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极国吧 关注:17贴子:828
  • 2回复贴,共1

舜【转】未完之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雀臣
..............................................................

舜天庆三十七年,徇王誉御驾亲征三年,方平了葛州之乱,于七月班师回朝。回宫之后,誉换上礼服,去太庙感酬天恩,拜过天帝后,又退回北宫换了衣装,方去长明宫拜谒母亲。誉早年丧父,幸得寡母抚养,方得以成人。誉即位之后,感恩佩德,遂赐母亲为飞仙,拜为太夫人。
“皇儿,你可回来了。”老夫人喜极而泣,从一早起便踏着门槛望着东边。见到誉后,忙扶着宫女迎上去,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抚摩着儿子的肩并满面泪痕。誉搀着母亲进了殿去,命宫女取热水巾帕来,自己坐在母亲身边,问这问那,恨不得将三年的话都说尽。
又聊了一会儿,老夫人笑着拉着誉的手说道:“这下可好了,葛州的事也完了,天下又该安生了,你也该娶雅过门了吧?三年前,你因为葛州的事临时决定起兵,把人家雅抛在喜堂上。任雅再聪慧再贤明她也还是个姑娘,又是冢宰府的千金小姐,她心里能好过?不过她就是那样的贤惠!这三年,多亏了她在宫里陪哀家,又为你出谋划策,为平乱也出了不少的力。这样的媳妇,满天下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
誉低头陪笑着,道:“母亲说的极是,但是儿臣平乱之后,还有很多事务要及时处理,恐怕要着宗正寺慢慢办了。”
老夫人听说,也点点头:“皇儿是王,自然该以国事为重。但是你要记住,这事已经在朝野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国的贺礼也都送来了,她早已是众人心中的王妃了。”
“儿臣记住了。”誉恭敬地说。

东宫嘉永宫。雅召来跟着誉出征的几个小厮,问王的情况。
“回姑娘的话,王在外边挺好的,您送的药也用了,龙体上的伤也大好了。”小厮们答道。雅端坐在上面,周围宫女环绕。她升仙的时候不过十八岁,此时也还是年轻时候的样貌。
雅的父亲安文正是七朝老臣,已经六百多岁了。安雅在六百年以前便被留王赞为“舜国第一谋士”,被召入宫中做女史,后来封为飞仙,赐字“芙蕖”。她的老师是一个山客,她也有很深的蓬莱情结。在第一位先生之后,又有几位山客海客教过她,她从小便熟读那个世界的经典著作。因为雅的爱好,舜的贵族名流直至民间都以了解昆仑和蓬莱的文化为高雅荣耀之事。三百年前,献王采用了雅的意见,又得到了冢宰的帮助,将现有官制逐渐更改为六部九寺制且沿用至今。舜国是十二国中唯一一个使用六部九寺制的国家。
安家的功绩之大,威名之广使得舜的孩子从小便是听着冢宰和雅的名字长大的,舜甚至都有这样的说法,“舜国可以没有王但是不能没有安府”。
誉也是同样敬慕着她,当他二十岁时被麒麟选为王时,他第一个念头是他可以见到传说中的安雅了。因为安雅一向在王的身边辅佐他们,虽然是以飞仙的身份。他就像要看到偶像一般的激动。她果然是那样的高贵,如同遥远的群山般端庄而不可亲狎。他喜欢听她讲读诗书,也依赖她过人的才学与经验,渐渐的觉得离不开她了。这时老夫人以为他与她两情相悦了,便向她提出了婚约,又告诉了誉。誉虽然觉得好,但总觉得有哪一点不太对。当时又碰到葛州之乱,雅让他先以大婚之名麻痹敌人,然后御驾亲征。既使敌人措手不及,又振奋了军心。誉照办了,他已经习惯了听从她的意见行事。
“你们抬起头来看着我。”雅细细地审视他们,“还有什么事瞒着我是不是?”
“姑娘,奴才们能有什么瞒得了您?”
“我刚才听跟着王的那些人说什么姑娘的,又是准备衣服,不是带了什么人回来吧?”雅笑道。小厮们惊出了一身汗,忙磕头道:“姑娘,这不关奴才的事。王在葛州的时候救了一个朱旌,结果不知怎么就和她好了,现在就带回来了。”
“然后呢?王是什么意思?”雅听说后,略心安了些。答应他的婚事本就是为了平乱,后来见老人家喜欢就没有戳破,只是先等着,等事了了便说出来的,现在王有了喜欢的人,那就更好了。
“王就是那个意思,其实还得看您的意思。那个意思您肯定都知道,但是王不知道您的意思就不敢告诉您他的意思……”小厮们涨红着脸,费力解释着。
雅和身后的宫女们都不禁微笑起来,雅道:“你们也不必这么费神,我倒想看看她,王把她安置在哪儿了?”
“正寝。”
雅慢慢起身,后面宫女忙持羽扇香巾等跟上:“咱们去看看吧。”小厮们忙在前面带路。



1楼2005-07-14 20:58回复
    “他竟然把你从宫里赶出来?”文姬深为诧异,“这怎么可能呢?太夫人也同意了?”
    雅摇摇头,没说什么。
    雅的母亲原是奏国人,算起来也与宗王有些亲缘。两家又几乎同时升仙,这六百多年也有不小的交情。雅与文姬更是素来交好。雅这次便是借着回母原籍探看的名义来找文姬的。
    两人在雅在奏国的别馆里见了面。雅的住宅都在下界,因为她认为住在下界才能接触更多民意与生机,她认为云海之上只会磨灭了原有的精神。
    “你现在想怎么办呢?”文姬托着腮道,“他也不知是吃了什么药,怎么这样呢?”
    “……其实……”雅顿了一会儿,又略垂下头慢慢地说,“这也怪不到他,这完全是我该得的。”
    文姬看着她,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我是舜国的罪人。”
    文姬的茶钟差点没砸在地上,口中的茶水几乎要呛到她:“咳、咳…你说什么?”
    “你没看出来吗?”雅的眼睛突然黯淡下来,甚至有些痛苦,“从根本上说,是我灭了前几个王朝。”
    “我希望舜国好,可是新即位的王,你知道,总是很……很不适应。于是我害怕会出乱子,我只能去插手,去告诉他怎么做,去安排打点一切,于是王真的就只是一个象征了,他的权力完全被我架空了。官员们也都习惯听我的安排,听我的意见……我、我就像一个窃国贼一样,但却是在众人的恭敬之中光明正大地掌控了一朝又一朝的徇王。”雅抑制不住地说,她的眼泪不能自主地滚下来。文姬忙递了帕子过去,雅摇摇头,只是落泪。
    “前几个还不是一样,开始还听话,后来就开始与我作对,最后闹得不可收拾?”
    “我看他接下来就该找我的心腹、亲信下手了,前几个王也是这样,想收拾我的人,结果被百官和百姓说成忘恩负义的王,郁郁而终。”
    文姬皱皱眉,她倒是对这件事有些耳闻。利广曾经提起过,舜国现在很奇怪,百姓不信任王却极信任雅,他怀疑是不是雅要篡位。结果马上被文姬打断了:
    “哥哥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在说雅要谋反!她是从小和我们一起长大的呀!她的为人难道哥哥你不清楚?你怎么能怀疑她呢?我敢用公主的头衔保证她肯定没有这个意思!!!”
    利广只是冷笑了一下:“知人知面不知心,再说,雅已经得到了朝野的绝对信任和依赖,现在王已经成了傀儡,这次的官制改革就是她一手操办的,王不过是说句话而已,这百姓都清楚得很,他们根本不再信任王。现在,她已经有了王的实权,难保她不想要王的名!”
    文姬只是大批他胡说,又伤心了一回,哭他的绝情:“我从来…没发现你、你是这样的人,你怎么能……能这么说……说她呢?……”明嬉忙让利广别说了,又劝了文姬好一会,方渐渐地好了。从那以后,两兄妹冷战了一个月,最后还是利广道了歉,说自己瞎猜的,文姬才和他又好了。她不知道,那时先新曾与利广就此事商讨过,还和尚隆通过信。先新告诉利广,让他再去密切观察那里的情况。至于文姬,先新知道两人本来就是闺中密友,所以就对她只字不提,只当作没说过。
    雅从那时起,也很少拜访宗王,每次不过是私下邀出文姬来聊聊罢了。她的眼线极多极广,这些事她早知道了。为了不让大家尴尬,她几乎就再没有公开访问过奏和雁。
    现在,事情明了了。文姬虽然高兴她不是想篡位,但是她也陷入了对雅的处境的担忧。
    “今日和你说这个,不为别的,只求你们能够谅解我的难处,别和那些小人一般,在背后下药。”文姬听出这话的不寻常意思,便追问到底是怎么了。
    “我的家人告诉我说你们宫里人和延王联合在一起预备对付我!若是别人不知情的倒也罢了,我只当他糊涂,结果偏偏是你们!枉我从小把你们当至亲之人待,如今竟帮着那些小人来治我?”
    文姬听说后只觉如同焦雷轰顶一般,马上指天誓日道:“你这话从何说起?我从小与你的感情你不记得了?我怎么可能害你?不过我倒知道是谁了,多半是二哥。他三百年前就说了你的坏话,我还为这个和他吵了一架,后来他和我道歉了,我倒也就忘了这事。他这几百年也常和延王有来往,我也没往这事上想,现在想来必定是他了。”文姬越想越气,又道,“我非要去和他谈谈不可!原来他先前的道歉是骗我的!他根本就是怀疑你要谋反!”
    雅忙拦着冲动的文姬道:“你若这样便害死我了!利广一人断不可能有如此动静,只怕你家里的人都是同伙,不过看你和我好,便只瞒了你。”
    文姬听了这话,又细细想想,他们的确有的时候商量什么事情在躲着她,事情渐渐对景,她心中便信了九分:“他们也不想想,若你要谋反,还用等到今日?这任王没即位的时候,有三十多年没有王,你都没有谋反,他们简直糊涂了。不行,还是要和他们说去,难道让我看着你受委屈?”
    雅拉她坐下,低声道:“你若想帮我便别说起这事吧!若惹了奏和雁两个大国,你让我怎么办?况且他们现在肯定是咬定了我是要谋逆,若这事吵了出来对我有什么好处?现下的上上之策便是静静等着。古语有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只求天帝知道我的心,也不枉我为一世臣了。我今天跟你说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看看你是不是也想对付我,现在看来是我看错了,我现在统共只有你一个知心人了。”说着又哭了,拉着文姬,非要她答应不说出去,文姬只得应了,又叫来丫鬟伺候雅梳洗。


    3楼2005-07-14 20:59
    回复
      2025-08-03 12:52: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雅刚梳洗完毕,便有丫鬟上来通报说卓郎君来了。文姬深为讶异:“他如何知道你在奏?”雅听她这么说便知道不是她告诉的,便拭泪一笑:“哪有都进了人家的家门,主人反而不知道的道理?那我越发像个贼了。”两人站起身来,一会儿,利广在四个丫鬟的引领下穿花涉水来到玉盘阁。
      “雅来了也不去清汉宫坐坐,父王母后可很想你呀。”利广见妹妹的眼神很奇怪,知道雅肯定和她说了些什么,他不动声色,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借故把妹妹带回去了。雅知道他必定发觉了,也不多说什么,恭送到了大门便回来了。
      她又回正房仔细梳洗了一番,又祭过了母亲的灵位,方接过旁边丫鬟手中的茶。
      “小姐好演技,把那公主可蒙住了。”丫鬟笑道。雅一笑:“偏你那么聪明,”又顿了一会儿,道,“这下好了,咱们又有可以喘气的机会了。先让文姬去拖住他们的进度,必定又有一场大戏可看了。咱们一边看着,一边抓紧咱们的事。等到他们缓过来了,咱们也把这位糊涂神请走了。”
      “小姐果然英明。”丫鬟叹道,“为何天帝不让小姐为王,偏选了那些庸才。”雅微笑道:“以后这话可不好多说的,毕竟人多嘴杂。我知道你是跟我好才说的这话,别人听见不知又生出什么事来,我可招架不来了。”
      丫鬟笑着说:“奴婢记着就是了。……不过这世上有什么是小姐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你又来胡说了……”雅淡淡笑道。周围陪着的丫鬟们也都笑了:“不光荟罗这么想,我们中哪个不敬佩小姐?”
      说笑着,前面说晚膳备好了,问小姐在哪里用膳。“就摆在花厅吧,”雅吩咐道,“一会儿还有客人呢。”

      “你知道我会回来?”利广环视四周,又看到榻桌上,几个小金丝珐琅碗碟里少少的装了一些精致菜肴,“打搅你用晚膳了?”
      “没有。”雅侍立在一旁,让丫鬟们送上茶后就叫她们下去了,“你为了宝贝妹妹大晚上的还跑下来,真是辛苦你了。兄妹深情实在让人动容。”
      “你和她说什么了?”利广开门见山,坐在旁边的交椅上,把茶放在梨木高几上,斜靠在椅背上看着雅。
      “你们干什么了,我就说什么了。”雅坐在正座上,微笑地看着他。
      “你……”
      “你放心,若都说了,我的底牌可就亮出来了。我自然是蜻蜓点水式的略提了几句。”
      利广沉默了一会儿,喝了口茶,顿了一下才问道:“你到底要做什么?若说你要篡位,你明明有那么多机会,你却不动;若说你想把持朝政,你为什么又不好好地用你的出色演技哄住王,让他听话多活两年,也好有个太平社会供你把持。你现在这样是什么意思?”
      两个人直来直去惯了,每次都不让下人在边上伺候。如果谁听见这样的对话会觉得正常,那么那个人才不正常。
      “我的意思很明白,”雅笑起来,她突然想起那日那几个小厮的关于这意思那意思的话,实在忍不住了,她意识到有些失态,马上又说道,“抱歉。……我不过是想……”
      “……弑君而已。”
      利广平静地看着她,虽然他们两个人说话本来就很直接,虽然他的心里早有准备,他还是有些吃惊于她的坦白,“你为什么要告诉我?”
      “因为你问我了。”雅微笑着说。
      利广无奈地看着她。说老实话,他并不讨厌她。他也很奇怪自己对她的态度。对于这样的谋逆者,自己怎么会有一种愿意亲近的感觉呢?就好象很想见到她一样。但是他不能纵容她的行为:“呃……你弑君之后想干什么呢?你要登基吗?”
      “那样的话,我早就登基了。”雅道,“王死了,我才要从冬眠中醒过来。王死了,我才可以毫无顾忌地行使权力,朝野也才能更加敬佩我啊。什么救民于水火啊什么的,听得我很不好意思呢。”虽然这么说着,她可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啊,我有点饿了,介意我边用膳边和你聊天吗?”
      “如果被舜民知道安雅居然会提出这种要求不知他们会怎么说?”利广微微一笑,做出了自便的手势。雅一笑,拣起掐丝小银勺开始喝汤。
      “一上来便喝汤吗?”
      “难道让我当着卓郎君的面还要吃得满嘴的痕迹吗?比起那些来,汤吃起来是最文雅的了。”雅咽下口中的汤后,才无辜地道,“我就算再不懂事也不能太失礼了吧。”
      “不过,”雅又喝了一口汤便说,“作为回报,你告诉我你父王和尚隆想怎么对付我的好不好?”
      “你觉得我会不会告诉你?”
      “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知道。”雅笑道,“你父王和尚隆都是何等的江湖老手,真正的心意你怎么能知道?”
      “那你还问我。”
      “你不会一点都不知道吧?”
      “你问这个干什么?”利广问,又突然一笑,“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谈话很诡异……”
      “是啊,从多少年前就是了。”雅随意抚弄着自己垂下的几缕乌发,深绿的眸子闪出纯洁如晨星一般的光芒,“我想知道这些,不过是想知道我是怎么死的。”


      4楼2005-07-14 2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