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之剑吧 关注:59,388贴子:5,545,118
  • 5回复贴,共1

转一篇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信人: myoliagoo (哥特洛丽塔),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Dec 20 21:19:37 2014)
一 、不救火的美国消防队
2011年12月,美国田纳西州一户居民在拨打911火警电话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因为您没有缴纳消防年费,消防队不会拯救您的房子”。按照过去20年的惯例,田纳西州南富尔顿市向此地居民征收每年每户75美元的消防费,只有缴费居民才能得到灭火服务。在此次事件中,当火灾可能殃及邻居的时候,消防队立刻出动灭火,保卫了那些缴纳过消防费的住房。但即便最初报警家庭提出立刻支付消防费的建议,消防队依然拒绝提供消防服务,坐视他们的房子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兼顾公益事业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职业,消防队员一直是美国各种文艺作品中典型正面形象的来源,好莱坞有数十部电影以消防队员为正面主角。911事件之后牺牲巨大的救援工作更是把美国消防行业的社会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在这次“见火不救”事件中,这个传统的“英雄行业”声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消防员协会都不得不出面谴责富尔顿市消防队的行为,以挽回一部分公共形象。
不过,在一片谴责声中,并非不存在支持消防队的行为的声音。辩护者指出,此次火灾区域并非富尔顿市消防队的传统负责区域,只是因为本地没有组建消防队,居民才需要付费给富尔顿市消防队,购买消防服务。如果允许不缴费的家庭得到灭火服务,势必会鼓励不缴费行为的泛滥,进而影响消防队的经费,导致正常缴费的家庭无法得到足够的消防力量。当地有居民宣称:“这个世界充满了白吃白喝的人和忘恩负义的人,他们无权寻求消防队员的帮助”。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个新闻主持人甚至公开说“若想制止某些人“蹭吃蹭喝”的行为,就要有更多这样的事情(见火不救)发生”。
类似的争论也爆发于中国的网络和平面媒体。大部分网民从生活常识出发,坚持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拒绝救火,但也有少数新闻评论对这种行为高声赞美:“这种一板一眼的做法,同样也意味着公共服务部门对纳税人负责,对“衣食父母”所授予自己的权力负责,知道市民是主人,自己只不过是“差人”,这种意识的根深蒂固,有助于规范公共服务部门的权力和义务,角色与职责,避免对权力的滥用,和对纳税人税款的任意靡费,从个案上看有诸多不近情理之处,但从大局看,其实是利多于弊的……这种“办案收钱”的做法虽然“吃相难看”,却可以促使市民养成珍惜公共资源的良好习惯……对于“画地为牢”的是非见仁见智,其弊端和教训也应得到充分总结,但北美公共服务部门对责、权、利的清晰认识,和对纳税人、税款及纳税人所赋予权力的负责态度,却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在中国和美国,争论双方的理论阵营都比较相似。持无条件救火观念的人觉得消防队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伦理,也导致了社会财产的损失。消防队的辩护者则从社会服务的成本着眼,指出消防队不能及时得到财务支持是更大的社会损失。既然保险公司不可能在出车祸的前夕再出售汽车保险,就不能指望消防队也为没有提前缴费的客户救火。双方各执一词,貌似在逻辑上都没有明显漏洞。因此,对这个问题做出判断必须从更深入的制度比较层面来考虑。


IP属地:江苏1楼2014-12-21 13:06回复
    二、 援助逃票者的中国救援队
    2010年12月,十几名上海复旦大学生自行组团去黄山旅游。为了逃票进山,旅游团私自进入未开发的旅游区域,深夜在险峻的山路上迷路被困,被迫拨打110求援。当地警方连夜派出搜救队伍,在付出一名警官牺牲的代价后救出了旅游团。除了少许罚款外,并未向旅游团收取额外的服务费用。
    这起事件同样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大学生旅游团不是黄山地区的居民,没有向当地税务机关缴纳过一分钱的税款,甚至没有向当地政府拥有的旅游产业缴纳门票费用,自行选择了一条险峻的山路通行。比起田纳西州的火灾事主,当地警方更有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代价巨大的公共服务。然而,当地警方明确表示,救人是警察的责任。虽然旅游团有违规行为,但警察决不能见死不救,再有类似事件,警察还会出动救人。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自从“驴友”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开始流行,几乎每个月都可以看到当地警方救助受困旅行者的新闻。黄山事件只是因为牺牲的警官和逃票行为才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对于中国地方警方来说,旅行者的不理智行为,以及外地人的身份都不构成拒绝救助的理由。“有警必出”是高于收费问题的行事准则。
    类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灭火是消防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消防战士必须立即赶赴火场,迅速组织力量排除险情,救助遇险人员,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IP属地:江苏2楼2014-12-21 13:08
    收起回复
      2025-08-15 02:11: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 、西方:纳税人才是人
      中美的公共服务机关在类似情况下采取了不同的行事方式,不仅是一个行事习惯的原因,制度性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国家机构的起源和法理基础。
      当代西方国家体系的起源在南欧和波罗的海商业城邦,这些城邦由少数大商人垄断政治权力,在工商业税中取得维持国家运行的财政基础,同时也为商业行为提供保护与便利。接下来,商人政权/税收的组织方式从南欧转移到西北欧的荷兰和英国,帮助荷兰和英国确立了早期的全球霸权。在大航海时代和全球化的震荡中,法、德、美等国也建立了类似的制度。最后这套体系激发出工业革命,用工业的力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从这个脉络来看,现代西方国家的起源是商团,公共服务应该被视为商业行为。
      商业行为必须有费用的交割才能生效。对于公共服务而言,这个“费用”就是税收。所以西方体系的支持者津津乐道于“纳税人”的称呼。认为这个称呼体现了西方体系的“社会契约精神”。不过,契约不会为缺乏付款能力的客户服务,在欧美统治世界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无力纳税的大多数平民完全持无视态度。
      比如美国就曾以“不纳税”的理由把印第安原住民排除到国家体系之外,任意剥夺。英国在1832年改革之后,依然规定只有每年付得起10英磅租金或是有50英镑土地收入的人才有投票权(19世纪早期的英镑可以折算为8克的金币)。这直接导致了95%的人口被排除到了选民行列之外。直到20世纪世界大战时代,为了动员底层人口当兵,西方才开始逐渐推行普选权。穷人用生命“纳税”,才得到了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待遇。从欧洲到日本,兵役在多种语言里的称呼就是“血税”。


      IP属地:江苏3楼2014-12-21 13:09
      回复
        五、中西制度竞争
        以商业精神组织公共服务和基于身份提供公共服务的差别,或者说中美政府运行模式的区别,可以总结为一个通俗的标准——要不要事事签了合同再做?要不要事事按合同来?
        对于个人而言,依据任何逻辑来待人接物都是个人自由。认同“亲兄弟明算账”的精明人和行事豁达,不拘小节的厚道人都是社会的常态。不过,对于公共机构而言,以何种运行模式为主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运行效率,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竞争力。
        在农业社会,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千年不变,除了少数游牧民外,绝大多数人口都必须参与稳定、简单的农业经济来养活自己。所以这样的社会不需要反复签订契约,只要根据农业社会的通例,进行简单的交换,接受简单的公共服务,就可以保持生存,保持社会的稳定性。这就是农业社会不需要反复谈判,不需要复杂的“社会契约”。或者说,传统的文化结构、农业国家的稳定结构本身就是一份“长期有效”的“社会契约”。
        历史进入近代,海运沟通了全球,上百的新经济部门打破了农业经济的垄断地位。以千万计算的移民在各个大洲之间穿梭,开发了一个个国家甚至整块大陆。整个人类社会都必须用新的生活模式来替代稳定的传统社会。
        为了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商业精神和频繁签订的社会契约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跟上工业时代的步伐,既解决了新型社会模式的构建问题,也解决了公共服务的成本问题。西欧和日本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而那些坚持传统社会模式的国家,如中国、土耳其则被时代甩下,从举足轻重的大国变成了落后国家。
        对于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来说,人口来自世界各地,带着各自的传统和生活习惯。数千万移民要在一片荒原上用几代人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工业社会,如果不用无数的契约和谈判来建立新秩序,就只有一个结局——内战。从这个角度说,内战以来的美国以纯粹的商业模式立国,以税收和社会契约来提供公共服务的确有其道理。在这个迫切的压力下,美国变成了最适应新的工业时代的国家,进而成为称霸地球一个世纪的工业霸主。


        IP属地:江苏5楼2014-12-21 13:12
        回复
          ~~~~~~~~~~~~~~~~~~~~~~~~~~~~~~~~~~~~~~~~~~~~~~~~~~~~~~~~~~~~~~~~~~~~~~~~~~~
          发信人: MaryJane (M.J.),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Re: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Dec 20 22:27:25 2014)
          这篇文章根本上还是想证明中国制度优势的,最后还是揪住美国消防队不出的这个特例,说是人家是按照“市场契约”办事,所以落后。
          其实文章最前面也说了,消防队是因为失火区域并非其管辖区域才没出警,根本不是因为人家什么事情都要签合同。那些属于消防队管辖的居民,每年当然是不用和每个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分别签订协议的。
          其实想想就知道美国的先进,人家那么多人均GDP服务还能比不上中国吗?救房子失火(新闻报道中没有人因此葬生火海)不是救人,如果是有中国游客跑到美国去玩,而且也逃票了,美国就不出警救人?这是不可能的(想想人家怎么对待急救病人)。当然了,救出来以后会依法做出处罚,而不是放任这样的行为。
          ~~~~~~~~~~~~~~~~~~~~~~~~~~~~~~~~~~~~~~~~~~~~~~~~~~~~~~~~~~~~~~~~~~~~~~~~~~~~
          发信人: geminifanta (芬达是小伙子,不是叔!),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Re: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Dec 21 04:37:59 2014)
          其实所有的“公共服务”都不是“免费”的是不?
          毕竟“政府”不是无米也能做饭的巧妇
          大家享受“公共服务”,或者直接交钱,或者间接交税,或者间接承受通货膨胀
          只有一条真理,那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本文所述的区别,更像是公共服务的政治态度是偏“左”还是偏“右”。偏“左”更倾向于结果平等,过程不公平;偏“右”更倾向于过程公平,结果不平等。一句话:税收转移支付的规模、范围和程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这个“左”和“右”的个人喜好,从左到右连续“标尺”上选取自己的那一点。
          除了过于极端的“左”或“右”,其余任何倾向方向和程度的喜好,都是无所谓对错的。
          感觉中国人总体上偏左一些,而美国的立国精神之本却是右派。民主党也并非左派政党,仅是没有共和党那么右而已。
          选择偏右除了信奉个人奋斗和自己为自己负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的权力、自律以及效率的不信任。
          从这个意义讲,对政府貌似并不非常信任的中国人却对社会福利政策态度总体偏左,也算是够矛盾的。
          ~~~~~~~~~~~~~~~~~~~~~~~~~~~~~~~~~~~~~~~~~~~~~~~~~~~~~~~~~~~~~~~~~~~~~~~~~~~~~~
          发信人: zeliwin (马恩列斯毛卡金),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Re: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Dec 21 10:18:30 2014)
          我就不懂了,复旦的同学是景区出面救援的吗?明明是公共权力部门啊,对于公共权力部门我们缴税了,你为什么不出警?
          另外,文中满满的都是契约精神,这当然值得赞扬,但是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契约双方对自己的义务权利都清楚明白的情况下的,党国目前还只停留在拿钱阶段,至于什么时候能明白告诉我们钱去哪了干了些啥之前,契约这种东西都是扯淡。
          ~~~~~~~~~~~~~~~~~~~~~~~~~~~~~~~~~~~~~~~~~~~~~~~~~~~~~~~~~~~~~~~~~~~~~~~~~~~~~~
          发信人: NCliansha (虚无双T),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Re: 一桩火灾折射出的中美经济竞争 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Dec 21 12:11:01 2014)
          天朝的统治还属于“王道”统治,我们只需要安安稳稳的做个顺民就可以了。
          朝廷提供服务了,就赶紧叩谢天恩,没提供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美国的体系和当年“赏金猎人”的时代没什么本质区别,大伙撺掇一块,弄个政府,弄一套公共服务体系,规矩是大伙定的,政府拿钱干活---敢怠慢老子开除了你。
          遇到不爱交钱、蹭大伙便宜的,那就看大伙怎么想了。
          ~~~~~~~~~~~~~~~~~~~~~~~~~~~~~~~~~~~~~~~~~~~~~~~~~~~~~~~~~~~~~~~~~~~~~~~~~~~~


          IP属地:江苏7楼2014-12-21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