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炎之家吧 关注:8贴子:930
  • 11回复贴,共1
RT


IP属地:天津1楼2013-03-18 01:48回复
    PS: 至于禺狨王在目送取经团远去之后,还有什么做为举动,就不是本文能考证出的了。最后,笔者只能感慨,如果当年七大圣能同心协力,不要说夺取灵霄宝殿,打到如来、拿下雷音宝刹都不在话下,大好的***形势,就断送在天庭的【招安】二字之下,天庭这万年老店能屹立不倒,绝非侥幸。
      --------------------------------------------------------
      不太同意这个观点阿...天庭出来跟他们斗的都是一帮小头目阿。 9曜星君上面的都没动呢。牛魔王还是老大,最后被围攻的时候,也不见得有太大的本事啊,被孙悟空猪八戒哪吒这些等级的就收拾了。
      大鹏看上去倒是有点真本事,我觉得是这几个兄弟里最强的了,但在如来面前也没讨到便宜。
      说他们几个造反能成一时气候没问题,要说能上凌霄雷音,那可差太远了。答: 天庭的围剿分为两次,第一次出动的只有李天王父子和巨灵神,被猴哥一个人就打得大败而归,其余6大王大受鼓舞,也称圣了,这才有了七大圣。接着一帮独角鬼王之流的二三流妖精,也来入伙,这时候***势力成了气候,***形势一片大好。
    本来天庭的首次围剿,并没下大本钱,虽说失利,主力未损。没想到的是,猴哥的模范带头作用太大,这下子就不好对付了,其余 6 大圣的本领,都不比猴哥大,我后面会详细说。这下天庭就犯难了,改为招安,这一下***势力就散架子了。之后猴哥因为没能参加蟠桃宴,再次造反,此时其他大圣已经各奔前程了,猴哥又是单打独斗,这是猴哥二次造反,或曰二次围剿,9曜星君啥的都来参战,最后不得已,请来了如来佛祖,才将猴哥镇压,为此天庭欠了西天好大人情,早晚要还的。其他6大圣并未公开反叛,天庭镇压他们代价太大,收效太小,就暂时不搭理他们了。
    大鹏看上去倒是有点真本事,我觉得是这几个兄弟里最强的了,但在如来面前也没讨到便宜
      =================================================
      大鹏确实厉害,如来对他非常忌惮,让他做佛前护法,不离眼皮子底下。大鹏对如来从来没有心理劣势,不像猴哥见到如来就矮三分,大鹏见了如来先想的是打倒如来,夺了雷音寺,这不是狂妄,而是大鹏与如来的本领差距不大。如来围剿大鹏是下了血本,这是唯一如来亲自出马的案例,按惯例派青狮白象的主子文殊、普贤,再加上一个观音,三对三就解决了,没必要如来亲自去的。事后如来对大鹏的处置那是非常的轻,只是监视居住而已。还有佛母孔雀明王,这人不简单,我后面会说他/她,他要是与大鹏联手,雷音寺就真的要丢了。
    要说能上凌霄雷音,那可差太远了
      =================================================
      猴哥大闹天宫的时候,很多神仙出工不出力,典型例子是28星宿中的奎木狼,围剿的时候没见他如何,他下凡成了黄袍怪,就与猴哥不相上下了,为啥?并非猴哥退步了,而是奎木狼要保住老婆家小,动机不同了。对神仙们来说,本来就是【皇帝轮流做】,谁当玉帝跟我有啥关系,我该干嘛还干嘛。猴哥本是七大圣中,能耐最差的,神仙们看热闹,只要七大圣同心协力,凌霄殿、雷音寺,都是囊中物。


    IP属地:天津3楼2013-03-18 01:50
    回复
      PS:八戒不去这么关键么?八戒是最好的对象,问题是挖走老猪后呢?取经团也完全可以再找个落难公务员继续嘛.莫非老猪真的担负了神父的角色? 答:老猪的强项在于他是海军出身,总的来说猴哥不太怕火,因为他是老君炉里面走过一回的。红孩儿烧过他,但那是三昧真火。猴哥最怕的是水,每次遇到水,都是老猪当主力,引诱对手出水,猴哥才动手。
      天庭落难的公务员有这么几位:黄袍怪奎木狼、玉兔、小白龙、小鼍龙,金角银角属于老李的仆人,严格的说不是公务员,是老李的私人奴仆。奎木狼和玉兔都属于星君,天上离不开,又没啥大罪恶,早晚还得上天,他们绝不会去西天。其实西天和天庭互相渗透,你中有我,例如28星宿中的昴日鸡,他妈是毗蓝婆菩萨,在西天混。
      小白龙被吸收到取经团做苦力,没啥说的。唯一能代替老猪的人选,只有黑水河小鼍龙,他也会水,表面上是个合适人选。但是他爹是泾河龙王,这老龙由于唐太宗的失误,被杀了。所以小鼍龙与唐太宗有私人恩怨,化解不开,如来搞取经工程,一大目的就是向大唐推广佛教,怎么会容留小鼍龙呢。
      沙僧其实不是正经的海军出身,另一个水怪金鱼,是观音的宠物,他要是参加取经团,将来与观音等人并称,这身份不太好处。所以只剩下八戒了。


      IP属地:天津4楼2013-03-18 01:51
      回复
        PS:如来的能力是否被高估了?如来单挑的武力显然是不行的——他很少走动。答: 西天的特点是盛产魔法师,法力高强的一大把,缺点是严重缺乏物理攻击高的,四大金刚算物理攻击比较猛的,但猴哥根本看不上他们,动不动就强闯雷音寺,不给金刚们面子。
        如来的优势有 4
        1 善于动脑子,他抓猴哥,其实是耍了诡计,诱惑猴哥进他的手掌心,才能一巴掌把猴哥扣在手底下。
        2 名气太大,不知如来底细的,见了如来先矮三分,缺乏自信心。六耳猕猴见如来看破了自己的身世,心理防线先崩溃了,转身就跑,跑就跑呗,非要变成没有反抗能力的蜜蜂,这样就被如来扣在碗里,随后被猴哥一棍子打死。
        3 善于用人,手下弟子徒孙太多,什么文殊、普贤、观音、灵吉、地藏王等等,这才是如来的厉害之处。当领导的,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但必须是统帅力最强。为啥牛魔王能当七大圣的老大,还是他有过人之处,别人愿意跟他,是个宋江式的人物,非常厉害,将来我会仔细分析老牛。
        4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绝不出手。对青牛,如来就不出手,让猴哥去找老李,明显是让老李找回面子。对大鹏,如来下了血本,西天有头脸的都去参战,力求一击必中,像玉帝那样第一次围剿猴哥,简直是笑话。 PS:七大圣造反是不成的,镇元大仙一个人就把取经团收了。闹事的时候真正强的神仙根本没几个动。答:天庭的体制比较奇怪,其成员大概分三种
        1 星君,如28星宿,太阳星君、太阴星君之类的
        2 比较超脱的,比较清闲的,他们一般不在天庭呆着,而是自有洞府。如福禄寿三星、镇元大仙、八仙、真武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二郎神啥的,只是开蟠桃宴的时候,才来捧场,吃吃喝喝。嫦娥之流的,其实是慰安妇,为啥老猪调戏嫦娥就不行,那是因为他的级别不够。但说来事也不大,改造好了还能上天做海军司令。
        3 职能部门,如国防部长托塔天王父子,外交部长太白金星(他也可算星君),前海军部长猪八戒
        前两种人,对谁来当玉帝,并不上心,反正谁做都轮不到我,谁上来都得用我。只有第 3 类人对谁当皇帝比较认真,一朝天子一朝臣吗。
        二郎神比较特殊,他是玉帝的外甥,但因为母亲的原因,与玉帝有私仇,但毕竟是一家人,关键时刻最为卖力。老孙二次造反时,最卖力的,就是第三种人和二郎神。
        相比之下西天就不同了,菩萨、佛们,都有师兄弟、师徒关系,本质上是一家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实际战斗力远超天庭。
        镇元大仙确实能收了猴哥,但收了之后呢,你控制不住他,杀不了他,跗骨之蛆一般,令人很难受。猴哥对镇元大仙,由于唐僧,颇为投鼠忌器,如果放开了斗,镇元大仙真不行。 PS:看了一遍吴闲云对于真假美猴王的解读,咋说呢,他的观点是,既然谁都无法分辨,又只有如来能分辨,那么一定是如来与猴哥合伙作弊,目的是为了让猴哥打唐僧一棍子,而不受责备。答:  其实猴哥的心路历程不难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初期,猴哥加入取经团是为了报恩,抱着你唐僧救我一次,我欠了你的人情,所以我救你几次性命,我就不欠你的了,然后我随时可以脱离取经团。你待我不仁,不听我的,我就不伺候了。如果说猴哥有殴打唐僧的念头,就是这个阶段。
        2 他与唐僧处出了感情,有点像父子关系,而且唐僧也越来越依赖他,他也把自己真正当做取经团的一员。他意识到,他与唐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例如第一阶段的三打白骨精战役,唐僧对猴哥打死妖精的行为,很不以为然,还认为猴哥使用障眼法骗他,这个阶段如果再遇到类似事件,他会相信猴哥。
          3 他将唐僧架空了,尤其是沙僧,成了他的死党。唐僧对他言听计从,猴哥对唐僧的语言越发不客气,俨然成了取经团老大。辱骂、甚至殴打老猪、沙僧,更是家常便饭,以前老猪还能找唐僧诉苦告状,此时唐僧根本不管,也管不了。


        IP属地:天津5楼2013-03-18 01:51
        回复
          PS:猴哥为什么前后实力相差大?无外乎下面原因答:  1、500年没练级,别人就算10年练一级,也有50级了,因为修炼必然涨实力原因,缩小了差距(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毕竟猴子原来优势太大了)
          2、观世音给的金箍很有问题,猴子500年前天翻地覆,现在怎么也要防一手,于是仙、佛施法制作了专项压制猴子实力的道具(不能用其他人,因为专业所以特强),连不无甚法力的唐僧,念个咒语,效果也很明显。等最后彻底收复了猴子,为己所用,还特意去掉了金箍(最大可能原因)
          至于说,500年前,资深神仙留了一手,那是扯淡!
            如果猴子真正实力是500年后连其神仙手下坐骑都搞不定,那充其量只是个小喽啰,挥挥手就除掉了,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何必煞费苦心,那真是吃饱了撑的。


          IP属地:天津7楼2013-03-18 01:52
          回复
            PS:看过很多高手研究西游,都很有道理,逐渐形成我自己的观点:  猴哥的师傅菩提老祖就是如来,而猴哥就是如来向天庭渗透的一枚棋子!而六耳猕猴则是天庭向西天渗透的棋子,所以在西天被立马正法。
            当然,猕猴与石猴本是一体(矛盾体),是孙悟空顺从和反抗的两种心理状态,当猕猴被石猴打死,意味着孙悟空从此与过去决裂,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猕猴是孙悟空本性的最后挣扎。这种解读我认为也很有道理。答:说到底,还是【一灵二体】论。这观点的最大问题是,《西游记》中有【一灵二体】的例子吗?
            别跟我说【元神】出窍理论啊,三打白骨精战役中,妖精3次被打,前两次都扔下躯壳,元神出窍跑了。之后红孩儿也玩过元神出窍,凡人当中魏征在睡觉时元神出窍上天杀了泾河龙王。但是元神出窍理论都是一灵一体,元神离开躯壳的话,这躯壳就死了,一灵二体则不是,是一个元神同时支配两个躯壳,或者元神分裂为两块。猴哥多次玩过【分身术】,但是一旦元神离开某个躯壳,该躯壳就没有任何行为能力了,也就是【丢了魂】。
            我在《西游记》中,只找到一个真正的【一灵二体】的例子,与猴哥、六耳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我拿出这个例子,也无法支持你的观点。我倒不是故意要隐瞒这个例子,而是说猴哥这个级别的妖怪,根本玩不了一灵二体。
            如果你能找到我说的这个例子,或者能找出其他例子,我就相信你的观点,如果找不出,那么很抱歉,你的证据链不完整。
            对了,也别举【一气化三清】的例子,因为《西游记》的文本框架中,没提到这个说法,我们不能脱离《西游记》的框架来讨论问题,否则就没意义了。何况这【一气】与一灵差距很大,可以理解为【混沌】、【太极】,是个时空概念,与单个人或妖怪的元神有着本质不同。
            佛、菩萨有化身,例如观音在收复金鱼精的时候,化作【鱼篮观音】,但这只是模样和法力的变化,并没有分出另外一个躯壳,还是使用同一个躯壳,相当于印度教的阿凡达,与你的说法仍然有本质不同。
              这里我要引入【阿凡达】(Avartar)这个概念,汉译叫【化身】,但我觉得【化身】有歧义,还是叫做阿凡达好,《阿凡达》这个电影很好的解释了什么叫【阿凡达】,没看懂的朋友,不妨再看一遍。阿凡达是个印度教的概念,很多大神都有阿凡达,例如维持神毗湿奴有 10 大阿凡达,佛教将其引入了,如来、观音、文殊的阿凡达比较多,也最著名。例如五台山上有五方文殊,分别供奉在五个山峰之上,他们都是文殊的5个阿凡达,包括:
            中台的孺童文殊,北台的无垢文殊,南台的智慧文殊,东台的聪明文殊,西台的狮子文殊
            观音的阿凡达,我最熟悉的是送子观音、鱼篮观音。
            每个阿凡达都有各自的法力、功能和造型,由于功能不同,受到的崇拜程度自然不同。猴哥与二郎神的斗法,就很好表现了阿凡达的概念:猴哥变成鱼,那么这个阿凡达的猴哥,就只有鱼的本事,二郎神就变成鱼鹰去捕鱼。按说猴哥与二郎神的本领相当,但是他们的阿凡达是天敌,则鱼阿凡达的猴哥,肯定打不过鱼鹰阿凡达的二郎神。这样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很多。六耳猕猴变成蜜蜂想逃,结果被如来一下扣在碗底下,给制服了,如果猕猴保持原状,如来挺难对付他的。
            忘了在哪看到了,有人说说印度教的所有神仙,其实都是某个超级大神的阿凡达,但我感觉这已经不是阿凡达的概念了,而是【一灵多体】。
            不管怎么说,阿凡达都是外来的宗教或哲学概念,不是中国土产的,当然佛法东来将近 2000 年,阿凡达的概念也本地化了。在近代,西方又传来了【对立统一】、【人格分裂】等哲学概念,但是与佛教和印度教阿凡达,依然有很大区别,所以用近代西方哲学或心理学的东西,来解释明朝佛、道、儒三教体系下的《西游记》,我认为是削足适履,根本不是同一概念,好比是硬要用马大胡子的五社会理论,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只能闹笑话。


            IP属地:天津8楼2013-03-18 01:52
            回复
              PS:不同意楼主真假美猴王的论断。答:我倾向于真假美猴王其实一体的说法,确实是猴子精分了,证据如下:
                1、真假猴王从外貌、声音、武功、武器、经历、甚至连紧箍咒这个高科技声控武器都一摸一样,说假猴王是另外一个个体是说不通的,猴子也许可以通过克隆做到一样,但那些记忆、法术、器物则很难复制,尤其金箍棒是上古大禹治水的遗物,属于珍贵历史文物,完全复制到连九天十地的神佛鬼怪都认不出真假,难度太大。
                2、、佛祖已经预见了这件事情,在他讲经天花乱坠的时候,突然停下了,说了这样一番话: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这句话当然意有所指,果然话音刚落,俩猴子拉拉扯扯的就来了。这里如来佛的意思很明白,真假猴子本是“二心争斗”,证明了真假猴子是“一心分裂”的结果。
                3、孙悟空是怎么精神分裂的?
                孙悟空前世是佛门弟子,为了完成一个秘密任务,转世做了妖魔,这样他的精神就同时具备了佛和魔的素质,也就是善恶两面。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拼命压制佛性,发扬魔性;任务完成以后又默默坐了500年牢,出狱以后要辅佐唐僧取经,又需要他拼命克制魔性,发扬佛性。在女儿国招亲事件以后,这种压力已经达到极限,为了舒缓压力,他杀了很多强盗,但由于唐僧也恰巧也在这个时候变态了,狂念紧箍咒,差点把悟空的脑浆子勒出来,在这种强烈的外力刺激下,悟空终于崩溃了,他体内的魔分裂而出,凝成实体,这就是假猴王的秘密。
                4、死掉的猴子是谁?
                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死掉的猴子是假悟空或者叫恶悟空。但我告诉你,你理解错了,死掉的是真悟空,活的是恶悟空。
                我们先看本回题目: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二心搅乱大乾坤”很好理解,下一句就不好理解了,正常的断句应该是“一体难修、真寂灭”,“一体难修”的意思就是一个身体里难以容纳两种对立的精神(二心),那么“真寂灭”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就是暗示,真的善的悟空死了,而假的恶的悟空还活着。
                 佛祖为什么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1、假的恶的悟空也是想修成正果的,他抢了唐僧行李碟文,回花果山另起炉灶,想重新拉一支队伍取经就是这个意图。对于如来而言,取经任务是第一位的,至于取经团队的组成是第二位的。
                 2、当佛祖说假悟空其实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六耳猕猴的时候,真假悟空立刻都明白了如来佛就是自己的师傅,因为这“六耳”是悟空学艺时说的话,除了他自己和师傅,没有人知道,如今此话从佛祖嘴中说出,真相已经不言自明了。
                 书中原话是: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
                 3、知道真相后,两只猴子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真善的悟空立刻意识到自己参与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善的本能反应是让他想逃离这种罪恶,所以要逃走的不是假猴子,而是真悟空;而假恶的猴子则由恶的本性本能的想到要想生存,必须杀掉真猴子,反正取经事业没有完成,佛祖还需要他,所以跳起来急不可耐杀人的是假猴子。
                 真猴子死掉以后,面对既成的事实,佛祖也只好接受,为了安抚这只恶猴子,他甚至当面许诺:“。。。。。。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只要你完成取经任务,我就给你个佛的位置。
                 假悟空得了佛祖允诺,果然尽心保护唐僧,而唐僧也从此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而且,此后悟空似乎也不怎么鸟观音菩萨了,遇到困难再也没有找过观音,人家孙悟空就要成佛了,谁还鸟你个小菩萨?
                 那万万慈悲的佛祖为什么要容忍一个恶人,还要极力拉拢他呢?
                 古人云: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为了达成政治目的,善恶俱是手段,哪里有什么区别呢?反驳:  关于心理分析啥的,我不讨论,我重证据,和证据链,我只说你提的几处《西游记》中的证据。


              IP属地:天津9楼2013-03-18 01:54
              回复

                1 金箍棒是上古大禹治水的遗物,属于珍贵历史文物
                  ================================================
                  对此我有完整的解释,不赘述
                2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
                  典型的偷换概念。完整的陈述是这样的
                  【概众(西天的菩萨、金刚、罗汉)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西天的菩萨、金刚、罗汉)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当时如来正在给金刚、罗汉们讲法,这时候俩猴子打进来了。他说的【汝】是指正在听课的金刚罗汉们,不是猴哥或六耳猕猴。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一点意思都没有。
                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
                  ================================================
                  这里说的六耳是指六耳猕猴吗?
                1 如果是的话,意思是【六耳猕猴不在,只有我在,你就教我吧】,正好说明猴哥与六耳是两只不同的猴子
                  2 如果【六耳】只是一个通称,意为【监听】。我认为这才是这句话的本意,当时的场景是,在白天光天化日之下,猴哥说我要学我长生之道,菩提祖师没搭理他,拿棍子打了他三下脑袋。猴哥立马不吭声了,半夜三更来找菩提,因为他理解到了,祖师打他三下,是让他半夜来,祖师给他单独辅导。在这种语境下,猴哥的意思是:【现在只有你我,没别人,您就放心教吧】
                合着你说了半天举的 3 个硬证据,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观点还如何能立住脚呢?
                坦率的讲,我最反感的就是偷换概念,对不起了,在某位读者拿出更过硬的《西游记》文本之前,我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我的硬反驳有 3 条:
                1 猴哥怎么会吃同类?
                  2 猴哥是石猴,六耳是六耳猕猴,为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猴子?
                  3 《西游记》中有 一灵二体 的例子吗?
                支持一灵二体的,看看怎么反驳我的三条吧提问者反驳: 你要这么说,就是不允许别人提反对意见了?再说这也不是偷换概念
                  1、作者把本回题目拟为: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并不是随性而为的,一定是有原因的。
                  2、你说偷换概念,那就那你贴的原文说话,看是不是偷换概念。
                    【概众(西天的菩萨、金刚、罗汉)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西天的菩萨、金刚、罗汉)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当时如来正在给金刚、罗汉们讲法,这时候俩猴子打进来了。他说的【汝】是指正在听课的金刚罗汉们,不是猴哥或六耳猕猴。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一点意思都没有。
                  ----------
                  在这里,“汝”是指正在听课的金刚罗汉们,不是猴哥或六耳猕猴。这个不假,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中的“一心”指向的是正在听课的金刚罗汉们,即所谓“汝”,“二心”指向谁?
                  3、孙悟空不吃同类,是因为孙悟空心有善念,假悟空乃是善之对立,即为“恶”,既然是恶的,怎么就吃不得同类,人且相食,况乎恶魔?
                  4、花果山七大圣结拜,只说它是猕猴王,何曾说它有六耳?怎么不叫“六耳猕猴王”?为何九天十地万千神魔没有谁知道有六耳猕猴这个生物?而且这种生物种群为什么只有一只?而且只有如来知道?
                  5、《西游记》中有“一体二灵”的例子吗?----你眼前就摆着一个!反驳: “二心”指向谁?
                  ================================
                  我理解的是,如来告诉西天神佛们,大家都别干别的了,一心一意的搬来板凳,看这两个猴子打假吧,二心是指这俩猴子。
                我不敢说我的理解对,但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我的引文都有上下文,从来不半路截一段。我没说是你别有用心,我估计你是转载的,我认为原作者故意偷换概念,专门用来骗不看原著的人。


                IP属地:天津10楼2013-03-18 01:54
                回复

                  假悟空乃是善之对立
                    ================================
                    即使按你的理解,猴哥造反之前,应该是二灵合一的吧。这时候猴哥也不会吃同类呀。
                  怎么不叫“六耳猕猴王”?
                    ================================
                    别人都是3字,你凭啥5个字?
                  为何九天十地万千神魔没有谁知道有六耳猕猴这个生物?
                    ================================
                    我估计你没看过原著,至少没仔细看过。第73回,猴哥被多目怪蜈蚣精打哭了,正哭着呢,黎山老母来了,让他去找毗蓝婆菩萨,最后神秘兮兮的告诉他:【你快去请他,但不可说出是我指教,那圣贤有些多怪人】。看到没,很多人生活的很低调。
                  我在文中说过了,【六耳猕猴】是一种猴子,而不是某只猴子的名称。当时六耳猕猴只剩下一只了。***失败之后,他居无定所,到处瓢泼,甚至在花果山,他都以猴哥的面目出现,说明他的社交圈子小,而且很低调。要我说,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流浪汉,实在没辙了才要进取经团的。
                  你眼前就摆着一个!
                    ================================
                    哈哈
                  最后,你好像没定义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
                    要我说,所谓的善恶观,都是西方来的二分法,一定要把人的性格分开,所谓【每个人都同时是希特勒与甘地附体】。那么在猴哥身上,你靠什么来分呢?
                  按常规善恶来区分?
                  既然分了,六耳是恶的,就该恶到底,杀死唐僧和沙僧、老猪,神不知鬼不觉的上西天,反正也没人揭穿。真的到了灵山,如来还真不好决定是否把经书给他,但是他没这么做,说明这个恶猴王不够恶。
                  如果六耳是善的,好像这不合乎你的定义。
                    按照对取经的目的来划分吗?
                  我得不得不告诉你,猴哥在第57回的时候,已经是倾向于取经了,他为啥被革除教籍却不回花果山,而去找观音呢?表面上是让观音给他松箍,其实不是。此前观音就说了,我只会禁锢,不回松箍,这事你得找如来。其实猴哥是希望观音出面说合唐僧的,观音告诉他,等唐僧遇到难缠的妖精,自然会想到你,上次你被轰出来,也是这么回去的,所以你得等等,这样猴哥才留在观音这里,而不是去花果山做山大王。
                  至于六耳,则是死心塌地要取经了。猴哥和六耳,在取经方面没有重大区别,都想取经,区别在于六耳的态度更坚决,如果唐僧让他进取经团,他就进去,否则他就单干。
                  既然猴哥、六耳在善恶、取经问题上没有本质区别,你还靠什么来区分他俩的性格呢?
                   以上所说,均来自《西游记》文本,也可以完成逻辑链条,并无外来的概念。
                    ===================================================
                  说到底,你也只有 3 条证据,还不牢靠


                  IP属地:天津11楼2013-03-18 01:54
                  回复
                    PS:菩提祖师说了一番莫测高深的话:【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那么猴哥是否真的守口如瓶呢,回答是否定的。《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猴哥说自己的本领来源:【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猴哥在自我介绍中说:【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学成变化无量法,宇宙长空任我狂】。《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中,猴哥又说:【身拜灵台方寸祖,学成武艺甚全周】。这3处虽未提菩提祖师的名字,却详细交代了菩提祖师的住址、年龄、本领和传授他技能的过程,也没见菩提祖师来惩罚他。
                       菩提祖师说的是惹祸的时候,不能说是他的徒弟,但后来悟空做的是去西天取经的正事了,打的都是鬼神妖魔,所以自然可以说出师父的名头了答:为啥不明说是菩提祖师呢?为何不提【斜月三星】呢?
                      菩提祖师四个字,猴哥认为是师傅的真名字,故意隐去,还可以理解,猴哥大概也在默念,师傅啊,我没提您老的名字,不算违背诺言呀。
                      但是,为啥不提【斜月三星】呢?
                    我给你提点意见啊,其实我之所以不认同你的东西,本质是上我们在论述一件事情上的方法问题。
                    我举个例子,你说【斜月三星是个字谜,谜底亦是一个“心”字】,这个我非常赞同,没的说。
                    你说:【而佛教禅宗是修心的,六祖慧能悟道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说法呢,在《西游记》之外,肯定是对的,但是我们讨论的是《西游记》中的文本,如果你能引用《西游记》的第 xx 回,某某佛、菩萨说【我们xx 派别是修心的】,那么没问题,但是引用不出来,就是说你引用的资料,是文化背景,而不是《西游记》的文本,这我就不赞同。
                    像你对猴哥的心理分析,并非我不赞同,其实我不赞同也很难反驳,但是你引用的都是文化背景范畴的东西,而不是《西游记》中的文本,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其实我认为你是用《西游记》中的两只猴子来证明心理分析,而不是用心理分析来证明《西游记》,这是本末倒置。
                    我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了我的意思,反正我想说的,都说了。


                    IP属地:天津12楼2013-03-18 01:54
                    回复
                      PS:真假猴王的性格答:  要讨论真假猴王的性格,必须从猴哥为啥被唐僧革除教籍说起。
                      起因是一伙毛贼,跑来抢劫取经团。这些事,肯定是猴哥出面解决。猴哥一出手就打死了俩。这事也不能完全怪猴哥,他拿的是13500斤重的金箍棒,一不小心就得出人命。唐僧要不咋说是唐僧呢,让猪八戒安葬俩死鬼,然后施展念经、超度的专长(其实他就会这个),为死鬼【撮土焚香祷告】,大意是说:
                      一来是你们先来抢劫,是你们惹我们,我们是正当防卫;二来打死你们的是猴哥,不是我;最后,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要是向阎王告状的话,就告猴哥,此事跟我无关啊。
                      老猪一听赶紧说,这事跟我也没关系啊,于是唐僧又加了一句:【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猴哥立马就怒了,我打死人还不是为了你们,师傅你太没良心了吧。于是猴哥对两个死鬼说了一番狠话,大意是:【我告诉你们,玉帝认识我,阎王们怕我,你们愿意告我,没关系,随便告】
                      这番话说出口,一下子把其他3人全得罪了。到了晚上,取经团在一个姓杨的老头家里住宿,没想到白天的毛贼中有一个是老杨的儿子。杨老头倒不错,不但对他们四人殷勤招待,说起自己儿子的劣迹,也毫不隐瞒。行者马上跳出来:【老杨啊,你这不孝之子,毫无用处,我替你把他打死算了】。杨老头虽然恨儿子不争气,毕竟是亲儿子,说:【本来我也想把他扭送**机关,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指望他给我挖坟填土呢】。沙僧与八戒也觉得猴哥太过分,说这是人家家里的事情,跟咱们有啥关系,要管也是官府来管,咱们在人家住一晚上,明天继续上路要紧,少管闲事。
                        第二天,取经团离开老杨家上路,又遇到了这伙强盗。猴哥一如既往的打死几个,打伤几个,其余的逃了,要说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正常。可是猴哥下面做的就太过分了,他问受伤而逃不掉的强盗,谁是老杨的儿子,问清之后,猴哥特意追上小杨,将其一棍子打死,不仅如此,还砍下小杨的脑袋,扔到唐僧面前示威。唐僧这个气呀,如果不来点真格的,以后就没法当师傅了,于是一通紧箍咒之后,革除猴哥教籍。比较有趣的是老猪、老沙,他俩一声不吭,因为猴哥的做法也是向他俩示威,恨都恨不过来,怎么会替猴哥说话。
                      猴哥离开取经团,表面上去找观音松箍,其实是希望观音出面说合。因为观音老早就说过,他不会松箍,想松箍就去找如来。观音暗示猴哥留在南海,一旦唐僧又遇到难缠的妖精,自然会来求你,这样大家都有台阶下,你现在回去,唐僧的脸皮往哪搁?
                      话说唐僧继续赶路,饥渴难忍,派老猪、沙僧去化缘,于是除了啥事不管的白龙马,唐僧是独自一人的。这时六耳猕猴跳出来,冒充猴哥,给唐僧送水。唐僧的面子没找回来呢,根本不喝,还说我宁可渴死,也不喝你送来的水云云。六耳的脾气比猴哥还坏,顿时怒了,打了唐僧一棍子,抢走行李跑到花果山。
                      如果六耳真的狠,就该趁着师徒四人各自分开的机会,各个击破,全都杀掉,至少应该把唐僧、沙僧、八戒抓起来,然后关起来,然后踏踏实实的取经。但是他前面没杀唐僧,后面没杀沙僧,还吃同类,沙僧走后也不做准备,一看就不是个做大事的料。
                      从开始到结束,六耳一个人都没杀,反而吃了个死同类。该狠的时候不狠,该善的时候不善,就是一个窝囊废。而且此时猴哥也想取经,否则要么找如来松箍,要么直接回花果山,找观音费什么话。要说狠,猴哥比六耳狠多了。要说取经的意愿,俩猴子都有,六耳更积极一些。
                      猴哥在如来面前打死六耳之后,按说这事就完了,他依然不是取经团的人,既然见了如来,猴哥半真半假的要求如来给他松箍,如来本哄半吓,又是胡萝卜又是大棒,让观音去给说合。其实直到如今,事件起源仍是猴哥非要打死小杨向唐僧示威造成的,肯定是猴哥不对。虽说观音来说合,究其本源,仍然是猴子不对,唐僧没啥过错。但观音是代表如来的,唐僧只能同意接纳猴哥。由这件事,唐僧发现,一则自己离不开猴哥,二来猴哥是如来钦定的铁打成员,其重要性可能比自己还高,说不定取经工程,本来是为猴哥打造的,他唐僧可能反而是配角。猴哥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从此之后,猴哥就越来越放肆,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师徒俩的关系,发生了质变。
                      吴闲云说,六耳就是猴哥变的,他和如来串通好了撒谎,目的是为了打唐僧一棍子泄愤。问题是小杨事件,本来就是猴哥不对,唐僧倒是被逼无奈,凭什么让猴哥打唐僧一棍子?


                      IP属地:天津13楼2013-03-18 01:54
                      回复
                        PS:《西游》里元始天尊没有出场?答:元始天尊没有正面出场过
                          公布最新研究成果:
                        菩提祖师居住的【灵台方寸山】,前面解释过了,不赘述。
                          【斜月三星】,这是个字谜,是个【心】字,也没问题。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的开场诗是:【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由此可见佛即心、心即佛,【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放在一块,寓意为在灵山的犄角旮旯里呆着的佛,这样的佛,有且只有一位,就是燃灯古佛。
                          所谓【灵台方寸山】,是指燃灯在西天灵山上几乎没有容身之处,只能在藏经阁上的【方寸之地】忍着,因此菩提祖师有意无意的强调【灵台】、【方寸】。猴哥自然不明真相,哪里知道其中奥妙,故而在透露家学渊源时,猴哥只提【灵台】、【方寸】,不提【斜月三星】。因为前者是骂如来的,符合燃灯的心境;后者没有骂的成分,反而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被燃灯有意淡化。猴哥提【灵台方寸】的次数越多,燃灯就越高兴。


                        IP属地:天津14楼2013-03-18 0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