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广播剧《世界大战》为威尔斯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雷电华(RKO)给了他一纸无比优厚的合约,甚至包括影片的最终剪辑权——在大制片厂时代的好莱坞,极少有导演能够拥有这一权力!1964年接受《电影手册》记者的访问时,威尔斯承认,那是一个导演在好莱坞体系下前所未有的“绝对权力”。他把雷电华当作自己的仙纳都(Xanadu),仿佛可以自由支配一切。威尔斯打算改编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作为开端,他甚至设计好了主人公的主观视点贯穿整个冒险之旅,但在预算做出来后,雷电华公司开始冷静下来,拒绝了威尔斯这个必然耗资巨大的要求。然后威尔斯提议拍NicholasBlake的反法西斯小说TheSmilerwiththeKnife,同样没有通过,据威尔斯说,是因为公司高层对他选定的女一号LucilleBall没有信心。由于一直无法找到能令各方满意的题材,威尔斯很担心雷电华会对他信心动摇,他抓紧时间,和编剧曼凯维支(此前为威尔斯写过广播剧TheCampbellPlayhouse)酝酿出一个故事,开始命名为《约翰·Q》(JohnQ),后来改叫《美国人》(American),雷电华的老板乔治·沙弗拍板改成《公民凯恩》。曼凯维支的创意来自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生平,他的情妇玛丽恩·戴维斯和赫斯特是好朋友,当然主角也有部分RobertMcCormick和JosephPulitzer的影子。威尔斯的主意是从多个人的角度,来分别展现主角的不同侧面,他驱使曼凯维支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下剧本,豪斯曼在剧本完成过程中也有一定功劳。威尔斯在曼凯维支剧本基础上至少加了三场戏,又大改一通,主角凯恩的童年部分是来自威尔斯的自身经历。影片的摄影师则是当时业内首屈一指的格·托兰,担任剪辑师的是日后成为大导演的罗伯特·怀斯。演员中有部分是水星剧团的老班底。
奥逊·威尔斯
消息走漏到赫斯特处,他指使旗下八卦作者LouellaParsons展开调查,最后确认影片确实是根据赫斯特生平展开,令他对这部电影的拍摄十分不满。他动用手中的媒体,抵制雷电华和这部影片,甚至威胁将好莱坞制片厂头脑们大多是犹太人这一事实公诸于众,此时,其他制片厂联合向雷电华提出开价买下拷贝。在威尔斯的坚持下,雷电华拒绝了,最终影片得以上映,虽得到非赫斯特阵营的影评人赞扬,但商业上的失败已经无法避免。在奥斯卡奖上,尽管《公民凯恩》一举获得九项提名,不过最终仅揽下最佳原创剧本奖。1944年,威尔斯执导了一出新的广播剧。1945年,他和ClaudetteColbert出演悲情片TomorrowIsForever。尽管不愿有人请他做导演,但他作为一个优秀演员的名声却在好莱坞得到了认可。期间,除了继续广播剧的工作,他还为《纽约邮报》撰写谈政治与好莱坞的专栏。威尔斯在二战结束后执导了一部有关追捕纳粹战犯的黑色惊悚片《陌生人》(TheStranger)。按照他的原意,是让老搭档阿涅丝·穆尔黑德出演FBI特工的角色,而制片方断然拒绝,他们找来华纳兄弟公司专演黑帮片的老牌奸角EdwardG.Robinson取而代之。1947年威尔斯为哥伦比亚公司拍摄《上海小姐》(TheLadyfromShanghai)。这部电影由威尔斯和他当时的妻子丽塔·海华丝联合主演。威尔斯剪短海华丝的头发并漂成白色,这引起各方很大的争论。哥伦比亚公司的老板哈里·科恩在创作上向威尔斯下了许多命令,因为丽塔·海华丝在之前拍的影片中唱歌反响不错,所以勒令插入一段唱歌的场景,又为了让女明星光彩照人,所以一定要加上若干特写镜头。不止如此,公司硬性指定的作曲家令威尔斯极为不满,而影片结尾装满镜子的房间那场戏原本是不打算配乐的,但片厂根本对威尔斯这一意图置若罔闻。影片完成后的导演版本约为155分钟,对发行来说显然太长,所以被剪成87分钟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了。就这样,《上海小姐》总算拍成,而哈里·科恩又担心这部片子会毁掉他的明星,决定将其暂时冷藏,最后推迟发行一年。1948年,威尔斯终于说服RepublicPictures让他执导低成本电影《麦克白》(Macbeth),这次他应制片厂要求剪掉了20分钟,但票房依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