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法的概念及其内涵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运腕和运锋。笔法是书法艺术诸要素(笔法、结字法、章法、墨法)等的精髓与核心。元朝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确切地讲,就是用锋.也叫使锋、运锋和行锋。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里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简言之,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就是使锋的技巧。 毛笔在书写过程中,每个笔画一般都要经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书写不司的书体就会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和使锋的技巧,如提、按、顿、挫、衄、转、折、切、绞、掠、逆、回等运笔动作,笔画中就会出现相应的中锋、侧锋、偏锋、破锋、虚锋等不同的笔锋形态。不同的运笔动作使笔画(线条)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方有圆、有整有破,从而产生刚柔相济、强弱相合、虚实相生的审美效县。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清康有为语)二、五体书“篆、隶、楷、行、草”的用笔方法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的笔法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各有各的规定性,若拿篆、隶书的笔法去写楷书,拿唐楷的笔法去写晋楷,拿行草的笔法去写篆、隶书,这都是不懂书法的笔法,没遵循笔法的特征和规律。这同样与富厨房里的菜刀去划玻璃的结果没有什么两样。 1.篆书的笔法:学篆书从小篆人手易得笔法。小篆的笔法是起、收笔用圆笔藏锋.藏头护尾;行笔中锋平移,笔画匀净圆浑,无明显粗纲变化。 2隶书的笔法:隶书的笔法明显丰富于小篆。篆书纯用圆笔,转多折少,隶书用笔有提、顿,起笔有方圆,其主要笔画(波挑)的起笔用逆锋、行笔用中锋 (与篆书相同),收笔则用出锋,笔画出现蚕头燕尾状,这是与篆书在用笔上最大的区别。 3楷书的笔法:(以中唐楷书为例)中唐楷书的超、行、收笔总体上与篆书相一致,只是在起笔时有方笔有圆笔,其基本笔画较篆书也更加丰富了(楷书有八大基本笔画.篆书一般来讲只有直画与弧画两种笔画)。楷书的竖、撇、撩等笔画的“出锋收笔”已有明显侧锋痕迹。 4.行草书的笔法:行草书的笔法较之楷书就显得更为丰富,起、行、收运笔过程中逆锋、顺铷、中锋、侧锋、回锋、出锋一应俱全。特别是大草(狂草)还出现了偏锋、破锋、散锋等,笔锋变化莫测,丰富多姿。关于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运笔过程中笔法变化请看下表。三、小结 不同的书体有各自不同的笔法,现概括如下: 篆书有篆书的笔法:圆笔中锋(逆起、中行、回收) 隶书有隶书的笔法:逆人平出 唐楷有唐楷的笔法:逆起、审行、回收(出收) 行草书有行草书的笔法:一搨直下、八面出锋、无往不“篆、隶、楷、行、草”运笔过程中笔法变化对比表
书体 运笔过程 书写速度
起笔 行笔 收笔
篆书(秦篆) 逆锋 中锋 回锋 匀速
隶书(汉隶) 逆锋 中锋 回锋出锋 匀速为主间用变速
楷书(唐楷:颜柳) 逆锋 中锋 回锋出锋
行书(“二王”一系行书) 顺锋(一搨直下)(一切直下) 中锋、侧锋偏锋、散锋 回锋出锋 变速为主间用匀速节奏:轻歌曼舞
草书(“颠张醉素”和晚明草书) 顺锋(一搨直下)(下笔直写) 中锋、侧锋偏锋、散锋破锋、虚锋·· 出锋 变速:变化无常节奏:跌宕起伏
------摘自《书法导报》
书体 运笔过程 书写速度
起笔 行笔 收笔
篆书(秦篆) 逆锋 中锋 回锋 匀速
隶书(汉隶) 逆锋 中锋 回锋出锋 匀速为主间用变速
楷书(唐楷:颜柳) 逆锋 中锋 回锋出锋
行书(“二王”一系行书) 顺锋(一搨直下)(一切直下) 中锋、侧锋偏锋、散锋 回锋出锋 变速为主间用匀速节奏:轻歌曼舞
草书(“颠张醉素”和晚明草书) 顺锋(一搨直下)(下笔直写) 中锋、侧锋偏锋、散锋破锋、虚锋·· 出锋 变速:变化无常节奏:跌宕起伏
------摘自《书法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