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变效应吧 关注:325贴子:9,917

回复:吧里生机旺盛,我也凑凑热闹,发些帖子来添加人气!不看后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前二二七年,燕太子丹用什么方法?使荆轲愿意赴那“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死亡约会——刺秦王!
很简单,也很简单!
当荆轲跟太子丹出游,捡地上瓦片丢着玩的时候,太子立刻捧上金块,来替代瓦片。
当他们一起骑千里马出去,荆柯无意中说了一句“千里马肝美”,太子立刻杀了千里马,把马肝奉上。
当荆柯看到弹琴的美女,赞赏一句“好巧的一双手”时,太子立刻把美女的双手剁下,用玉盘盛来送给荆轲……
好狠的燕太子丹!又是多么懂得“送礼之道”的燕太子丹哪!因为他知道,最毒的礼.是当对方想拒绝时,已经来不及的东西。尽管“千里马的肝”和“美女的双手”,都是那么不合情理地被牺牲,却如同“慧可的手臂”一般,叫你无法“不领这份情”!
怪不得荆柯要感叹他说:“太子对我大厚了!”
总而言之,这世上送“有形礼物”给你的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以一种莫明其妙、毫不合理的方式,捧上礼物,又使你不得不接。即使不接,也不得不百分之百领情的人!
如果真碰上这种人怎么办?
一、你要保持高度警戒,在他开酒、折花,掏手帕之前,先一步挡住他!
二、你用苦肉计对苦肉计。将那电玩放在门口,任它日照雨淋,或捐给公益团体。
把那名贵的衣服捐去慈善义卖,再送一个大红包,给带孩子上下课的司机!
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3-28 07:32
回复
    故事6
    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最好都说在前面。
    谁教你不早说
    从乡下的老屋,搬进台北的高搂,小李真是兴奋极了。楼高十八层,小李十七楼,站在阳台上,正好远眺市中心的十里红尘,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李那十几盆花。阳台朝北,不适合种。适合种的东恻,却只有窗,没阳台。
    “何不钉个花架呢?什么都解决了”有朋友建议,并介绍了专做花架的张老板给小李。
    只是,自从订了花架,虽然还没钉上去,小李却一直作恶梦。梦见花架钉得不牢花盆又重,突然垮了下去,直落十六层楼,正好掉到路人的头上。当场脑浆四溅……
    小李满身冷汗地惊醒,走到窗前,把头伸出去往下看,深夜两点了,居然还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想想!这时候花架掉下去,都得砸死人。要是大白天出了事,还能不死一堆?
    想到这儿,小李打了个寒颤,可是,花架已经订了,花盆又没处放,看样是非钉不可了。
    钉了花架的那天,小李特别请假,在家监工。
    张老板果然是老手,十七层的高楼,他一脚就伸出窗外,四平八稳地骑在窗口,再叫徒弟把花架伸出去,从嘴里吐出钢钉往墙上钉。
    张老板活像个变魔术的,不知道事先在嘴里含了多少钉了,只要一伸手就是一支,也不知钉了多少。突然跳进窗内:“成了!你可以放花盆了。”
    “这么快!够结实吗?花盆很重的!”小李不放心地问。
    “笑话!我们三个大人站上去跳,都撑得住,保证二十年不成问题,出了问题找我。”张老板豪爽地拍拍胸口。
    “这可是你说的,”小李马上找了张纸,又递了支笔给张老伯:“麻烦您写下来,签个名。”
    “什么?还要……”张老板好象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看小李满脸严肃的样子,又不好不写,正犹豫,小李说话了:“如果你不敢写,就表示不结实。这要掉下去,可是人命关大,不结实的东西,我是不
    敢收的。”
    “好!我写我写。”张老板勉强写了保证书,搁下笔,对徒弟一瞪眼:“把家伙拿出来,出去!再多钉几根长钉子,出了事,咱可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说完,师徒二人,又足足忙了半个多钟,检查再检查,才气喘吁吁地离去。
    这是个发生在台北的真实故事,只是后来,故事的主角小李对我说,他还是放心不下,而一直想,会不会张老板起先只是马马虎虎地钉,直到发现他要签保证书,才出去补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3-29 23:40
    回复
      我怕他先钉的钉子根本不够长,可是能钉的地方已经钉满了,后来虽然要补大钉子,却没什么地方能补下去,因此,用了那么多时间。”小李对我说:“如果我在他钉之前,先讲明要他写保证书,事情恐怕就好得多了!”
      他的这句话,可以说“正中要害”,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重心。
      记得我有一次叫工人送印好的新书来,书很多,堆了一落又一落。因为堆得不整齐,我特别请工人别堆太高,免得地震时倒下来伤人。
      几千本书总算堆完了,我看工人忙得汗流侠背,除了运费,还额外给了他不少小费。看到小费,他怔了一下,很不好意思他说。
      “哎呀!早知道你要给我小费,应该特别给你堆整齐一点。”说着,居然就跑到书堆前,东推一下,西推一下,已经堆完了,再推也没用。
      这件事,让我得到个教训——
      在国内,因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所以给小费或任何好处,最好先讲明。有处罚和原则,也应该事先说好。前者是“好话说在先”,后者是“丑话说在先”。
      人性是很妙的,基本上,对于负面的事我们会假设:“即使我做得不够好,对方也可能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可能放一马。”
      对于正面的事,我们也会假设:“即使我做得好,对方也可能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八成不会给额外的奖赏,而认为这是当然。”
      在这个基础上,一般人做事,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的。如果你希望非常好,或不至于“有一点点坏”,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摆明了”。
      举两个最普通的例子来说。
      如果你带了不少怕摔、又笨重的行李到旅馆。明明小费是要最后给的,但是你可以在到旅馆,才下车的时间,就对运行李的人说:“麻烦你小心一点运,等下我会好好谢你。”
      我曾经参加个旅行团,团里有对老夫妇,每次住旅馆,都被分配到“窗外景观最好”的房间。当十几天的旅行结束时,我开玩笑地问:“你们一定是事先就告诉领队,会给他很多小费吧?所以运气总能那么好。”
      岂知老先生一笑:“我们没说,否则是‘期约行贿’。但是,我们让他感觉到了!”
      “感觉到?”
      “对!”老先生神秘他说:
      “教你一招,你可以在旅行才开始,就当着领队和导游的面,给餐馆服务生或司机小费。那些人明明是不必给小费的,你却给,而且给得大方,看在心里,就受用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3-29 23:44
      回复
        此外,如果你喜欢拉小圈圈,也必须小心。在主管者的眼中,小圈圈不但最容易惹闲话、造是非,而且最容易作弊。你尤其不可跟业务上应该“客观对立”的人拉小圈圈。譬如你是会计、他是出纳,你们走得比谁都近,似乎形形不离。据你想,这两个部门本来就该合作无间。但是你也要知道,商业界的一句老话:“会计兼出纳,弊端丛生。”所以,私交是私交,公事仍然要公办,如果有公私不分的现象,绝对是大忌。
        当然,如果领导者采取“直接领导”的方式,也可能造成两个缺点。
        第一,是“马屁精”型的部属,巨细靡遗地向你报告,造成累死领导者、不能分层负责
        的情况。
        第二,是你经常会听到闲话,不是这边告一状,就是那边参一本。
        面对两个缺点,你必须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权,要求部属分层负责,一方面对于各种“小道消息”,要有过滤的能力。你尤其要多听少讲,免得部属拿你无心的一句话,“鸡毛当令箭”地下去传递,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记住,一个开车时闪躲每个路上小坑沿的人,常有较高的出事率。中国更有句谷话:“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一个对于部属告的每个状,都作立即反应的人,绝对不是最佳的领导者。
        领导者怎样使属下各尽本职,客观地树立,而不是主观地敌对,以避免徇私、腐化,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4-03-29 2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