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史吧 关注:241贴子:3,833
  • 14回复贴,共1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讨论此事对后世的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建隆二年(公元96年)七月,宋太祖赵匡胤乱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不久,就开始设法解除拥护他登皇帝位的统兵将领的兵权。一天,他专门设宴,将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椅、张令锋、赵彦徽等请入宫中。饭饱酒酣之时,宋大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了皇帝以后,晚上却经常失眠。”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你们都对我忠心耿耿,并无异心,我担心的是如果你们部下有贪图富贵之人,有朝一日也强将黄袍加身,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不行了。”石守信等人惶恐着清太祖指点一条生路。大祖便委婉诱导他们交出兵权,出守藩镇,多购良田美宅,为子刊。创下永久的家业。还可多养些歌儿舞女,每日饮酒取乐,以尽天年。如果能这样的话,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石守信等人大悟,第二天便L表假称有病,要求解除兵权。太祖欣然同意,罢免了他们的军职。

  不久,太祖以同样的方法罢免了各藩镇的节度使。至此,禁军与藩镇的兵权都集中到了赵匡胤手里。为了避兔“君弱臣强”局面的出现,宋太祖又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若干人,以削弱宰相权力,并改变以前皇帝与宰相共同商讨国事的规矩,改为由皇帝批阅,再给宰相下旨处理。
 



1楼2005-07-05 17:13回复
    个人认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皇帝,为了削去将军们的兵权,唯有宋太祖这一招做的妙,实在是高,实在是高。但是这件事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我期待大家能够讨论讨论


    2楼2005-07-05 17:25
    回复
      杯酒释兵权只不过是帝王的一种谋略,虽然是对自己的统治,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有些不进人情啊.


      3楼2005-07-21 14:50
      回复
        可能是大宋才打下来的结果 军臣一心 

        也亏 老赵想的出来 这样一个办法 

        想想如果是汉献帝 这样把 曹操手中的兵权释掉 可能吗 

        有的帝王释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杀 最有效率 简单 的办法...


        4楼2005-07-22 00:01
        回复
          我(赵云骑士)之所以不喜欢这个吧,主要是与各位意见不同
          我属于拥护宋,明,讨厌元,清的。在这知音难求,不如不来


          5楼2005-07-23 17:14
          回复
            典型的大汉族主义者,无论是宋还是明都不比元清好得了哪里去.


            6楼2005-08-02 15:11
            回复
              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是各民族的文明,不只是汉族的文明,但是汉族文明却占了相当大的一部份。

              杯酒释兵权这一招棋玩的真是漂亮,看历代君主夺权,就宋太祖这步棋走的最妙


              17楼2005-10-10 08:01
              回复
                我以前看了一下《战国策》,在这本书里所介绍的尽是些谋略权术,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些行为都是表现一个谋略家的智慧,但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这些本来无可厚非的权谋之术也被套上了儒家的道德标准了…


                18楼2005-10-10 09:54
                回复
                  自古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将军只有打江山的份,没有享富贵的命.赵匡胤虽然亦不例外,杯酒释兵权,但在维护其王权时尤其体现出了王道的仁,实在难能可贵啊


                  19楼2005-10-10 18:30
                  回复
                    小艾所言有理,维护统治还能做到“仁”,确实难得


                    20楼2005-10-27 13:00
                    回复
                      孔孟鼓吹仁义,曹刘讲求厚黑。

                      宋太祖以孔孟之心,行曹刘之术,仁中有厚,义中有黑,仁义于表,厚黑于里。

                      不但脸皮厚如城墙,心子也黑如煤炭,而且厚之无形、黑之无色。

                      君王能将厚黑美学贯彻至此,不愧毛主席口中之圣君是也~~~

                      难得!难得!


                      21楼2005-10-27 13:54
                      回复
                        • 218.89.82.*
                        当然是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宋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


                        22楼2007-09-18 18:18
                        回复
                          典型的大汉族主义者,无论是宋还是明都不比元清好得了哪里去. 
                           
                           
                           作者: 梅青

                          赞这句!

                          但建隆二年应该是公元九百六十年左右吧?楼主先生或许是笔误了。:)

                          时公元九十六年,应当为东汉朝


                          23楼2007-10-16 09:32
                          回复
                            • 210.72.4.*
                            支持


                            24楼2008-08-21 10:30
                            回复
                              • 210.72.4.*
                              正是通过“杯酒释兵权”,才使宋国军队失去了大批核心将领,致使军力一蹶不振,尽管当时经济和社会非常繁荣,但始终不具备抵御弱小民族入侵的能力,最终亡国亡民,并使中国落入蒙古人手中,而蒙古人对中华文化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可惜啊!可惜啊


                              25楼2008-08-21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