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187贴子:511,234
  • 15回复贴,共1

关于圣诞节这个事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圣诞节这个事儿,竟然还整出崇洋媚外来了!我虽然不过什么圣诞节,但我真觉得就个圣诞节学校真没必要上岗上线。这么整让我感觉完全丧失了一个学府对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与尊重。作为一所学府,应有包容一切文化的胸襟,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我们的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能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难道其魅力与博大精深还吸引不到学生的兴趣吗?用这种强迫的方式让我感觉教育者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丧失信心!在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那种脆弱的民族主义感情,这不应该是一个传承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古国的态度,我们应是从容、自信而又大度雍容,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信。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走了出来,开始怀疑过去,开始师夷长技,开始否定,从否定政治制度到否定文化、否定宗教信仰。这是我们整个民族在那个年代的一次深刻反省,这是我们的进步,我们的前辈们走出了固步自封,开始着眼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发现了“师夷”并不能解决我们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图重新架构我们新的文化价值,然夷不足法,则返求之!试图再一次从老祖宗那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真言、妙法,我们开始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希冀能从故纸堆找出解决我们当下文化困境的良方。可以说,这是我们整个民族又一次的深刻反省,从迷信夷技中走出来的一次反省,这是我们的又一个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对不能摒弃我们辉煌的传统文化,也摒弃不了、割舍不开,但我们的伟大复兴并不是复古,我也不相信所有的新问题古圣贤就能解决得了,从故纸堆里头就能找出解决我们面临的文化困境,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的伟大复兴并不是要走老路,我们重拾传统也绝不是要去走老路,而应该是包容、吸收!对历史与外夷,更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新的道路,无成法可依、无成规可循,历史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但绝非复古,也绝不是要照本宣科的走老路,历史早已证明,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了!现在,我们国家、民族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当此深刻变革之时,我们更要以包容的心态,借鉴、吸收一切有助于我们社会深刻变革的因子,走出一条全新的复兴之路。一切社会变革总是先从文化意识开始,所以我们的文化教育更要抱持包容的态度,吸收新鲜血液,为我们社会的深刻变革孕育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变革的土壤。所以我们的社会变革必将以文化为先,我们必需更包容、更自信,思想文化界要有包容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的胸襟和气魄。文艺复兴将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将涵盖古今、囊括中外,再现汉唐之时纳八方来宾的浩博和开放。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我们文化界更要做到: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IP属地:山西1楼2014-12-26 19:12回复


    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2楼2014-12-26 20:11
    回复
      其实中国人的圣诞节,就是花钱节,完全是由商家炒作出来的一个概念,和外国人基于传统文化的圣诞节毫无共同点。
      而且,中国人似乎要把所有的节日都变成花钱节,文化内涵越来越少,所谓过节,只是在一年中的某一天,疯狂地买回一堆带有节日符号的促销商品。
      所以,中国不会被西化,也不会回到传统。无论中外,传统文化的真正敌人,是商品化。


      IP属地:江苏5楼2014-12-27 08:14
      收起回复
        所以,最紧要的不是争论哪个节日更好,最紧要的是告诉人们,节日不应该在商场过,而是应该待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过。


        IP属地:江苏6楼2014-12-27 08:33
        回复
          判断一个节日对你来说是不是传统,很简单。只需要设想一下,在没有商业环境的情况下,你能不能过好这个节日。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起源于商业社会之前的农牧、渔猎时代,都能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完成。你会写对联吗?


          IP属地:江苏7楼2014-12-27 08:39
          收起回复
            我相信外国的老头老太太也一定知道商业化之前的圣诞节怎么过。圣诞树是要老头子亲自去树林里砍的,给孩子的礼物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中国人给孩子压岁钱一样。团圆饭也是一定要吃的,而且必须有鹅。而且还一定要去教堂参加圣诞活动,正如我小时候过年,要在家里每一个神位前上香磕头,宗教性也是节日的一部分,没有信仰的享乐是堕落的。。。。。
            这么一琢磨才发现,如今在商业社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过什么节都是瞎胡闹。。。。。


            IP属地:江苏9楼2014-12-27 08:52
            回复
              商场取代了家。我在北京西单商场前看到高大的许愿树,那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用彩色的纸片把它糊的满满的,还会在各种制作粗糙的大型装置前留影,就好像背景是啥名胜古迹,一脸的兴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2-29 09:33
              回复
                神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2-30 09:07
                回复
                  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点,我发现我们在面对历史、面对文化的时候,总是以一种局外人来评断,没有把我们自己放在其中。什么意思呢?我们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在潜意识中我们总是把历史、文化看成是过去的东西才叫历史、才叫文化,我们有时候把文化跟传统文化等同起来了。其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历史是过去也是现在,文化也一样,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所以我们有时候感觉不到,或者说不能明显的感受到当下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只能明显的感受到已经成型的、过去创造的文化。我们要知道,我们本身的存在就是在创造历史,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行、我们的信仰也正是在创造我们自己生存时代的文化。正是因为我们在无意识中将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时代的割裂,所以我们在面对新的事物、新的思想的时候,我们很挑剔,我们忘记了我们自己也正在创造历史、积淀文化,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元素、新事物、新思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迫自己去了解诞生这个元素的初始呢?我们面对新事物、外来事物为什么一定要照搬呢?我们本身就是创造者、缔造者、参与者,只要这个元素来到我们的土地,谁能确定我们不能以这个元素为引子发展、创造出更多、更辉煌的东西?这样的元素更多一点、更丰富一点,我们难道就创造不出更辉煌的文化元素吗?要知道,我们自己就是历史的参与者,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何必因为现在我们不了解这个元素的本来面貌而拒之千里呢?我们的伟大复兴并不是搞拼图组合,那样即使我们把全世界文化原味的组合起来,那也成不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新元素来激活我们的文化、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文化、创造自己生存时代的文化。正如一只马镫的出现,改变了世界历史一样。所以说,我们并无必要因苛责我们不了解这个新元素的本来面貌而拒之门外。


                  IP属地:山西12楼2014-12-31 10:46
                  回复
                    基督徒自然要过圣诞节,这和佛教徒伊斯兰教徒过宗教节日没有什么不同。
                    至于不信基督教的人们嘛,自便(盲目崇洋的就算了),想过就过,想给自己找个名头休息和娱乐也无不可。
                    还有就是为了赚钱的商家,呵呵,借个名头赚钱罢了。
                    至于上纲上线,政治目的而已。
                    说句老实话,现在我们吃的用的很多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还不说有一大帮想留学和移民的,有些运动搞得太过火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13楼2014-12-31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