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yoliagoo (哥特洛丽塔),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Dec 20 21:19:37 2014)
一 、不救火的美国消防队
2011年12月,美国田纳西州一户居民在拨打911火警电话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因为您没有缴纳消防年费,消防队不会拯救您的房子”。按照过去20年的惯例,田纳西州南富尔顿市向此地居民征收每年每户75美元的消防费,只有缴费居民才能得到灭火服务。在此次事件中,当火灾可能殃及邻居的时候,消防队立刻出动灭火,保卫了那些缴纳过消防费的住房。但即便最初报警家庭提出立刻支付消防费的建议,消防队依然拒绝提供消防服务,坐视他们的房子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兼顾公益事业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职业,消防队员一直是美国各种文艺作品中典型正面形象的来源,好莱坞有数十部电影以消防队员为正面主角。911事件之后牺牲巨大的救援工作更是把美国消防行业的社会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在这次“见火不救”事件中,这个传统的“英雄行业”声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消防员协会都不得不出面谴责富尔顿市消防队的行为,以挽回一部分公共形象。
不过,在一片谴责声中,并非不存在支持消防队的行为的声音。辩护者指出,此次火灾区域并非富尔顿市消防队的传统负责区域,只是因为本地没有组建消防队,居民才需要付费给富尔顿市消防队,购买消防服务。如果允许不缴费的家庭得到灭火服务,势必会鼓励不缴费行为的泛滥,进而影响消防队的经费,导致正常缴费的家庭无法得到足够的消防力量。当地有居民宣称:“这个世界充满了白吃白喝的人和忘恩负义的人,他们无权寻求消防队员的帮助”。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个新闻主持人甚至公开说“若想制止某些人“蹭吃蹭喝”的行为,就要有更多这样的事情(见火不救)发生”。
类似的争论也爆发于中国的网络和平面媒体。大部分网民从生活常识出发,坚持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拒绝救火,但也有少数新闻评论对这种行为高声赞美:“这种一板一眼的做法,同样也意味着公共服务部门对纳税人负责,对“衣食父母”所授予自己的权力负责,知道市民是主人,自己只不过是“差人”,这种意识的根深蒂固,有助于规范公共服务部门的权力和义务,角色与职责,避免对权力的滥用,和对纳税人税款的任意靡费,从个案上看有诸多不近情理之处,但从大局看,其实是利多于弊的……这种“办案收钱”的做法虽然“吃相难看”,却可以促使市民养成珍惜公共资源的良好习惯……对于“画地为牢”的是非见仁见智,其弊端和教训也应得到充分总结,但北美公共服务部门对责、权、利的清晰认识,和对纳税人、税款及纳税人所赋予权力的负责态度,却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在中国和美国,争论双方的理论阵营都比较相似。持无条件救火观念的人觉得消防队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伦理,也导致了社会财产的损失。消防队的辩护者则从社会服务的成本着眼,指出消防队不能及时得到财务支持是更大的社会损失。既然保险公司不可能在出车祸的前夕再出售汽车保险,就不能指望消防队也为没有提前缴费的客户救火。双方各执一词,貌似在逻辑上都没有明显漏洞。因此,对这个问题做出判断必须从更深入的制度比较层面来考虑。
标 题: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Dec 20 21:19:37 2014)
一 、不救火的美国消防队
2011年12月,美国田纳西州一户居民在拨打911火警电话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因为您没有缴纳消防年费,消防队不会拯救您的房子”。按照过去20年的惯例,田纳西州南富尔顿市向此地居民征收每年每户75美元的消防费,只有缴费居民才能得到灭火服务。在此次事件中,当火灾可能殃及邻居的时候,消防队立刻出动灭火,保卫了那些缴纳过消防费的住房。但即便最初报警家庭提出立刻支付消防费的建议,消防队依然拒绝提供消防服务,坐视他们的房子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兼顾公益事业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职业,消防队员一直是美国各种文艺作品中典型正面形象的来源,好莱坞有数十部电影以消防队员为正面主角。911事件之后牺牲巨大的救援工作更是把美国消防行业的社会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在这次“见火不救”事件中,这个传统的“英雄行业”声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消防员协会都不得不出面谴责富尔顿市消防队的行为,以挽回一部分公共形象。
不过,在一片谴责声中,并非不存在支持消防队的行为的声音。辩护者指出,此次火灾区域并非富尔顿市消防队的传统负责区域,只是因为本地没有组建消防队,居民才需要付费给富尔顿市消防队,购买消防服务。如果允许不缴费的家庭得到灭火服务,势必会鼓励不缴费行为的泛滥,进而影响消防队的经费,导致正常缴费的家庭无法得到足够的消防力量。当地有居民宣称:“这个世界充满了白吃白喝的人和忘恩负义的人,他们无权寻求消防队员的帮助”。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个新闻主持人甚至公开说“若想制止某些人“蹭吃蹭喝”的行为,就要有更多这样的事情(见火不救)发生”。
类似的争论也爆发于中国的网络和平面媒体。大部分网民从生活常识出发,坚持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拒绝救火,但也有少数新闻评论对这种行为高声赞美:“这种一板一眼的做法,同样也意味着公共服务部门对纳税人负责,对“衣食父母”所授予自己的权力负责,知道市民是主人,自己只不过是“差人”,这种意识的根深蒂固,有助于规范公共服务部门的权力和义务,角色与职责,避免对权力的滥用,和对纳税人税款的任意靡费,从个案上看有诸多不近情理之处,但从大局看,其实是利多于弊的……这种“办案收钱”的做法虽然“吃相难看”,却可以促使市民养成珍惜公共资源的良好习惯……对于“画地为牢”的是非见仁见智,其弊端和教训也应得到充分总结,但北美公共服务部门对责、权、利的清晰认识,和对纳税人、税款及纳税人所赋予权力的负责态度,却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在中国和美国,争论双方的理论阵营都比较相似。持无条件救火观念的人觉得消防队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伦理,也导致了社会财产的损失。消防队的辩护者则从社会服务的成本着眼,指出消防队不能及时得到财务支持是更大的社会损失。既然保险公司不可能在出车祸的前夕再出售汽车保险,就不能指望消防队也为没有提前缴费的客户救火。双方各执一词,貌似在逻辑上都没有明显漏洞。因此,对这个问题做出判断必须从更深入的制度比较层面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