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谋智
关键词:相对论、光速不变假设、以太
摘要:由于人们对以太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绝对静止以太观,由此得出如果存在以太,光行差实验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的,以及电磁学与经典力学也会出现矛盾的错误结论。也是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一并不存在的“矛盾”,爱因斯坦以“以太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委婉地否决了以太的存在,然后提出有悖于逻辑的光速不变假设,并以此建立了错误的相对论。
十八、十九世纪,物理学得到飞速的发展。然而,正当人们认为物理学上空万里晴空的时候,飘来两朵乌云,那就是难以解释的麦克尔逊-莫内实验的黑体辐射实验,这两朵乌云是如此的稠密,以至在较长时间内,人们都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驱散麦克尔逊-莫内实验这朵乌云,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假设作为出发点,建立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时,首先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假设,但真正让相对论立足的主要是光速不变性假设。据光速不变假设,推演出同时性的相对性,否定绝对的同时性,代之以间隔不变性,再以间隔不变性导出洛仑兹变换,并以洛仑兹变换下的闵可夫斯基时空,创立了相对论的时空观,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参考系改变时,时空坐标互相变换,构成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的四维时空,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可以无限加速,必然可以超光速,为了确保相对论的正确性,相对论又大胆的提出了运动质量和静止质量,并重新定义的动量和动能,建立起相对论的力学方程,和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至此,相对论理论的框架也基本完成。
可见,光速不变性假设是建立相对论的基础,如果光速不变性仅仅是一个假设,那么相对论也就仅仅是一个假说,也就是说要把相对论由假说上升为真理,首先必须将光速不变性由假设上升为真理!然而,相对论修正经典力学,修正电磁理论,修正量子力学,似乎其他的物理理论必须得到相对论的修正,才能确保正确性,足以见得相对论已成了现代科学的代名词。那么,相对论将光速不变性由假设到底是不是真理呢?
先看光速不变假设内容: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恒为C。该假设是指光在相互运动的不同参照系中,光速均能保持不变。显然,光速不变假设是为经典物理学所不容的,因为根据经典物理学伽利略变换,如果在一参照系中光速恒为C,那么在另一相对运动的惯性系中,相对运动方向光速绝不可能恒为C!或者说从经典力学看来,光速不变假设是不符合逻辑的!以下对这种不合理性做深入的研究。
为了研究光速,先来研究一下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常见的速度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类是普通物体的速度,包括宏观和微观的物体,另一类是波速,如声速和光速。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所谓运动的相对性,就是指物体速度(即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快慢)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参照物不同,物体速度可能不同。
关于运动的相对性,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运动场上,某运动员健步如飞,相对于地面速度为c,若甲乙丙三个观众在直线跑道后面与运动员互动,甲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向前跑;乙相对于地面静止;丙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后退。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三个不同观众的眼中,甲觉得运动员速度c-v,乙觉得运动员速度c,丙觉得运动员速度c+v。而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他的眼中,甲速度c-v,乙速度c,丙速度c+v。
如果将跑道上的运动员换成光波,光相对于地面速度为c,若甲、乙、丙三个观众在直线跑道后面与光互动,甲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向前跑;乙相对于地面静止;丙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后退。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三个不同观众的眼中,甲觉得波面速度为c-v,乙觉得波面速度为c,丙觉得波面速度为c+v。而假设波面有一观察者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他的眼中,甲速度为c-v,乙速度为c,丙速度为c+v。
以上是经典物理学的必然结论!依据相对论光速不变假设,在三个不同观众的眼中,以自己为参照物,均有光速为c,假设果真如此,始终位于波面的观察者丁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他的眼中,甲、乙、丙速度也均为c,三人还可能有相对速度吗?
可见,光速不变假设是不符合逻辑的!有维相者以光波面不能作参照物为由否决这一判断,是毫无道理的,试想,以其他物体为参照物可以研究光波面的运动速度,凭什么不能反过来,
以光波面为参照物可以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速度?
显然,光速不变性的假设如果不符合逻辑,那么,这个不符合逻辑的光速不变假设又是以什么理由提出来呢?其实,爱因斯坦在提出光速不变性的假设前,先引入相对性原理,也就是为了给原本不符合逻辑的光速不变性假设增添筹码。
这不得不谈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麦克斯韦借助以太模型,进一步发展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计算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从而认定光是电磁波,且在真空中光速恒定,但对这一因为缺乏对电磁本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借助数学工具疯跑的理论,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根据这一理论虽然计算出恒定光速,却竟然不知道恒定光速是相对于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爱因斯坦正是叮上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这只有缝的蛋。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与相对性原理相违背?
麦克斯韦在计算电磁波速度时,认定电磁波是一种波,对电磁波来说必须依赖以太,如果认定光也是电磁波,我们就应该考虑以太存在的情形,然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趋于确信绝对静止以太的存在,如果存在绝对静止的光以太,那么,绝对静止以太才是光速各向相等的参照系,于是,我们也就可以依据光速相对于某物体的各向差异,来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根据伽利略的力学相对性原理,做任何的力学实验都不能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爱因斯坦认为,不仅仅是力学实验,做任何的物理实验都不能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这就是相对性原理,而现在用电磁现象却能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这显然是与相对性原理相违背的!
2、地球难道是宇宙中心?
另一方面,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光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如果有绝对静止的以太,那么,地球岂不成了宇宙的中心?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微不足道的地球显然没有那个特权!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存在绝对静止的以太,上面的矛盾无法解释,因此,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写道:“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像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既然绝对静止以太的存在,在理论上面临这么大的困难,更何况人们并未真正发现以太,我们何不放弃以太呢?只要否定了以太,真空就是一无所有的空,对任意的参照系来说,不就是对称的了吗?
然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把光看作一种波,对于光波来说,波的速度本来是相对于以太的,现在既然否定了以太,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计算出的恒定光速是相对于谁?现在肯定是不能相对于以太了,是相对于光源吗?但人们用双星现象否定了这一说法,自然而然,确定恒定光速的参照系不是观察者也是观察者了!然而,观察者可以不止一个,对于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观察者,既然你作得了认定光速恒定的参照物,为什么我做不得?
因此,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又写道:“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 C 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于是,允许“在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惯性系中,真空中各向光速都保持不变”的光速不变假说被提出来了,不过,它此时仍然只能是一个既不合理的假设!因为,光速不变假设是和经典力学伽利略变换相矛盾的,相对论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呢?为了让原本不符合逻辑的光速不变的假说立足,相对论第一次对经典力学举起了手术刀,大胆的否定了伽利略变换。
不难看出,运用相对性原理否认以太,相对论才能把光速不变的当作假说提出来,那相对性原理能不能证明光速不变假说是真理呢?不能!至多可以说由于相对性原理否认了以太,使真空相对于不同参照系都可以各向均匀,但仍然不能保证光速不变假说不再有悖于逻辑!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计算出真空中光速恒定,总可以作为光速不变假说的有效证据了吧?也不能!因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根据以太理论得出真空中光速恒定的结论,既然已经否认了以太,就应该否认麦克斯韦由以太理论得出的结论。
或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所说“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模棱两可的说法,对于一整套以光建立起来的理论,对光以太应该有个清楚的交代,或者是有,或者是无,或者人们尚不知晓,怎么能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这样的话搪塞过去呢?
岂知爱因斯坦也是有难言之隐的,这是爱因斯坦最为聪明的说法!因为,说以太不存在吧,光又怎么能是波?岂不是和电磁理论过不去?说以太存在吧,真空又怎么能在不同参照系做到各向同性,让光速不变假说立足?说尚不知晓以太是否存在吧,那你怎么能判断光是一种波,同时又认为真空又能在不同参照系做到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相对论,自建立之初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爱因斯坦也应该心知肚明!
光速不变性的假设如果不符合逻辑,相对论就不可能成立!于是,关于相对论还有一种最具欺骗性的说法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了光速不变性的假设,相对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人们最初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探究以太的存在,多次的实验并未测出光速的各向差异,结合光行差实验,人们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这就是由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做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都是相对于静止在地球上的实验装置,得出光速不变结论,而从未在两套做相对运动的实验装置,同时得出得出光速不变结论,因此,人们已经做过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至多只能作为光速不变性的假设极其有限的验证,而它根本不能证明光速不变性的假设,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光速不变性的假设纯属谎言!不仅如此,其他的任何实验和观察,也不能直接或间接证明不变性的假设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相对论所谓的光速不变性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有人不禁会问,是为了破光速这一迷局才建立了相对论,否认了相对论,那还有破局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相对论虽然没有否定光是一种波,然而,却否定了波所依赖的以太,这不得不要求我们对光的本质进行研究。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之争,在物理学的历史上由来已久,至今人们在解释光的有关现象时,在一种现象中把它说成光波,在另一种现象中又说它是光子,或者又说它是一种电磁波。其实对于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我们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有哪些不同。
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的区别:
其一,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有着本质的差异。
波是由介质传播的振动,波存在的条件是:
1、产生振动的波源,2、要有能传播这一振动的介质。例如声波的产生就需要声源,声音不能从大气层外传到地面,是因为大气层外缺少能传播振动的介质;而普通的物体运动产生不需要振动,更不需要介质。
其二,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相比,二者运动的特性不同:
1、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可随介质的不同,或变小、或不变、或者甚至增大。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穿透玻璃的物理现象中,声波先从空气进入玻璃,波速会增大,声波再从玻璃返回到空气,波速又会减小;而普通物体在静止的其他物体中运动时,因受阻力,其运动速度只会减小。例如,在空气中,子弹穿透玻璃的物理现象中,若不计重力,子弹在空气和玻璃中运动时,速度一直会减小。
2、没有介质的地方,波必然停止;而普通物体的运动,若没有其他物体,由于不受阻力,其运动速度可保持不变。
根据以上分析,现在我们能够肯定,光不是直接向前运动的粒子束,应该确信光是一种波,我们还有足够的证据:
1、光有波所特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2、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3、光从光密物质进入光疏物质时,光的传播速度变大。
光波需要以太作为传播的介质,那么,有以太存在的迹象吗?
1、真空中相距或近或远的磁体间,电荷间可以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也可以玩遥控吗?或许有人说有磁场或电场,即便如此,有谁又敢断言磁场或电场不是通过难以捕捉的以太才能体现?
2、光如果从玻璃进入真空时,光速会变快。如果光是粒子,它何以会变快?如果光是靠以太传播的波,真空中以太的单位体积数量比玻璃多,光速变快就成为必然!
3、光如果从玻璃进入真空,一部分光进入真空,而将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玻璃。试问:光是因何知难而退的?遇到了以太吗?
以上这些迹象足以让我们确信以太的存在!有了以太,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就不难理解,光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波,而光具有粒子性是因为传播光的以太是粒子。
爱因斯坦的问题就出在以太上,如果有以太存在,以太应该充满整个宇宙空间,以及能穿过光的一切物体之中,根据传统的观点,爱因斯坦也先入为主的认定如果有光以太存在,那么光以太应该是绝对静止的,即不同空间的光以太应该有相同的平均速度(矢量),或者说相对于整个光以太,部分空间以太的平均速度(矢量)为零。
相反地,如果摒弃光以太绝对静止的思想,认为以太之间可以存在相对运动,那么,由光速所引发的系列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不妨再来设想一下,摒弃光以太绝对静止的思想,认为以太之间可以做相互的运动,以太存在又是什么样的情形。试想,如果地球能滞留以太,为什么其他星球不能?如果地球是靠周围空气滞留了以太,那么,其他周围有气体的星球也可滞留了以太,天体之间的以太运动,一定会和天体的运动相互影响,由于天体的运动规律性,所以,天体之间的以太运动并不会发生大的突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想来,根据光速同样不能确定绝对运动,相对性原理和电磁理论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只有地球周围的以太才被地球所滞留,地球还是宇宙的中心吗?
如此看来,光的现象符合相对性原理,经典物理学与电磁学是没有矛盾的!只是,以太间可以有相互运动,真空中的特定部分的以太相对于做相对运动的不同物体,在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一定有不同的相对速度,因此,光速不变假设是不成立的!而是应该符合伽利略变换,只有相对于以太光速才是不变的。在绝对静止以太观下,光性差现象是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的,如果抛弃陈旧的绝对静止以太观,光性差现象就不会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对以太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绝对静止以太观,由此得出如果存在以太,光行差实验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的,以及电磁学与经典力学也会出现矛盾的错误结论。也是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一并不存在的“矛盾”,爱因斯坦以“以太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委婉地否决了以太的存在,然后提出有悖于逻辑的光速不变假设,并以此建立了错误的相对论。
参考文献:
1、许良英、范岱年、赵中立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三卷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郭硕鸿编著《电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申先甲、张锡鑫、祁有龙编著《物理学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009.12.23
关键词:相对论、光速不变假设、以太
摘要:由于人们对以太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绝对静止以太观,由此得出如果存在以太,光行差实验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的,以及电磁学与经典力学也会出现矛盾的错误结论。也是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一并不存在的“矛盾”,爱因斯坦以“以太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委婉地否决了以太的存在,然后提出有悖于逻辑的光速不变假设,并以此建立了错误的相对论。
十八、十九世纪,物理学得到飞速的发展。然而,正当人们认为物理学上空万里晴空的时候,飘来两朵乌云,那就是难以解释的麦克尔逊-莫内实验的黑体辐射实验,这两朵乌云是如此的稠密,以至在较长时间内,人们都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驱散麦克尔逊-莫内实验这朵乌云,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假设作为出发点,建立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时,首先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假设,但真正让相对论立足的主要是光速不变性假设。据光速不变假设,推演出同时性的相对性,否定绝对的同时性,代之以间隔不变性,再以间隔不变性导出洛仑兹变换,并以洛仑兹变换下的闵可夫斯基时空,创立了相对论的时空观,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参考系改变时,时空坐标互相变换,构成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的四维时空,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可以无限加速,必然可以超光速,为了确保相对论的正确性,相对论又大胆的提出了运动质量和静止质量,并重新定义的动量和动能,建立起相对论的力学方程,和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至此,相对论理论的框架也基本完成。
可见,光速不变性假设是建立相对论的基础,如果光速不变性仅仅是一个假设,那么相对论也就仅仅是一个假说,也就是说要把相对论由假说上升为真理,首先必须将光速不变性由假设上升为真理!然而,相对论修正经典力学,修正电磁理论,修正量子力学,似乎其他的物理理论必须得到相对论的修正,才能确保正确性,足以见得相对论已成了现代科学的代名词。那么,相对论将光速不变性由假设到底是不是真理呢?
先看光速不变假设内容: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恒为C。该假设是指光在相互运动的不同参照系中,光速均能保持不变。显然,光速不变假设是为经典物理学所不容的,因为根据经典物理学伽利略变换,如果在一参照系中光速恒为C,那么在另一相对运动的惯性系中,相对运动方向光速绝不可能恒为C!或者说从经典力学看来,光速不变假设是不符合逻辑的!以下对这种不合理性做深入的研究。
为了研究光速,先来研究一下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常见的速度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类是普通物体的速度,包括宏观和微观的物体,另一类是波速,如声速和光速。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所谓运动的相对性,就是指物体速度(即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快慢)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参照物不同,物体速度可能不同。
关于运动的相对性,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运动场上,某运动员健步如飞,相对于地面速度为c,若甲乙丙三个观众在直线跑道后面与运动员互动,甲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向前跑;乙相对于地面静止;丙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后退。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三个不同观众的眼中,甲觉得运动员速度c-v,乙觉得运动员速度c,丙觉得运动员速度c+v。而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他的眼中,甲速度c-v,乙速度c,丙速度c+v。
如果将跑道上的运动员换成光波,光相对于地面速度为c,若甲、乙、丙三个观众在直线跑道后面与光互动,甲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向前跑;乙相对于地面静止;丙相对于地面速度为v后退。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三个不同观众的眼中,甲觉得波面速度为c-v,乙觉得波面速度为c,丙觉得波面速度为c+v。而假设波面有一观察者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他的眼中,甲速度为c-v,乙速度为c,丙速度为c+v。
以上是经典物理学的必然结论!依据相对论光速不变假设,在三个不同观众的眼中,以自己为参照物,均有光速为c,假设果真如此,始终位于波面的观察者丁以自己为参照物,在他的眼中,甲、乙、丙速度也均为c,三人还可能有相对速度吗?
可见,光速不变假设是不符合逻辑的!有维相者以光波面不能作参照物为由否决这一判断,是毫无道理的,试想,以其他物体为参照物可以研究光波面的运动速度,凭什么不能反过来,
以光波面为参照物可以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速度?
显然,光速不变性的假设如果不符合逻辑,那么,这个不符合逻辑的光速不变假设又是以什么理由提出来呢?其实,爱因斯坦在提出光速不变性的假设前,先引入相对性原理,也就是为了给原本不符合逻辑的光速不变性假设增添筹码。
这不得不谈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麦克斯韦借助以太模型,进一步发展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计算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从而认定光是电磁波,且在真空中光速恒定,但对这一因为缺乏对电磁本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借助数学工具疯跑的理论,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根据这一理论虽然计算出恒定光速,却竟然不知道恒定光速是相对于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爱因斯坦正是叮上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这只有缝的蛋。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与相对性原理相违背?
麦克斯韦在计算电磁波速度时,认定电磁波是一种波,对电磁波来说必须依赖以太,如果认定光也是电磁波,我们就应该考虑以太存在的情形,然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趋于确信绝对静止以太的存在,如果存在绝对静止的光以太,那么,绝对静止以太才是光速各向相等的参照系,于是,我们也就可以依据光速相对于某物体的各向差异,来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根据伽利略的力学相对性原理,做任何的力学实验都不能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爱因斯坦认为,不仅仅是力学实验,做任何的物理实验都不能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这就是相对性原理,而现在用电磁现象却能判断物体的绝对运动,这显然是与相对性原理相违背的!
2、地球难道是宇宙中心?
另一方面,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光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如果有绝对静止的以太,那么,地球岂不成了宇宙的中心?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微不足道的地球显然没有那个特权!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存在绝对静止的以太,上面的矛盾无法解释,因此,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写道:“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像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既然绝对静止以太的存在,在理论上面临这么大的困难,更何况人们并未真正发现以太,我们何不放弃以太呢?只要否定了以太,真空就是一无所有的空,对任意的参照系来说,不就是对称的了吗?
然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把光看作一种波,对于光波来说,波的速度本来是相对于以太的,现在既然否定了以太,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计算出的恒定光速是相对于谁?现在肯定是不能相对于以太了,是相对于光源吗?但人们用双星现象否定了这一说法,自然而然,确定恒定光速的参照系不是观察者也是观察者了!然而,观察者可以不止一个,对于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观察者,既然你作得了认定光速恒定的参照物,为什么我做不得?
因此,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又写道:“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 C 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于是,允许“在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惯性系中,真空中各向光速都保持不变”的光速不变假说被提出来了,不过,它此时仍然只能是一个既不合理的假设!因为,光速不变假设是和经典力学伽利略变换相矛盾的,相对论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呢?为了让原本不符合逻辑的光速不变的假说立足,相对论第一次对经典力学举起了手术刀,大胆的否定了伽利略变换。
不难看出,运用相对性原理否认以太,相对论才能把光速不变的当作假说提出来,那相对性原理能不能证明光速不变假说是真理呢?不能!至多可以说由于相对性原理否认了以太,使真空相对于不同参照系都可以各向均匀,但仍然不能保证光速不变假说不再有悖于逻辑!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计算出真空中光速恒定,总可以作为光速不变假说的有效证据了吧?也不能!因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根据以太理论得出真空中光速恒定的结论,既然已经否认了以太,就应该否认麦克斯韦由以太理论得出的结论。
或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所说“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模棱两可的说法,对于一整套以光建立起来的理论,对光以太应该有个清楚的交代,或者是有,或者是无,或者人们尚不知晓,怎么能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这样的话搪塞过去呢?
岂知爱因斯坦也是有难言之隐的,这是爱因斯坦最为聪明的说法!因为,说以太不存在吧,光又怎么能是波?岂不是和电磁理论过不去?说以太存在吧,真空又怎么能在不同参照系做到各向同性,让光速不变假说立足?说尚不知晓以太是否存在吧,那你怎么能判断光是一种波,同时又认为真空又能在不同参照系做到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相对论,自建立之初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爱因斯坦也应该心知肚明!
光速不变性的假设如果不符合逻辑,相对论就不可能成立!于是,关于相对论还有一种最具欺骗性的说法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了光速不变性的假设,相对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人们最初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探究以太的存在,多次的实验并未测出光速的各向差异,结合光行差实验,人们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这就是由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做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都是相对于静止在地球上的实验装置,得出光速不变结论,而从未在两套做相对运动的实验装置,同时得出得出光速不变结论,因此,人们已经做过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至多只能作为光速不变性的假设极其有限的验证,而它根本不能证明光速不变性的假设,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光速不变性的假设纯属谎言!不仅如此,其他的任何实验和观察,也不能直接或间接证明不变性的假设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相对论所谓的光速不变性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有人不禁会问,是为了破光速这一迷局才建立了相对论,否认了相对论,那还有破局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相对论虽然没有否定光是一种波,然而,却否定了波所依赖的以太,这不得不要求我们对光的本质进行研究。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之争,在物理学的历史上由来已久,至今人们在解释光的有关现象时,在一种现象中把它说成光波,在另一种现象中又说它是光子,或者又说它是一种电磁波。其实对于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我们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有哪些不同。
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的区别:
其一,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有着本质的差异。
波是由介质传播的振动,波存在的条件是:
1、产生振动的波源,2、要有能传播这一振动的介质。例如声波的产生就需要声源,声音不能从大气层外传到地面,是因为大气层外缺少能传播振动的介质;而普通的物体运动产生不需要振动,更不需要介质。
其二,波与普通的物体运动相比,二者运动的特性不同:
1、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可随介质的不同,或变小、或不变、或者甚至增大。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穿透玻璃的物理现象中,声波先从空气进入玻璃,波速会增大,声波再从玻璃返回到空气,波速又会减小;而普通物体在静止的其他物体中运动时,因受阻力,其运动速度只会减小。例如,在空气中,子弹穿透玻璃的物理现象中,若不计重力,子弹在空气和玻璃中运动时,速度一直会减小。
2、没有介质的地方,波必然停止;而普通物体的运动,若没有其他物体,由于不受阻力,其运动速度可保持不变。
根据以上分析,现在我们能够肯定,光不是直接向前运动的粒子束,应该确信光是一种波,我们还有足够的证据:
1、光有波所特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2、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3、光从光密物质进入光疏物质时,光的传播速度变大。
光波需要以太作为传播的介质,那么,有以太存在的迹象吗?
1、真空中相距或近或远的磁体间,电荷间可以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也可以玩遥控吗?或许有人说有磁场或电场,即便如此,有谁又敢断言磁场或电场不是通过难以捕捉的以太才能体现?
2、光如果从玻璃进入真空时,光速会变快。如果光是粒子,它何以会变快?如果光是靠以太传播的波,真空中以太的单位体积数量比玻璃多,光速变快就成为必然!
3、光如果从玻璃进入真空,一部分光进入真空,而将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玻璃。试问:光是因何知难而退的?遇到了以太吗?
以上这些迹象足以让我们确信以太的存在!有了以太,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就不难理解,光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波,而光具有粒子性是因为传播光的以太是粒子。
爱因斯坦的问题就出在以太上,如果有以太存在,以太应该充满整个宇宙空间,以及能穿过光的一切物体之中,根据传统的观点,爱因斯坦也先入为主的认定如果有光以太存在,那么光以太应该是绝对静止的,即不同空间的光以太应该有相同的平均速度(矢量),或者说相对于整个光以太,部分空间以太的平均速度(矢量)为零。
相反地,如果摒弃光以太绝对静止的思想,认为以太之间可以存在相对运动,那么,由光速所引发的系列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不妨再来设想一下,摒弃光以太绝对静止的思想,认为以太之间可以做相互的运动,以太存在又是什么样的情形。试想,如果地球能滞留以太,为什么其他星球不能?如果地球是靠周围空气滞留了以太,那么,其他周围有气体的星球也可滞留了以太,天体之间的以太运动,一定会和天体的运动相互影响,由于天体的运动规律性,所以,天体之间的以太运动并不会发生大的突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想来,根据光速同样不能确定绝对运动,相对性原理和电磁理论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只有地球周围的以太才被地球所滞留,地球还是宇宙的中心吗?
如此看来,光的现象符合相对性原理,经典物理学与电磁学是没有矛盾的!只是,以太间可以有相互运动,真空中的特定部分的以太相对于做相对运动的不同物体,在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一定有不同的相对速度,因此,光速不变假设是不成立的!而是应该符合伽利略变换,只有相对于以太光速才是不变的。在绝对静止以太观下,光性差现象是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的,如果抛弃陈旧的绝对静止以太观,光性差现象就不会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对以太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绝对静止以太观,由此得出如果存在以太,光行差实验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矛盾的,以及电磁学与经典力学也会出现矛盾的错误结论。也是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一并不存在的“矛盾”,爱因斯坦以“以太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委婉地否决了以太的存在,然后提出有悖于逻辑的光速不变假设,并以此建立了错误的相对论。
参考文献:
1、许良英、范岱年、赵中立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三卷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郭硕鸿编著《电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申先甲、张锡鑫、祁有龙编著《物理学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