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谱要领: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二桥上势,里帘必争。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步法——钩、针、弹、踢。脚法——寸、拐、撩、杀、踩。拳谱口诀: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膊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摆放有威 打须有势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底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敌压三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念头主守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后紧 再紧后松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于外 一点精神反复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标圈伏绑 困刮耕摊 可从中破 困手横拦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中间绑起 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先成后化 先化后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咏春拳是中国武术门派之一,五十年代由叶问带来香港,从七十年代开始,由梁挺首先带往德国,从此在欧洲快速发展,为多国特警所采用的拳术。咏春拳术以一套实际拳术战斗理论为主,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前辈们进而设计了一套由浅入深的训练系统,由单纯的静态气功及手部动作开始,直至意念反应全身总体运动为止。除了真正可以用于攻防之用,及至其训练“黐手”阶段,由于是练习自然反应,不要硬套次序招式,更加使人感到兴趣。所以凶猛的咏春拳术训练可以上擂台比赛,而一般训练亦可视作长期强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