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忆阻器概念的人是华裔的科学家蔡少棠,忆阻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记忆电阻,是一种被动电子元件。如同电阻器,忆阻器能产生并维持一股安全的电流通过某个装置。但是与电阻器不同的地方在于,忆阻器可以在关掉电源后,仍能“记忆”先前通过的电荷量。两组的忆阻器更能产生与晶体管相同的功能,但更为细小。目前,国内忆阻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最新研发表明,忆阻器未来可能取代硅片,在信息处理和电子技术处理上,会取得很大的突破。新技术的亮相,成为市场上关注的焦点。2013年,比勒菲尔德大学的安迪·托马斯博士研制的忆阻器被内置于比人头发薄600倍的芯片中,显示了忆阻器的优异性能,忆阻器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将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硅芯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