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美队2》讲的就一件事——自由。
首先,何谓自由?
我五岁时,认为自由是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我十五岁时,认为自由是能离开那个地狱般的学校和那个被称为“班主任”的烂人;而如今,要不是看这电影,我几乎忘了自由这码事。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长大时忘了自由,最后对自由完全失去概念。那么我们应该感谢这部电影。
“自由”的各种定义麻烦各位自行百度,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赘述了也看不懂)。电影中的自由,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从自己手中解救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座围城。我们对自己下各种各样的定义,然后这些定义组成城墙,我们安居其中,围城就是我们的世界。但来自外界的评论或被对待的方式,以及来自自己内心的怯懦或某种误会往往会造成我们错误的定义自己,错误的定义就是放错了位置或做错了形状的墙砖,这些墙砖会压缩围城的面积,最终导致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错误的定义需要被纠正,而纠正需要付出代价,这往往意味着打破自己曾经根深蒂固的观念,勇敢的面对一个全新的自己,建起更宽广的城池。当城池越来越宽广,最后达到某个极限(这个极限因人而异)时,就是获得了自由。没人能真正束缚你,一直束缚你的只有你自己。
电影中,史蒂夫的围城是他迟滞的世界观,娜塔莎的围城是她难以摆脱的身份,弗瑞的围城是他难以愈合的伤疤,巴奇的围城是他被混淆的记忆(尽管这不是他的错)。当他们打破围城之后,史蒂夫从美国的卒子蜕变为真正的美国领袖,娜塔莎流露出此生第一次的坦诚,弗瑞重拾对他人的信任,巴奇则接受了自己的不堪回首的过去。他们都找到一份自己特有的自由。
电影中还提到政治层面上的自由。这里引用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著名的四大自由言论:“表达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与免于恐惧的自由。”电影着重讲“ 免于恐惧的自由”,即宣传了N久的“70年代的政治惊悚”。但作为一名光荣的一点也不懂政治的理工生,我对这个“政治惊悚”实在无感,只能把它当作增加情节曲折度的调味品,完全没当主题看待(编剧我对不起你)。
之所以提到“比二战还二战”,一是因为《美队1》这部以二战为背景的铺路片(相比之下)太烂了点,二是因为整部片子真的满满的二战味。“自由”这个主题本身就很二战。纵观世界史,似乎在“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之后的和平时期,“自由”这个话题被越来越少的提起,“平等”、“反歧视”等词的出镜率倒是不断的升高。其次,电影的情节也很二战,不仅反派巴奇(洗白)与“纳粹”和“苏联”有扯不断的联系,史蒂夫最后又穿回了二战时的军装,高潮时二人的打斗(捡肥皂)颇有穿越感。片中也不乏对二战的致敬情节(喂喂,于妈,这才是致敬好吗),比如最感人也最狗血的“在最后一秒拯救世界‘的那段中,史蒂夫身中数枪仍然挣扎着向上爬的情节就对应着盟军士兵炸桥却被隐藏着的纳粹狙击手击中的老桥段,只是史蒂夫最后爬上了桥,而盟军士兵在中枪后下滑数米,又重新攀爬,但最后还是伤势过重没能完成任务。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钢铁侠“托尼·史塔克,另一个美国队长的好基友。这两个人的基情几乎亮瞎了整个漫威世界的眼,这从他们的电影主题中就可见一斑,只是美队光明正大的喊出”自由“的口号,而铁人做的更隐晦(其实《锤哥2》讲的也是这回事)。整个漫威第二阶段的主题可以说都是由《美队2》提出及总结的,所以《美队2》被戏称《妇联1.5》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 ,如果你不想费脑子挖这么深,队长的一对大胸及精彩的武戏已经值回票价。期待《妇联2》与《美队3》。
首先,何谓自由?
我五岁时,认为自由是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我十五岁时,认为自由是能离开那个地狱般的学校和那个被称为“班主任”的烂人;而如今,要不是看这电影,我几乎忘了自由这码事。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长大时忘了自由,最后对自由完全失去概念。那么我们应该感谢这部电影。
“自由”的各种定义麻烦各位自行百度,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赘述了也看不懂)。电影中的自由,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从自己手中解救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座围城。我们对自己下各种各样的定义,然后这些定义组成城墙,我们安居其中,围城就是我们的世界。但来自外界的评论或被对待的方式,以及来自自己内心的怯懦或某种误会往往会造成我们错误的定义自己,错误的定义就是放错了位置或做错了形状的墙砖,这些墙砖会压缩围城的面积,最终导致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错误的定义需要被纠正,而纠正需要付出代价,这往往意味着打破自己曾经根深蒂固的观念,勇敢的面对一个全新的自己,建起更宽广的城池。当城池越来越宽广,最后达到某个极限(这个极限因人而异)时,就是获得了自由。没人能真正束缚你,一直束缚你的只有你自己。
电影中,史蒂夫的围城是他迟滞的世界观,娜塔莎的围城是她难以摆脱的身份,弗瑞的围城是他难以愈合的伤疤,巴奇的围城是他被混淆的记忆(尽管这不是他的错)。当他们打破围城之后,史蒂夫从美国的卒子蜕变为真正的美国领袖,娜塔莎流露出此生第一次的坦诚,弗瑞重拾对他人的信任,巴奇则接受了自己的不堪回首的过去。他们都找到一份自己特有的自由。
电影中还提到政治层面上的自由。这里引用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著名的四大自由言论:“表达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与免于恐惧的自由。”电影着重讲“ 免于恐惧的自由”,即宣传了N久的“70年代的政治惊悚”。但作为一名光荣的一点也不懂政治的理工生,我对这个“政治惊悚”实在无感,只能把它当作增加情节曲折度的调味品,完全没当主题看待(编剧我对不起你)。
之所以提到“比二战还二战”,一是因为《美队1》这部以二战为背景的铺路片(相比之下)太烂了点,二是因为整部片子真的满满的二战味。“自由”这个主题本身就很二战。纵观世界史,似乎在“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之后的和平时期,“自由”这个话题被越来越少的提起,“平等”、“反歧视”等词的出镜率倒是不断的升高。其次,电影的情节也很二战,不仅反派巴奇(洗白)与“纳粹”和“苏联”有扯不断的联系,史蒂夫最后又穿回了二战时的军装,高潮时二人的打斗(捡肥皂)颇有穿越感。片中也不乏对二战的致敬情节(喂喂,于妈,这才是致敬好吗),比如最感人也最狗血的“在最后一秒拯救世界‘的那段中,史蒂夫身中数枪仍然挣扎着向上爬的情节就对应着盟军士兵炸桥却被隐藏着的纳粹狙击手击中的老桥段,只是史蒂夫最后爬上了桥,而盟军士兵在中枪后下滑数米,又重新攀爬,但最后还是伤势过重没能完成任务。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钢铁侠“托尼·史塔克,另一个美国队长的好基友。这两个人的基情几乎亮瞎了整个漫威世界的眼,这从他们的电影主题中就可见一斑,只是美队光明正大的喊出”自由“的口号,而铁人做的更隐晦(其实《锤哥2》讲的也是这回事)。整个漫威第二阶段的主题可以说都是由《美队2》提出及总结的,所以《美队2》被戏称《妇联1.5》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 ,如果你不想费脑子挖这么深,队长的一对大胸及精彩的武戏已经值回票价。期待《妇联2》与《美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