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吧 关注:1,874贴子:20,138
  • 50回复贴,共1

吐一吐"改革"的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混淆视听真是杀人利器.
张改革--农民上交的农业税增加--流民加剧--国库增收----是伟绩;
皇帝征矿税--(农转矿的)矿民上交的矿税增加(私人采矿合法化)--不产生流民(创造就业机会)--国库增收(不产生农业税)----是横征暴敛.
同样是朝廷创收,一个把改革的初衷捧上天顺便忽略百姓的感受,一个把矿民的感受添油加醋顺便忽略充足国库的积极意义.
那把开征矿税命名为"税制改革及国家产业调整"好了.


1楼2013-02-18 16:23回复
    其实你说的完全对,我记得万历34年的时候明神宗下令一半的矿税归内帑一半的矿税归户、工两部,使得国家财政好过了很多,才有能力赈灾和治水!之后朝臣沉默了,竖大拇指了!


    2楼2013-02-20 08:52
    回复
      大吧主,万历一朝历尽45年,是前期流民多还是后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2-20 14:00
      收起回复
        农业税存在几千年了,2006年以前从来没有一天断过,国普条编前三年开始清丈,清丈过程中以考成法监督官吏,规范行政行为,这等于累进制征收,征矿税有累进制吗?税银放皇帝私人金库而非户部(国库)合乎祖制明律吗?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2-20 16:40
        收起回复
          又扯祖制.大臣的改革就是好的,皇帝的想法就是违背祖制的.
          内努就不出军费么. 除了三大征,每年国家有多少军费开支?
          矿税就是万恶的.
          我今天不想争论,总之,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5楼2013-02-20 16:52
          回复
            恩 张的改革只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 作用夸大了


            IP属地:天津6楼2013-02-20 18:55
            收起回复
              他的改革在当时毁誉参半 而在满清时被捧高了 赞他的全都是满清人
              而真正为百姓着想,对百姓有利的改革大都不会得到大赞(万历,申时行)


              IP属地:天津7楼2013-02-20 18:59
              收起回复
                而张死后 万历皇帝和申时行这班人要做的是少收农税 安置流民 减缓社会矛盾
                他们做到了 考成法必须废 其他改革也需调整
                而在东林和满清奴才嘴中又成"浪费张居正改革成果"


                IP属地:天津8楼2013-02-20 19:05
                收起回复
                  万历十年(1582)到十九年(1591)[申时行时期]是弘治以后的黄金时期 农税少 商税还没出台
                  言官也不猖獗 国家没战争 国库充盈


                  IP属地:天津9楼2013-02-20 19:14
                  收起回复
                    我只辩论,不争论(封印个人情感),自信源于实力,胜败乃兵家常事,真理越辩越清,立场观点不同,相关语言勿诉诸感情。预防针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2-20 20:46
                    回复
                      老张全面推行条鞭法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农民干什么去都成,只要交上钱就可以了——而以前是要交东西的,无法离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这种情况下流民增加(其实是人口流动性骤然上升)是必然。而且老张把条鞭法和土地清丈结合,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朝廷直接税收——同时也对豪强地主和商业阶层做出必要让步,虽然加重豪强集团的负担,但属于有限加重,也没有把丁役摊入工商税。总体上国家税收上升,而对底层农民来说负担几乎没变化还给了愿意走就走的便利。
                      万历征收矿税严格来说是属于拓展税源——即使入了内帑皇帝也是要拿出来救灾或者给饷的。征收矿税商税的表面起因是没钱修烧毁的宫殿。换个皇帝早就把这个费用摊在农民头上了。但此举损害了那帮当官的自身利益——所以反对声如潮,诋毁不已。东林党和新老三党虽然打得头破血流,但各个势力都反对矿税和商税>_<竟然没有哪个势力以支持矿税和商税来获取皇帝的信任。结果万历一死政策就被方从哲以遗诏取消了。
                      所以说万历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对太子的教育,他不让那些朝廷官员教给光宗老一套,但也没把自己这新一套教给太子,结果人亡政息——其实这个下场是和张居正一样的,只不过万历是皇帝,当时对他客气点没彻底展开清算而已。而改朝换代之后的人不会客气,搞出个“实亡于万历”的结论——从政策传递方面来说还真是如此,但某些人又泼了些脏水。现在看到的只是这些脏水,而忽略了税收政策的衍化和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说,万历派内监征税其实就相当于老张改革的后续步骤而已,工商这一块税收严管是迟早的事儿,这个是历史的必然。


                      11楼2013-05-27 10:48
                      收起回复
                        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他如果下决心对税收进行改良,他的条件要比张居正好得多——毕竟万历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万历二十四年开始采矿,后来搞工商税,直到四十八年皇帝驾崩,万历也没有把工商税调整为系统的国家税收——现在评价只能是皇帝的个人行为,虽然符合历史的发展,但因为推行能力不足(也就是万历本人的施政能力不足)还是被利益阶层清算。
                        对比条鞭法,张居正死了,继续推行;万历死了,继续推行;大明亡了,继续推行;直到更完善的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推行,条鞭法才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万历在工商税矿税方面的思路是正确的,方向也没错,但实行方法却是个完完全全的过渡法——内监收税无论如何也是个把柄,万历到死都没有调整,这也是工商税轻而易举就被废除的根本原因。


                        12楼2013-05-31 08: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