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意与旧念-情牵小马倚天
十年倚天盼回望,童稚情怀心深想,
终得重返思中影,念念不舍意难忘。
从来没想过一部电视剧能让我如此锺情,十年岁月并没有冲淡我的记忆,反而更加怀念,当时在我小小心灵留下的美好,在心中化为甜蜜的一块,随著年纪的增长,有的只是想重温的深念,这个梦想在十年後终於实现,暑假时买到碟,迫不急待地放到光碟机里看,这一看欲罢不能,只消三天光景便看完了,可以说一刻都不想离开萤幕前,往昔的那股美好还於脑中,也由於年岁增长,里头深刻的情感演绎,此时看来体悟倍深,因而更为著迷,为它神魂颠倒、无法自拔。
要角演技呈现绝对是情牵缘由:
小马的翠山,正直爽朗,凛然一身,名门下的迂腐可爱尽述眼底。
小马的无忌,朴实自然,诚厚纯真,傻里傻气的可爱惹人无限爱惜。
CC的素素,爽直媚然,娇俏嗔豔,巧笑倩兮下的灵美表露无遗。
CC的敏敏,慧黠可人,敢爱敢恨,眼波灵动下的捉狭自信无法忘怀。
海味的芷若,沉美静嫩,慧敏兰心,後半变调的挣扎悲苦使人痛怜。
孙兴的杨逍,风流倜傥,潇洒深情,放肆狂奔下的豪情使人倾迷。
仪君的晓芙,静思沉稳,柔婌尽心,忍辱负重的无悔付出无限怅然。
仪君的不悔,天真俏丽,活泼可爱,追求所爱的勇往直前心生感佩。
常枫的张爷,风骨嶙峋,飘然出尘,智深不可测带和蔼之情无人可比。
谷峰的鹰王,直率霸气,威劲逼人,疼爱子女的至情肯悔动人心肺。
刘丹的谢逊,狂豪自信,重情重义,身负血海深仇的苦痛令人疼怜。
乾爸的汝王,贵气霸足,自负重国,疼女心切的至爱感人泪落。
群兄的明祖,足智多谋,心狠手辣,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奸邪全然体现。
宝玮的珠儿,性直真诚,爱恨分明,甜美笑靥下的乖舛无比痛心。
孝萱的小昭,良善温厚,忠真有情,俩俩相忘的绕梁天音长存耳伴。
剧情铺陈更是一绝:
前半翠山、素素的恋爱史,别於书中平淡带过,加深了两人的感情纠葛,才真正体会何谓「天上地下永不分离」;晓芙、杨逍和殷梨亭间的三角纠缠,更为深刻复杂,使人难忘;中间小无忌的颠沛流离,先遇小芷若,两小无猜的相依相偎,深刻有情;至蝴蝶谷与胡青牛的奇特师生情,我比较喜爱剧中版本,胡青牛与王难姑假死成功,有情相守一生,不似书中所述,最终难逃金花婆婆手中;後半无忌、敏敏一波波高潮迭起所建立的坚守之情,完全体现「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动人。
苏轼的江城子,怀述著对亡妻的爱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如此感人心肺的词作,放到金庸的作品里,一定想到<<神雕侠侣>>里,杨过对小龙女的十年等待,但在杨佩佩的套用下,巧妙地把这阙词融入「倚」剧中:张翠山跟殷素素的压抑苦恋,至冰火岛後终得抛下顾忌,有情相守了十年,为了张无忌回归中土後,却造成双双自缢的悲剧,十年的锺情平乐,最後却带著痛苦遗恨而亡,单纯相恋的两人,却因外围的风风雨雨,毁了原本的美好,对应此词,强烈透著落差感,同样是十年,却是完全不同的心境;杨逍跟纪晓芙同样对立,彼此压抑情愫,所有的甜蜜时光更是短暂,分隔两地仍情意相牵,然而杨逍最终却只得纪晓芙香消玉殒的恶息,连一丝丝希望都幻灭了,此後终其一生皆思念著纪晓芙,完完全全体现了这阙词;张无忌跟赵敏波折不断的崎岖相恋路,走得无比艰辛,彼此对立的情形更胜於张翠山与殷素素,从教派扩展到种族,相爱不能爱的悲切,已将人心紧捉,而後终得相爱,赵敏却选择遵守承诺,前去父亲哪儿赴死,对於此剧迷来说,情感牵系已到极限,这时由不知情的张无忌口中念出这阙词,应照出赵敏的哀然,形成强烈的对比。
其实我从未看过金庸的作品,只是耳闻其作的大概,对他的名作大多一知半解,<<倚天屠龙记>>目前也只看了一集半,会想回头看原著,其实是因为影视作品剧情不一,想知道真正剧情脉络如何,虽然还未看完原著,但对其与杨佩佩剧集的落差,已有了初步的概念,就我目前看的部分觉得金庸文笔纯然利落,对於人物塑造不会全然美善,这点我甚为激赏,毕竟在真实世界中,不可能有完人存在,相较之下,杨佩佩的改编,将人物性格设得更为纯善,这样做也许显得矫情,但在戏剧的世界里,我赞同这样的作法,因为剧集无论男女老少皆能看,尤其是八点档大戏,常常是阖家观赏的,像此剧,我是在十岁时看的,对於还处於迷蒙年纪的我来说,剧中人物的风范,使我感佩敬仰,一直深深影响至今;在故事的前头先接续<<神雕侠侣>>後路走,对於我这个没看过此著的人来说,是有些摸不著头绪,当入至以张翠山为主角发展故事轴心後,就纯然描述他的所遇所闻,而後张无忌的接替,转为故事轴心後,就换以他的所遇所闻为叙述主题,这是常见的小说书写手法,在但戏剧里,这就行不通了,不可能每个镜头都跟著主角跑,这样太过狭碍,因而此剧改为全知观点,每个要角的故事发展交替相映,更为清楚明白,像杨逍和纪晓芙间的爱恨情仇,剧中就有了深刻演绎,别於书中的平淡模糊;此著将重心放在张无忌身上,前头张翠山部分只是提引,而在此剧里,则强化了这部分,全剧分化成两部分:前半张翠山和殷素素是一波高潮,後半张无忌和赵敏又起另一波高潮,大大提升了戏剧张力。
回视往昔,在时间速线上,每一点都刻著不同的印记,全都是只能回味的宝藏,再次重看此剧,有种回到十年前的感觉,似曾相识的美好,也许才是深受感动的主因吧,想抓住旧日时光的念头,不免显得傻气,但透过一些可寻的踪迹,确实能暂时回到那一刻上,小小重温一番,感动过後,重整思绪,就能继续向前创造值得往後怀念的刻印。
十年倚天盼回望,童稚情怀心深想,
终得重返思中影,念念不舍意难忘。
从来没想过一部电视剧能让我如此锺情,十年岁月并没有冲淡我的记忆,反而更加怀念,当时在我小小心灵留下的美好,在心中化为甜蜜的一块,随著年纪的增长,有的只是想重温的深念,这个梦想在十年後终於实现,暑假时买到碟,迫不急待地放到光碟机里看,这一看欲罢不能,只消三天光景便看完了,可以说一刻都不想离开萤幕前,往昔的那股美好还於脑中,也由於年岁增长,里头深刻的情感演绎,此时看来体悟倍深,因而更为著迷,为它神魂颠倒、无法自拔。
要角演技呈现绝对是情牵缘由:
小马的翠山,正直爽朗,凛然一身,名门下的迂腐可爱尽述眼底。
小马的无忌,朴实自然,诚厚纯真,傻里傻气的可爱惹人无限爱惜。
CC的素素,爽直媚然,娇俏嗔豔,巧笑倩兮下的灵美表露无遗。
CC的敏敏,慧黠可人,敢爱敢恨,眼波灵动下的捉狭自信无法忘怀。
海味的芷若,沉美静嫩,慧敏兰心,後半变调的挣扎悲苦使人痛怜。
孙兴的杨逍,风流倜傥,潇洒深情,放肆狂奔下的豪情使人倾迷。
仪君的晓芙,静思沉稳,柔婌尽心,忍辱负重的无悔付出无限怅然。
仪君的不悔,天真俏丽,活泼可爱,追求所爱的勇往直前心生感佩。
常枫的张爷,风骨嶙峋,飘然出尘,智深不可测带和蔼之情无人可比。
谷峰的鹰王,直率霸气,威劲逼人,疼爱子女的至情肯悔动人心肺。
刘丹的谢逊,狂豪自信,重情重义,身负血海深仇的苦痛令人疼怜。
乾爸的汝王,贵气霸足,自负重国,疼女心切的至爱感人泪落。
群兄的明祖,足智多谋,心狠手辣,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奸邪全然体现。
宝玮的珠儿,性直真诚,爱恨分明,甜美笑靥下的乖舛无比痛心。
孝萱的小昭,良善温厚,忠真有情,俩俩相忘的绕梁天音长存耳伴。
剧情铺陈更是一绝:
前半翠山、素素的恋爱史,别於书中平淡带过,加深了两人的感情纠葛,才真正体会何谓「天上地下永不分离」;晓芙、杨逍和殷梨亭间的三角纠缠,更为深刻复杂,使人难忘;中间小无忌的颠沛流离,先遇小芷若,两小无猜的相依相偎,深刻有情;至蝴蝶谷与胡青牛的奇特师生情,我比较喜爱剧中版本,胡青牛与王难姑假死成功,有情相守一生,不似书中所述,最终难逃金花婆婆手中;後半无忌、敏敏一波波高潮迭起所建立的坚守之情,完全体现「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动人。
苏轼的江城子,怀述著对亡妻的爱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如此感人心肺的词作,放到金庸的作品里,一定想到<<神雕侠侣>>里,杨过对小龙女的十年等待,但在杨佩佩的套用下,巧妙地把这阙词融入「倚」剧中:张翠山跟殷素素的压抑苦恋,至冰火岛後终得抛下顾忌,有情相守了十年,为了张无忌回归中土後,却造成双双自缢的悲剧,十年的锺情平乐,最後却带著痛苦遗恨而亡,单纯相恋的两人,却因外围的风风雨雨,毁了原本的美好,对应此词,强烈透著落差感,同样是十年,却是完全不同的心境;杨逍跟纪晓芙同样对立,彼此压抑情愫,所有的甜蜜时光更是短暂,分隔两地仍情意相牵,然而杨逍最终却只得纪晓芙香消玉殒的恶息,连一丝丝希望都幻灭了,此後终其一生皆思念著纪晓芙,完完全全体现了这阙词;张无忌跟赵敏波折不断的崎岖相恋路,走得无比艰辛,彼此对立的情形更胜於张翠山与殷素素,从教派扩展到种族,相爱不能爱的悲切,已将人心紧捉,而後终得相爱,赵敏却选择遵守承诺,前去父亲哪儿赴死,对於此剧迷来说,情感牵系已到极限,这时由不知情的张无忌口中念出这阙词,应照出赵敏的哀然,形成强烈的对比。
其实我从未看过金庸的作品,只是耳闻其作的大概,对他的名作大多一知半解,<<倚天屠龙记>>目前也只看了一集半,会想回头看原著,其实是因为影视作品剧情不一,想知道真正剧情脉络如何,虽然还未看完原著,但对其与杨佩佩剧集的落差,已有了初步的概念,就我目前看的部分觉得金庸文笔纯然利落,对於人物塑造不会全然美善,这点我甚为激赏,毕竟在真实世界中,不可能有完人存在,相较之下,杨佩佩的改编,将人物性格设得更为纯善,这样做也许显得矫情,但在戏剧的世界里,我赞同这样的作法,因为剧集无论男女老少皆能看,尤其是八点档大戏,常常是阖家观赏的,像此剧,我是在十岁时看的,对於还处於迷蒙年纪的我来说,剧中人物的风范,使我感佩敬仰,一直深深影响至今;在故事的前头先接续<<神雕侠侣>>後路走,对於我这个没看过此著的人来说,是有些摸不著头绪,当入至以张翠山为主角发展故事轴心後,就纯然描述他的所遇所闻,而後张无忌的接替,转为故事轴心後,就换以他的所遇所闻为叙述主题,这是常见的小说书写手法,在但戏剧里,这就行不通了,不可能每个镜头都跟著主角跑,这样太过狭碍,因而此剧改为全知观点,每个要角的故事发展交替相映,更为清楚明白,像杨逍和纪晓芙间的爱恨情仇,剧中就有了深刻演绎,别於书中的平淡模糊;此著将重心放在张无忌身上,前头张翠山部分只是提引,而在此剧里,则强化了这部分,全剧分化成两部分:前半张翠山和殷素素是一波高潮,後半张无忌和赵敏又起另一波高潮,大大提升了戏剧张力。
回视往昔,在时间速线上,每一点都刻著不同的印记,全都是只能回味的宝藏,再次重看此剧,有种回到十年前的感觉,似曾相识的美好,也许才是深受感动的主因吧,想抓住旧日时光的念头,不免显得傻气,但透过一些可寻的踪迹,确实能暂时回到那一刻上,小小重温一番,感动过後,重整思绪,就能继续向前创造值得往後怀念的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