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村村通吧 关注:404贴子:1,529
  • 0回复贴,共1

富平县2013年小麦吸浆虫监测及防治技术方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潜伏颖壳内吸食灌浆的麦粒,造成麦粒干瘪、空壳。一旦大面积发生将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90%,甚至绝收。为了做好小麦吸浆虫的监测防治工作,确保全县夏粮丰产丰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
防治目标和防治策略: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技术体系,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防控模式,贯彻“蛹期防治为辅,成虫期主”防治策略。通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将小麦吸浆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监测技术方案
1.越冬基数调查:依据上年剥穗查虫情况,选择虫量大、有代表性的麦田2-3块定为系统调查田,11月下旬淘土一次,取土样100平方厘米×20厘米记载每样方虫量。
2. 早春幼虫上升活动调查:小麦拔节期开始淘土,每5天调查一次。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分层按0-7厘米、7-14厘米、14-20厘米三层取土,分别记载各种虫态的数量、所占比例及总虫量。
3.蛹发育进度调查:在系统观测田中,从淘土始见前蛹时开始,至蛹盛期后止,5天调查一次。
4 .成虫期调查:从见中蛹期开始,到成虫始见3天止。每天17点-19点网捕成虫,记载10复网虫量。
5.幼虫调查:小麦乳熟期剥穗调查。监测田块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10穗,记载被害穗、被害粒及总虫量。
三、防治技术方案
1、防治指标。冬前淘土每样方有幼虫5头,小麦拔节期淘土每样方2头,成虫期网蒱10个重复次达到10-25头成虫时,应进行防治。
2、防治关键时期。小麦孕穂期(4月中旬至下旬初),吸浆虫的幼虫破茧出土在地表3-5cm土层大量化蛹,此时是防治吸浆虫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小麦抽穗至杨花前(4月下旬-5月上旬),吸浆虫蛹羽化为成虫,开始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是防治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3、防治措施。(1).撒毒土:蛹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兑水2千克配成药液,拌细土30千克,均匀撒在地表并划锄,施后浇水效果更佳。(2).喷药防治:成虫期每亩用毒死蜱75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全田喷雾,或选用菊酯类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喷雾防治。(3).熏蒸:在小麦抽穗期(50%麦穗已经抽出)进行麦田熏蒸,每亩用80%的敌敌畏100-150g,兑水2kg均匀喷在20kg麦糠上,混合均匀后,在下午四点后至傍晚前撒入田间,熏蒸治成虫。
根据冬季淘土情况,对于达到防治指标以上,亩虫量300万头以下的田块,采用成虫期防治一次;300万头以上的重发田块,采用蛹期和成虫期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成虫期连续喷药两次,间隔3-4天,才能确保良好的防治效果。


1楼2013-04-09 08: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