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道场吧 关注:34贴子:788
  • 10回复贴,共1

良因法师7月21日~31日微博开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21 《格言别录》:「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明朝有一“仁义巷”的公案,本是两家为地相争,后因郭阁老的名句:“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因此郭家相让。隔壁的王家也因此惭愧相让,而成了中间空出的仁义巷。仁义巷,不见得就只能在安阳,可在你我的心中…


1楼2013-07-29 07:55回复
    7-22 《寒笳集》:「隔小于大,不可见道。执秽为净,不可知道。厌常喜新,不可趋道…惟博通古今,特达勇锐,深心无极」
    惟广学融通,方知大小乘无隔碍,其终极目的皆是使众生成佛。只有见地高超、勇猛精进者,方能挣脱五欲这秽恶的泥淖,而不执为清净可爱。修行必须绵密不断,用滴水穿石的功夫,方使智慧渐增。


    3楼2013-07-29 07:56
    回复
      7-23 《寒笳集》:「乐简畏繁,不可明道。将就苟且,不可修道。得少为足,不可证道….惟誓穷法海源底,乃真实男子,出世丈夫。」
      有时修行人会给自己懈怠的理由,如略解空性,就认为一切有为造作都不必要,直取无为就好了。殊不知事理无碍中,岂生取舍。只有立大誓愿,惟誓穷法海源底,方能成就菩萨之种性!


      4楼2013-07-29 07:56
      回复
        7-24 《寒笳集》:「倘故辙不改,则一举一动,罪案如山。一旦业风吹去,失却人身,苦中之苦。人间五十年,四王天一昼夜,有何实法可恋?若不急寻出要,宁唯一错百错,尘沙劫数,未有了期。血性汉子,能勿悚然在念乎?」
        人间五十年,等活地狱才一天,而此地狱寿五百岁。八热地狱最轻尚且如此,想想能不悚然!


        5楼2013-07-29 07:56
        回复
          7-25 《寒笳集》:「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呜呼!习俗移人,贤智不免,非以理夺情,以性违习,安能洞开见地,使文章、事业一以贯之也哉!」
          读圣贤书,只是为去凡夫习气罢了!若能知此,纵无盖世文章,崇高品格的建立,也与立言、力功同为三不朽矣。


          7楼2013-07-29 07:57
          回复
            7-26 藕祖告诉我们,应从两方面去薰习,一者观察世事如幻、二者观察暇满难得。因为如幻,所以应当契舍无益之情爱、执着;因为暇满,更不愿为烦恼的奴仆,而胡涂一生。放下、提起、承担,福慧由之而生,佛法亦在其中也!


            8楼2013-07-29 07:57
            回复
              7-27 《格言别录》:「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 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 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知道祸福相倚,所以面对苦难,能如小草般坚韧; 遇到顺境,亦如群星般深邃。 在淡定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真正的安心处!


              9楼2013-07-29 07:58
              回复
                7-28 《格言别录》:「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精细却对人苛刻,不是精细之过;光明而浮躁浅露,亦非光明之失,皆由心攀缘躁动所致。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外貌庄严,但是近距离接触又很温和。说话常与真理相应,严正而不可违,此即最好的注解。


                10楼2013-07-29 07:58
                回复
                  7-29 格言别录》: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知识不够,自惶惑不安而多虑。只有充实学问,或请教多闻之士,以免多虑不安。道德不足,必因他人不服而多怒。只有反求诸己,或亲近有德之人,以免多怒招怨。
                  他人不信,多言何益,但善护口业吧!道德、学问、语言,体现出一个人的底蕴!


                  11楼2013-07-29 07:58
                  回复
                    7-30 我们的心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常现种种幻影来欺瞒我们。所以凡事都要认真观察自己的动机,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不做的理由又是什么?想清楚了,才不会被自己的习气所欺骗。让我们在自利利他中,皆能去芜存菁,端正自己的发心,使自他皆能得到真实之益吧!


                    13楼2013-08-03 09:05
                    回复
                      7-31 《寒笳集》:「倘名关未破,利锁未开,藉言弘法利生,止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劫缠绕。纵透尽千七百公案,讲尽三乘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
                      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能破坏佛法,往往就是弘护者。当审慎观察,自己的动机,真的纯正吗?


                      14楼2013-08-03 0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