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临江乡东风村地处白龙江北岸,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万元,是全县的8倍多,村级财政积累达到200多万元,被县上确定为全县第一个小康示范村。在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的国列贫困县,东风村一枝独秀的秘诀在哪里?近期,记者进行了走访。
集中重建 完善基础 增强后劲
设施落后、观念落后、产业落后、收入落后——— 这是以前的东风村。
2006年,东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400多元。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5.0级地震,导致村民房屋大部分倒塌,村内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毁坏。在灾后重建中,东风村被列入集中重建村,建成了基础设施健全、村容村貌整洁的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集中解决了全村群众行路、吃水、住房、看病、上学等方面的难题。
“村级积累来自大家,就要用到大家身上。”这是村党支部书记刘远雄经常说的话。
近年来,村上从集体积累中拿出资金189万元,为全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0余件;进行村庄绿化、美化,栽植行道树,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滨江公园,修建凉亭3个,对新村76户居民的屋顶、院墙、墙体、大门进行了设计,对43户一层民房统一扩建到二层至三层,改善了村容村貌。
培育产业 走持续发展道路
东风村地处白龙江畔,气候温润,适宜发展多种产业,尤其是东风沟内矿产资源富集,有重晶石、锰等多种矿物质。
村“两委”班子与矿产企业签订重晶石采矿协议,采取集体与村民入股分红的形式,建立了东风众和加工厂,仅此一项,村民每年户均分红10万元左右,村级集体资金积累达200万元。同时,实施了3个产业示范园的规模化、效能化、产业化建设,户均福利分红等多项收入4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
村上积极担保协调贷款300多万元,扶持村民购买货运车辆60辆,组建了运输车队,每年实现纯利润360万元,每辆车实现纯利润6万元。目前,全村共有大小车辆107辆,户均达到了2辆。
东风村在大力发展矿产资源服务业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截至目前,东风村已发展核桃1500亩、花椒1560亩、油桃820亩、油橄榄800亩。
文明创建 提升村民集体素质
房子变新了,街道加宽了,收入增加了,但车辆乱停乱放、生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实行了门前卫生“三包”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将新村街道每户门前的路段、花园承包给农户,由每户负责每天清扫,村上定期开展抽查评比,根据评比结果,奖优罚差,对卫生不达标的农户在年终分红时,按规定扣发一定数量的分红,对先进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将评选活动与年终分红相挂钩,在群众中形成“东风是我家,管理服务靠大家”的意识。为了激励群众重视教育,东风村建立奖学基金,凡本村村民子女考入重点高中的奖励500—1000元、考入大学的奖励2000元、考入重点大学的所有费用全部由村奖学基金承担,目前已奖励学生12名,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今的东风村,村貌新、产业新、思想新、风气新,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路上的“领头雁”,为文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树立了典范。
集中重建 完善基础 增强后劲
设施落后、观念落后、产业落后、收入落后——— 这是以前的东风村。
2006年,东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400多元。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5.0级地震,导致村民房屋大部分倒塌,村内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毁坏。在灾后重建中,东风村被列入集中重建村,建成了基础设施健全、村容村貌整洁的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集中解决了全村群众行路、吃水、住房、看病、上学等方面的难题。
“村级积累来自大家,就要用到大家身上。”这是村党支部书记刘远雄经常说的话。
近年来,村上从集体积累中拿出资金189万元,为全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0余件;进行村庄绿化、美化,栽植行道树,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滨江公园,修建凉亭3个,对新村76户居民的屋顶、院墙、墙体、大门进行了设计,对43户一层民房统一扩建到二层至三层,改善了村容村貌。
培育产业 走持续发展道路
东风村地处白龙江畔,气候温润,适宜发展多种产业,尤其是东风沟内矿产资源富集,有重晶石、锰等多种矿物质。
村“两委”班子与矿产企业签订重晶石采矿协议,采取集体与村民入股分红的形式,建立了东风众和加工厂,仅此一项,村民每年户均分红10万元左右,村级集体资金积累达200万元。同时,实施了3个产业示范园的规模化、效能化、产业化建设,户均福利分红等多项收入4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
村上积极担保协调贷款300多万元,扶持村民购买货运车辆60辆,组建了运输车队,每年实现纯利润360万元,每辆车实现纯利润6万元。目前,全村共有大小车辆107辆,户均达到了2辆。
东风村在大力发展矿产资源服务业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截至目前,东风村已发展核桃1500亩、花椒1560亩、油桃820亩、油橄榄800亩。
文明创建 提升村民集体素质
房子变新了,街道加宽了,收入增加了,但车辆乱停乱放、生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实行了门前卫生“三包”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将新村街道每户门前的路段、花园承包给农户,由每户负责每天清扫,村上定期开展抽查评比,根据评比结果,奖优罚差,对卫生不达标的农户在年终分红时,按规定扣发一定数量的分红,对先进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将评选活动与年终分红相挂钩,在群众中形成“东风是我家,管理服务靠大家”的意识。为了激励群众重视教育,东风村建立奖学基金,凡本村村民子女考入重点高中的奖励500—1000元、考入大学的奖励2000元、考入重点大学的所有费用全部由村奖学基金承担,目前已奖励学生12名,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今的东风村,村貌新、产业新、思想新、风气新,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路上的“领头雁”,为文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