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乐。
……嗯,端午节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再说这个有点二啊。
不过端午节虽然过去了,有一个问题却还没有过去——你是吃咸粽子还是甜粽子?
这个问题跟一两年前的豆腐脑甜咸问题一样,都是悄无声息地出现,然后瞬间就席卷了大江南北,这既要归功于如今网络的发达,也有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差异的原因。
先来说说楼主自己吧。我在国内家住洛阳——算是北方,理论上讲是咸豆腐脑的地盘。不过我也在成都吃过加了辣椒、豇豆、碎青菜的辣豆腐脑,虽然一大清早起来吃这个口味或许重了些,但是要承认,那种辣味中夹着豆腐的清淡和爽口的口感本身,是极其过得去的。我也在福州吃过甜豆花——里面加了砂糖姜汁,或许还有蜂蜜——也是入口爽滑,而后清甜入胃,不觉间便一碗下肚了。洛阳的豆腐脑也有甜的,但是做不出这种味道,想来也就是因为如此,吃咸豆腐脑的人要多上许多——我自然也不例外。豆腐脑于我的第一印象和最熟悉的记忆,也就是加了胡椒五香、榨菜粒、碎芹菜和咸豆后的那种咸味了。
至于粽子,小时候——大约到十岁为止——我家吃的一直是白粽,我吃了这粽子有五六年,乃不知有枣,无论肉粽。后来得知了粽子还有带馅的,我便立刻缠着家人要吃。肉粽的味道相当不错,可以直接拿来当午饭吃,而枣这东西我本身不太喜欢,所以枣粽我倒是不太对付,豆沙粽却是不恶。当然,我也不会讨厌白粽子。
最近两日网上还在传荔枝蘸酱油这种珍物,这个我也在厦门见过——说来惭愧,没敢吃。
楼主呢,对于这些全国各地吃法不一的东西,是几乎都可以接受的。不过似乎大众并非是如此。这也难怪,毕竟大家还是最习惯自己熟悉的东西的。
——同时,也因为人都是喜欢拒绝与自己不同的东西的。
食物是如此,作息习惯是如此,语言是如此,性取向是如此,价值观是如此,审美是如此,思维、感情亦是如此。
引鲁迅先生一句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喜怒哀乐间并没有关系,彷如一盘散沙。我觉得要求这一盘散沙自己堆成整整齐齐一个平面是有点困难的。但是至少它们之间不该彼此排斥。
我想,单纯地宣泄自己,在他人眼里是没什么意思的。想要获得其他人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其他人考虑一下,然后再决定自己欲言之物、欲行之事。这样或许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而不至于被认为是单纯的跳梁小丑吧。
……嗯,端午节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再说这个有点二啊。
不过端午节虽然过去了,有一个问题却还没有过去——你是吃咸粽子还是甜粽子?
这个问题跟一两年前的豆腐脑甜咸问题一样,都是悄无声息地出现,然后瞬间就席卷了大江南北,这既要归功于如今网络的发达,也有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差异的原因。
先来说说楼主自己吧。我在国内家住洛阳——算是北方,理论上讲是咸豆腐脑的地盘。不过我也在成都吃过加了辣椒、豇豆、碎青菜的辣豆腐脑,虽然一大清早起来吃这个口味或许重了些,但是要承认,那种辣味中夹着豆腐的清淡和爽口的口感本身,是极其过得去的。我也在福州吃过甜豆花——里面加了砂糖姜汁,或许还有蜂蜜——也是入口爽滑,而后清甜入胃,不觉间便一碗下肚了。洛阳的豆腐脑也有甜的,但是做不出这种味道,想来也就是因为如此,吃咸豆腐脑的人要多上许多——我自然也不例外。豆腐脑于我的第一印象和最熟悉的记忆,也就是加了胡椒五香、榨菜粒、碎芹菜和咸豆后的那种咸味了。
至于粽子,小时候——大约到十岁为止——我家吃的一直是白粽,我吃了这粽子有五六年,乃不知有枣,无论肉粽。后来得知了粽子还有带馅的,我便立刻缠着家人要吃。肉粽的味道相当不错,可以直接拿来当午饭吃,而枣这东西我本身不太喜欢,所以枣粽我倒是不太对付,豆沙粽却是不恶。当然,我也不会讨厌白粽子。
最近两日网上还在传荔枝蘸酱油这种珍物,这个我也在厦门见过——说来惭愧,没敢吃。
楼主呢,对于这些全国各地吃法不一的东西,是几乎都可以接受的。不过似乎大众并非是如此。这也难怪,毕竟大家还是最习惯自己熟悉的东西的。
——同时,也因为人都是喜欢拒绝与自己不同的东西的。
食物是如此,作息习惯是如此,语言是如此,性取向是如此,价值观是如此,审美是如此,思维、感情亦是如此。
引鲁迅先生一句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喜怒哀乐间并没有关系,彷如一盘散沙。我觉得要求这一盘散沙自己堆成整整齐齐一个平面是有点困难的。但是至少它们之间不该彼此排斥。
我想,单纯地宣泄自己,在他人眼里是没什么意思的。想要获得其他人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其他人考虑一下,然后再决定自己欲言之物、欲行之事。这样或许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而不至于被认为是单纯的跳梁小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