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家子
大概是十年前,这个小区搬进来一家人家,操河南口音,老少三代。我上班那些年很忙,无暇关注他们,这几年闲了下来,和他们有了接触。有时便和他们套套近乎,拉拉家常,大体上知道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他们来的时候很穷,因为和物业的人有亲戚关系,在小区全封闭的自行车棚里搭建了两间小屋住了下来。家里六口人,老两口近七十岁了。十年来,男的一直在打扫小区卫生、运送垃圾,女的在车棚里看车子,照看两个小孩。小两口已四十出头,男的是倒插门的姑爷,一直做着收废品的营生,干得有滋有味,看来能赚些钱。女的在附近小厂子打工,收入不高,但很稳定。
老两口不太愿意主动与人说话,不得已说话时也总是低眉垂目,问一句答一句,不很自在。我和那姑爷打交道多,常有些纸夹等废品卖给他。时间长了,形成了默契,废品攒多了,在地下室门口一放,他见着就拉走。过两天想起来就给俩钱,忘了也就拉倒了,权当咱扶贫了。
前些日子,听说他们买了房子,小两口带着孩子搬进去住了。老两口没去住,有的说是舍不得车棚里的两间小屋,还有的说是舍不得丢下看车子的活计。昨天,我看见车棚门前挂起了好几个大红灯笼,看来他们是要在这迎接新年的到来,企盼在新的一年,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大概是十年前,这个小区搬进来一家人家,操河南口音,老少三代。我上班那些年很忙,无暇关注他们,这几年闲了下来,和他们有了接触。有时便和他们套套近乎,拉拉家常,大体上知道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他们来的时候很穷,因为和物业的人有亲戚关系,在小区全封闭的自行车棚里搭建了两间小屋住了下来。家里六口人,老两口近七十岁了。十年来,男的一直在打扫小区卫生、运送垃圾,女的在车棚里看车子,照看两个小孩。小两口已四十出头,男的是倒插门的姑爷,一直做着收废品的营生,干得有滋有味,看来能赚些钱。女的在附近小厂子打工,收入不高,但很稳定。
老两口不太愿意主动与人说话,不得已说话时也总是低眉垂目,问一句答一句,不很自在。我和那姑爷打交道多,常有些纸夹等废品卖给他。时间长了,形成了默契,废品攒多了,在地下室门口一放,他见着就拉走。过两天想起来就给俩钱,忘了也就拉倒了,权当咱扶贫了。
前些日子,听说他们买了房子,小两口带着孩子搬进去住了。老两口没去住,有的说是舍不得车棚里的两间小屋,还有的说是舍不得丢下看车子的活计。昨天,我看见车棚门前挂起了好几个大红灯笼,看来他们是要在这迎接新年的到来,企盼在新的一年,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