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65贴子:22,619
  • 27回复贴,共1

再次请教一个问题:关于左传中人物的称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如公孙敖又称穆伯,狐射姑又称贾季,声姜、哀姜,共仲、襄仲、惠叔、惠伯,这些都怎么分辨啊,可以给我讲讲这些称谓的命名规则吗?以及如何分辨?谢谢了~~还有,比如公孙敖,公子仪,子仪,公子、公孙本来不是身份吗,国君之子之孙,这里是变成姓、变成名字了吗?糊里糊涂的~~


1楼2014-04-14 13:54回复
    男子有姓有氏,称呼时只称氏,赵XXX、魏XXX之类,而姬XXX,姜XX纯属乱来。。。去世后有谥号,惠、文之类,国君的话谥号+爵位,卿大夫则是谥号+子或者排行(伯仲叔季)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4-14 14:08
    收起回复
      天子、国君、王子王孙、公子公孙以国名为氏(楚国例外,为芈姓熊氏),所以有晋午(晋定公)、齐小白(齐桓公)。国君的氏在祭祀会盟时使用,目前没看到周天子自称周XXX,公子公孙则在其他国家时使用其氏,如商鞅、宋朝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4-14 14:13
      收起回复
        女子只有姓木有氏,尊称时的姬氏、姜氏其实是姓。女子的称呼方式大致是母国/夫国+姓,夫的氏/封地/谥号+姓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4-14 14:16
        收起回复
          楼主可以先去分清先秦爵位、谥号,才能更加理解姓氏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4-14 14:25
          收起回复
            公子公孙,王子王孙可以使用国家的氏,到了第四代(不属于国家公室子弟了)则要另立新的氏,大多是以祖上的名或者字、封地为氏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4-14 14:29
            收起回复
              额,推荐清代顾炎武的短文《原姓》(网上有,简单明了),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系统但庞大)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4-14 14:48
              收起回复
                左传里的男子称呼就是氏、名、字、谥、采邑、排行的组合,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氏+名(如士会)、氏+谥(如范武子)、采邑+排行(如士季)、采邑+名(如随会、范会)、字+名(如孔父嘉、孟明视),春秋时期人的字一般为单字,字前加“子”(如公孙侨,字产,又称子产),字后加“父”(如孔父嘉,字孔,又称孔父)很常见。诸侯国君《春秋》称国名+爵位;《左传》可统称公(不代表爵位),另有国君之子称王(公)子×、王(公)子之子称王(公)孙×


                IP属地:广东11楼2016-11-11 1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