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吧 关注:31,456贴子:214,901

【技术讨论】关于退击的打击方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点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关于退击击面的击打方式。忽然想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退击中,退击面的打击方式。对于冲击面的打击方式我想大家基本上都能统一意见。但是退击的击面,手的打击动作以及打击姿态,你们觉得应该是怎样的呢?是
是A,还是B呢?(画的渣了点,大家凑合看吧。意思到了就行)……


IP属地:浙江1楼2013-04-15 07:32回复
    画得太烂了~~~~


    2楼2013-04-15 09:05
    回复
      大支退击A,小支B?


      4楼2013-04-15 09:29
      收起回复
        退击面的话应该是A,B应该是向前冲击时容易出现,再说B在退击的情况下刻意的往上挑一下也没啥意义吧。


        IP属地:广东5楼2013-04-15 10:21
        回复
          A慢,剑路长容易被封杀,B快,但后腰必须有力。


          6楼2013-04-15 12:21
          收起回复
            画得真的好渣。。。。


            7楼2013-04-15 12:23
            收起回复
              退击得本,主要是靠声音+残心。声音就是竹剑打到面部团上“嘭”的一声,残心是看退击之后退的够不够快以及这时候对手的竹剑或身体是否在自己身上……也就是有没有竹剑或肉体接触……所以我觉得A那种利于声音,B那种利于退击,但此时不考虑残心因素我觉得属于不完整命题……
              我见过的一般比赛里得本的退击主要有:
              第一,对手新人或者采用不正确的打面方式,打完了就重心前倾压在对手身上,被打退击面之后根本来不及追击,这个时候常用的貌似都是B
              第二,在对手“想要往后退”或者“以为可以安全往后退”的时候打,对手由于警觉心不足或竞技心不足,完全没防备,AB均可
              第三,对手在愕迫阶段直接被崩坏体势,比如扭或者迅速撞击,这时候马上退击面,常用A(因为要破坏对方此时体势,己方也会有一定较大的动作)


              IP属地:北京8楼2013-04-15 13:44
              收起回复
                退击很难得本,原因在于对手是否在防守状态。一般相持状态时,双方的剑都在压制,这么近的距离,就算打中了,对方的剑压在你身上也是无效。所以退击的重点在于:
                1,骗到对方无法判断你的打击点在哪,从而防守失误,无法在被打时及时反击;
                2,保持距离,贴的太近是无法打退击的。


                IP属地:广东9楼2013-04-15 13:53
                回复
                  体育剑道中早业的太刀筋永远是B那样的打法,不管前冲、退击还是原地素振都是如此。A那种打法只能在被强制要求使用大动作击打的初学者或练“歪”了的半吊子身上看到


                  10楼2013-04-15 14:46
                  收起回复
                    个人认为A比较容易被判定得分。B最后那个向上的箭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泄力方向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残心。


                    IP属地:美国11楼2013-04-25 16:07
                    收起回复
                      那个分享一个小发现,昨天整理前年收集的资料,有一种跳跃素振貌似对退击有用处
                      我们一般的跳跃素振是双脚向后跳的时候举刀,双脚向前的时候把刀挥出去,变形的练法是双脚向前的时候举刀,双脚向后的时候将刀挥出去,这个方法是某位大神在纠正学生跳跃素振时以头为力点摆动而不是以腰为力点摆动的错误动作时发明的变形练法,但是后来意外的发现使用过这种练法的学生退击变的非常强大~
                      以上~~~


                      12楼2013-04-26 12:54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16楼2013-05-02 12:05
                        收起回复


                          17楼2013-05-02 1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