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c23e3737df54564ee565e43183de9cde/79d5d4c8a786c917f454591dcb3d70cf3bc7575a.jpg)
校服的普及与变迁校服是现代化产品。德川时代一般百姓在佛寺经营的寺子屋或儒者开办的私塾学习,穿的是日常衣服。中央的昌平坡学问所及地方的藩校亦不设校服。学徒衣装按其所属阶级(如公家、役人或武士)而定。
明治政府在1871年颁布新学制,以欧美模式为本,建立近代学校制度。不过最初文部省并没有引进西式校服。虽然身份制名义上被废止,学生的服装仍依其所属阶级,唯一不同是武士子弟要「脱刀」入校。作为初期的制服,由和服正装以及里面搭配的衬衫、裙裤组成,这种样式是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选定的,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度。
西式校服最初在官立大学试行,率先引进西式校服的是工部大学校(东京大学工学部前身)。它在1873年开学时,由校方分发像西式陆军军服的深蓝色诘襟服(类似中国的中山装),初期的裙裤组合被叫做“学ラン”(“黑色立领学生装”)的上衣和裤子替代。这成为日本校服的蓝本。军服式设计主要参考当时德、法等国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