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吧 关注:311贴子:2,250
  • 5回复贴,共1

漫谈黄宗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宗羲
[本文由淙坚贡献]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是明清之际重要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诞生在浙江余姚黄竹浦的一个中小地主官僚的家庭里。 兵败回隐著书讲学 他从小就比较聪明,喜学好问,肯动脑筋。常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尤其喜欢读历 史小说。黄宗羲 14 岁考中了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他父亲黄尊素是天启年间的御史,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后遭魏忠贤逮捕入狱。黄宗羲那年17岁,两年后,父亲黄尊 素惨遭杀害。他时常以吴王夫差自励。黄宗羲为人直爽,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对事情有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也不偏激躁进。黄宗羲 23 岁时,有人在皇帝面前举荐他作官,他力辞不就,因为他看到当时朝政一天不如一天,异常愤懑,所以不愿出来做官。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上升。黄宗羲保护着自己的老师刘宗周昼伏夜行,到处躲避,不愿去南京小朝廷任职。清廷曾要招降刘宗周,有着民族气节的刘宗周绝食13天,壮烈殉难。刘宗周死后的第二天,浙江人民掀起反抗清廷的武装斗争。 黄宗羲听到这个消息,成立“ 世忠管” 。尽管清兵十倍于义军,而起义军仓促编成, 毫无作战经验,半年之后,被迫退入深山,展开游击战争。后来,黄宗羲等在宁波起义,又遭到失败。各地反清斗争也相继失败,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得已巩固。黄宗羲看到大势已去, 这才退隐乡间,专门著书和讲学。清朝统治者统一中国后,对有名望的明朝遗民采取了怀柔政策,曾经多次征黄宗羲做官,他力辞不往。黄宗羲学问渊博,与孙奇逢,李禺页并称三大儒。他反对空谈,注重“实学” 。要求学生多读书,严格规定,凡是跟从他读书的学生,必须先通六经;他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问,也就是对社会政治有实际意义的学问,并把学到的知识贯彻到行动中去。黄宗羲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多学科上,而以史学最为突出。他勤于史 料的搜求,不作无据文章,注意历史志表,著作条理精密,体例严谨,开了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 爱国学者民主先声 黄宗羲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 他总结 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写成了《明夷待访录》。他打破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对君、臣、民之间的关系的传统看法,明确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在这一著作里,黄宗羲大胆揭露了秦汉以来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对封建制度的罪恶提出了控诉,激烈反对暴君专制。他认为,秦汉以后的君主,被臣民看作“冠仇” ,称为“独夫” ,都是应当的。他提出理想中的政治是“ 天下为主,君为客” ,理想中的君主应该是,“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黄宗羲还提出了“君臣共治”的设想。臣应该“以天下为事” ,应该是君主的“师友” ,不应该做君主私人的奴仆。 他还强调君臣都要“以天下万民之事”为己任。 “杀其身以事其君”的传统道德观念,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只有废除封建专制的“一定之法” ,才能产生合理的,为了万民百姓的法律。 黄宗羲还提出扩大学校的职权,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说是我 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议会的思想。 黄宗羲的上述民主观念集中体现在他 54岁写成的 《 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时为 1663 年(清康熙二年) 。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实质上正 是这种转变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思想的反映,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黄宗羲在这一杰出的著作中, 提出了一个战斗的启蒙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 这一著作可以与法国卢梭的《民约论》相媲美,而此书比《民约论》还早30余年,它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部引人 注目的著作。另外,黄宗羲怀提出了“ 工商皆本”的主张,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和商业。农、工、商都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力量,只有寄生虫才是末。
这种观点早在 300 年前就提出,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在教育上,黄宗羲提出应 当废止八股取士的办法。在经济思想上,他极力主张“天下为公” 。黄宗羲的这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主张,在当时来说是十分进步的,虽然当时不可能实现,但对 200 年后的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0-25 00:22回复
    黄宗羲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晚年的著 作《 明儒学案》里。他主要反对宋儒“ 理先于气”之说,宣扬“ 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 观点。但同时他又宣扬“ 一切皆心” ,认为世界是气的世界,又是心的世界,心才是最高的 实体。他坚决反对“ 理在心外”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黄宗羲的哲学思 想虽然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但他的唯物主义仍受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很深。
    《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学术史、哲学史著作,黄宗羲 60 岁之后开始著 述研究,于 66 岁时完成。 《明儒学案》 ,开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对后世影响巨大。《明儒 学案》完成之后,黄宗羲又接着从事《 宋元学案》的撰写。1695 年秋夜,黄宗羲在书房里 写作,不幸受了风寒, 《宋元学案》还没有写完,他就与世长辞了,享年 68 岁。未完稿的 《宋元学案》 后来由他的学生全祖望整理续成。 黄宗羲博览群书, 知识兴趣广泛, 对于天文、 算术、历律、经史百家以及道、佛的书,无不涉猎。他的著作颇丰,后人编有《黄梨洲文 集》 。黄宗羲是一位有气节的爱国学者,明朝灭亡后,坚决不做清朝的官,而集中精力于学 术著作,且成就卓著。黄宗羲一生的政治活动、思想理论和学术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清代以 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0-25 00:36
    回复
      再来看看~~~


      IP属地:浙江3楼2015-03-20 18:40
      收起回复
        黄路粉已阅。
        明清唯黄顾王也。


        5楼2017-06-16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