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江南吧 关注:10贴子:110
  • 0回复贴,共1

宿仙山上红茶香——访临海市江南街道宿仙茶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头帮茶,头水茶,清明前夕采红茶”。这是一句流传在临海市宿仙村名谚。
   眼下正值红茶采摘季节,笔者走进海拔600多米高的临海市江南街道宿仙村山上,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着层层叠叠的茶园;一行行修剪整齐的茶树,犹如伏在地上的“绿龙”,自然扭动;茶树吐出的嫩芽,散发出淡雅的清香;采茶女们在茶烟日色里,手指不停在茶树蓬间穿梭。
   临海市宿仙茶场场长马保恩说:我们村有数千亩茶园,家家户户都种茶。近几年,村民们的茶树,在茶场的统一技术指导下,丰产丰收,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并形成自己的品牌。
  “要想茶叶的品质提高,首先要找到技术人员和提高茶树本身。”马保恩说。2007年,马保恩在村“两委”干部支持下,承包了村里的近千亩茶园,建起临海市宿仙茶场。有茶场还要有“掌舵人”,经多方打听得知,一位在我国茶叶界名声极高,茶叶制作上有很深造诣,曾受我国政府委派,连续10年赴日本、韩国传授茶叶制作技术的茶叶研究院专家、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陈工,作为茶场的“舵手”。在马保恩的诚邀下,陈工欣然接受。后来又在陈工的穿针引线下,宿仙茶场又与中华茶叶联合会开展技术合作。
   在各路专家的指点下,马保恩一方面从杭州引进茶苗新品种。一方面又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炒茶机等系列设备。近几年来,陈工年年进行大胆创新,又结合宿仙茶叶的实际,对设备进行改进调试,特别是“提香”、“杀青”等至关茶叶品质的进行反复试验,使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口感迅速提升。“仙乐春”、“蟠春”连续两次获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2011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骆少君欣然泼墨:“仙乐春茶、茶中极品”。经过几年的运作,马保恩已将原来没有名气的宿仙茶叶,打造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绿茶。
  马保恩认识到宿仙绿茶在市场上已有知名度,而日益增长的红茶消费,在台州还没有生产。希望陈工能拿出技术,生产适应台州市场的红茶。从2012年开始,陈工查找了大量的资料,进行潜心研究。去年清明前,陈工经过两年近百次的试制,终于成功研制出与我国高端红茶相媲美的“宿仙红”红茶,结束了台州没有红茶的历史。该红茶以宿仙高山原生态新鲜茶芽为原料,经过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形成外形细小紧密。开水冲泡后,汤色为金黄色,清澈如带金圈;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叶色呈古铜色;杯中丝丝清香溢出,香味似果、蜜、花等复合香型;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让人置身于幽谷的森林之中。《台州日报》等媒体纷纷作了报道。陈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要把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宿仙茶场,让台州人品尝到‘宿仙红’茶的韵味。”
   眼下红茶开始采摘,马保恩摊开双手说:“红茶上市才一周,各地电话纷纷打来要货,我只得尽量满足。我相信,红茶销售看好,也为我村村民带来直接收益。”


IP属地:浙江1楼2014-05-29 22: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