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三镇吧 关注:280贴子:2,509
  • 3回复贴,共1

藩镇系列——兴盛一时的淄青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淄青镇在中唐时期曾经割据长达半个世界,历经四世五位节度使,最终被朝廷平定。


IP属地:四川1楼2013-09-15 22:27回复
      淄青镇的第一位节度使是侯希逸,侯希逸原为平卢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时期,侯希逸在营州孤军与安史叛军对抗,于762年初率军2万跨越渤海,南下占据青州,唐朝加封他为为淄青平卢军节度使。从此开始,淄青节度使有了平卢军的称号。
    侯希逸初领淄青,甚有声望,理兵务农,远近称颂。宝应元年,与诸节度使一同讨伐史朝义,将其讨平,加封检校工部尚书,绘图于凌烟阁。侯希逸在位后期逐渐骄纵,怠于政事,喜欢游猎,又崇信佛教,大建寺宇,军民苦之。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又出游,与巫者夜宿于城外,军士闭门不纳,侯希逸只好奔归长安,稍后病死。
      侯希逸被驱逐后,牙将李怀玉被拥立为留后,朝廷于是以其为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赐名正己,即是李正己。李正己于是也效仿魏博镇,自署官员,拥兵十万,割据与山东一带。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悍然引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唐代宗遣使晓谕诸镇各守封疆,但田承嗣置若罔闻,继取洺(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卫(今河南汲县)二州。正当朝廷震恐、百官束手之际,历来与田承嗣有隙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主动上表讨之。唐代宗遂命成德李宝臣、淄青李正己、幽州朱滔等八道兵马会攻田承嗣。田承嗣见大兵四合,一边分道抵御,一边上表请罪;同时暗中结纳李正己,愿以境内户口、甲兵、谷帛归附,李正己遂按兵不进。田承嗣又以计离间李宝臣和朱滔,致使两方相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围剿战就此瓦解。田承嗣遂假惺惺上表,请求归朝,李正己屡屡为之担保,朝廷只好不了了之。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都虞侯李灵曜发动兵变,自立为留后,并北结田承嗣为援。唐代宗为了安抚李灵曜,下诏任其为濮州(州治在今山东鄄城县)刺史。李灵曜嫌官小,拒不接受,唐代宗只好承认他为汴宋留后。李灵曜日益骄横,欲效仿河北诸镇,凡事自任自专。朝廷忍无可忍,发五道兵马讨之。田承嗣出兵援救李灵曜,皆被朝廷军所败。李灵曜也迅速败亡,后来被擒,押送京师斩首。田承嗣惶悚,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又替他说话,唐代宗只好下诏复其官爵。李正己之前已经据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等十州之地,自此又夺得曹、濮、徐、兖、郓五州,共有十五州之地,成为河北、河南地区最大的藩镇。为了有效控制辖区,李正己又将淄青镇的首府迁到郓州,留其子李纳留守青州。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正己又与成德李惟岳、魏博镇田悦一并发动叛乱。同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继位。
    I


    IP属地:四川2楼2013-09-15 22:28
    回复
      I


      IP属地:江苏5楼2013-09-15 22:58
      回复


        IP属地:四川6楼2013-10-07 15: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