞,还有“秦关”、“雁塞”之称,不仅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更有“滴泪崖”、“支山石”的传说。在今天,这些固然已不再重要,峡谷的险要和拥挤只能给这里的交通增添掣肘和麻烦。况且,人们已很不情愿将其“金关银锁”、“虎狼峡”作为美谈,因为这里有诸多的痛苦回忆,会给人带来郁闷和惆怅,不是么?杨门女将在这里遇难,西路军在这里受阻,铁路需要钻山,公路需要高架……
车头上,我按照自己的思维浏览感受着古浪峡。这条长约30公里的峡谷总体是黄色的,是那种低调而高贵的黄,朴实而高尚的黄。这里总是和黄搅拌在一起,特别是到了深秋,黄山、黄叶、黄水,黄得有它的层次,有它的格调,还有它的理由。或许,你会有不少疑问,这里除了土黄就是秃黄,哪来的什么高贵和高尚。这正是我想告知你的,所以高贵,是这里有黄澄澄的沙金,可变为你颈上金灿灿的挂件;所以高尚,是那条含情脉脉的河水总有机会流向远方,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希望。你想,惜水如油的峡谷人能舍得将水放流,不正是一种高尚吗?在我的眼里,古浪峡像是一条温情的有灵性的黄龙,很像这里的民情。有时,它挣扎着身躯,想跟随来往的列车告别被锁定在峡谷的荒芜。然而,当即将游出峡谷时,又恋恋不舍地驻足在那里,它更坚信美丽的传说。是啊,有梦就有希望。


1楼2012-12-26 16:42回复
    遥望对面“铁柜山”上那棵“消息树”,它虽然显得孤独无助,我相信它是坚守信念的典范。它似乎告诉人们一个信息——“铁柜”中有水。有水就能造就植物,成就一片片森林。本来,这里曾经有过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松柏林木。否则,西汉人不会把这块土地叫做“苍松”,也不会留下黑松驿、苍林山等与树木有关的地名让你去佐证,更不会出现“云树苍茫迷客路,流水声中到古浪”的诗句,看来其意境的表达是明确的。那时,这里的深山峡谷,丘陵沟壑,到处都是“平林漠漠烟如织”,鸟语花香处处春的自然景观。我想,这是实实在在的,并非传说。
    古浪峡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但最生动最精彩的要算“修行”在峡谷腹部的那块“甘州石”了。古浪籍著名作家赵燕冀先生在文章中是这样描述它的:甘酒石又名甘州石,是丝绸之路上颇有点名气的文物古迹。现存露于地面的石体,高约3.5米,最大围长9.5米,犹如一头饱经沧桑的石狮,孤零零雄踞于古浪峡东段312国道一侧的河岸上……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刑部郎中陈棐,巡视河西途经古浪,曾参观此石,并留下一段佳话。他在《甘酒石颂》一诗的序言中写道:古浪城南入峡十五里,道左有石,与两山脉趾弗连,屹立突起,如崇台巨屋。居人酿酸者,剸片炽入酒中,即变佳酝,因名酸酒石。余曰:酸酒石者,酸在酒也;因石而得甘,是甘者石之功也,乃更名甘酒石。且为之颂……”云云。陈棐还乘雅兴正浓,手书甘酒石三字,刻于石上,自此遂成该石正名。那么,为什么又叫甘州石呢?据民间传说,此石原生于甘州,系女娲补天时弃置未用的一块巨无霸灵石。千万年埋没荒山,不免深怀失落之感。某一天,忽有古浪县石门山山神刘仲前来拜访,提出想邀请甘州灵石,去堵塞他管辖的石门峡出水口,好让高山出平湖,造福一方百姓。好哇!甘州石满口答应,只可惜我没翅膀少腿,难走难飞啊!刘仲说:石兄不必担心,我已从烽火台上,捡来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用过的赶石鞭,只要用此鞭轻轻抽打着你,咱们就可以顺利上路了。就这样,刘仲挥动赶石鞭,赶着那块石头,起早贪黑,尽可能避开行人眼目,一路朝古浪走来。不料那天黎明,刚刚走到铁柜山下,恰巧碰到香林寺赶早担水的一个火头道士,他原是张掖人,一见刘仲赶着一块白晃晃的巨石从面前走过,不禁失声叫道:!这不是我们甘州的那块石头吗?这一说天机泄露,那石头灵气顿时消失,立刻僵立在河岸上,就再也动弹不得了。好心的山神刘仲,喟然长叹一声:!古浪百姓命苦哇!便愤然扔掉赶石鞭,化做一阵清风,回他的石门山去了。



    2楼2012-12-26 16:42
    回复

      我想,古浪峡之所以如此精彩生动,正是因为有了那块神奇的,让人充满遐想的“甘州石”吧。

      在车上,每每看到那块写有“甘州石”的巨石,就有一种触摸它的愿望和冲动。虽然我喜欢古浪峡的幽凉,喜欢这里的传奇,但我更喜欢那块“甘州石”。看到它,如同诗人找到灵感一样喜悦。心想,总有那么一天,我要贴近它,爱抚它,感受它,品味它,读懂它。
      不久前,我终于如愿以偿,欣慰地触摸了它,触摸到那颗赤诚的心,感受到它淡定的心跳。那一刻,我收获到一种心满意足,一种由衷的欣慰和陶醉。看上去,它并没有炫耀的光泽,但它的身上却渗透着一抹淡淡的水气,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它扎根很深,已经和这里的大地溶为一体,有不可动摇的大丈夫的伟岸和气魄。
      几天后,当我再次路过想再次目睹它的风采时,却没有了它的身影。当得知有好事者耗巨资将其移走,供奉在古浪县城金三角时,很不情愿把它和“败家石”联系在一起。我想尽量说服自己,“甘州石”啊“甘州石”,既然你已经“异地成佛”,就不要怪罪虔诚的人们,他们多么渴望你给古浪的黎民百姓带来好运,能够献身劳苦大众是你的无尚光荣。
      前几天,古浪发生3.6级地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禁又使我想起那块石头,那块有灵性、有希冀的石头,那块让人疯狂的石头。
      我浏览着古浪峡,只剩下了感叹。黄龙的心脏被挖走了,峡谷似乎黯然失色了许多,锐减了不少的灵气,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3楼2012-12-26 16: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