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百科之前“槊”这个词条的编辑者出现极大地谬误,误导了很多人,先说一下几个谬误
第一个,首先是这个图是错误的:

这实际上是叫殳,二声,殳是狼牙棒装矛头。
这个谬误的出处有2处
一个是原出处为某网络游戏的配图,这个显然是不靠谱的。
另一处是贞观长歌电视剧,《贞观长歌》简直白到家,被人骂到死,里面的唐军,肚皮上一个白圈,写个兵、勇,以为清军啊。。。

这个是考古原图,殳,二声
考据来源为曾侯乙墓出土,《国宝档案2008-256-中国古代冷兵器》解读曾侯乙墓,展示这一证据。
然后是第二个错误,是互动百科的词条(之前的错误已经被新词条解释替代),某词条的原文为:
《通俗文》矛长丈八谓之槊。《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
《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
显然,这个乍一看来,好想有理有据,但是仔细一看,让人恼火,某baike的解释是互相矛盾的:
1、丈八长矛是古文《正字通》原话,但后面那句“装圆捶叫槊”也和正字通的贴在一起,是哪里来的?明显在误导人以为是正字通说的。
2、《武备志》被引用的那一段,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槊,但是编辑者贴了《武备志》解释钩棒和狼牙棒的一段放在槊的词条了,让读者不得不联想联系到槊。
这个编辑者牵强附会,把正解与错误的东西贴在一起,扭曲了很多人的认知。
然后是第三个错误:
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这个也是在词条编辑的问题。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并没有提到出土槊。
考证出处: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出处为《云南省博物馆——考古学报-1975年-第二期》全文没有提到一个槊字。
然后再来真正的槊,先上图,
首先来个考古级原图:

汉铁槊,品相较为完整
来源为最大的华人艺术收藏品交易社区,为一藏家的展示,(只看不卖)
槊锋整体长度为70M左右,锋刃部分50厘米左右,尾部套在槊杆上(注:有的是插在槊杆)。槊整体长度达到4米左右。中间破甲棱很明显
再来个考古还原型的图:(注:这是现代人的还原图)

这个复原,除了槊首锋刃打磨了,破甲棱凸起更明显之外,还把留情结业从新做了
留情结:中间花萼一样的两瓣。一旦刺入敌人身体,人会被串在槊锋上,卡在留情结处,槊杆猛的弯曲,待槊锋上的敌人被带离地面,由于槊杆超强的弹力回弹,瞬间将槊锋上的人体弹出去,带出一蓬血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