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免费培训残疾人、安排残疾人就业……近年来,我市以改善残疾人状况为目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科学规划,营造氛围。我市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考评内容,严格考核和专项督导,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残疾人基层组织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国助残日”、“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蔚然成风,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捐赠、发放救济物品累计价值达780万元,捐赠轮椅3.1万辆,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招募注册志愿者4.6万名,涌现出付燕、程武超、杨国峰、张付省、明平景、庞春洋等一批扶残助残模范。车站、银行、商场等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有明显改观。“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
自立自强,典型带动。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群山说,我市有94.48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市居民家庭的56%,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只有71%,
近50%未就业的残疾人靠家庭或亲属供养。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农村残疾人努力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积极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勤劳致富。城镇残疾职工珍惜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敬业奉献,为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涌现出了陈鹏宇、徐霞、刘红林、王春祥、徐林华、费从恒等一批自强模范。
突出重点,培育特色。我市把残疾人就业培训持续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免费培训残疾人7万人次,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共安排残疾人就业4.2万人;通过开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创建,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家庭3988户,残疾人月工资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基本达到了脱贫致富目标。
全民向善,扶危救困。经过扎实工作,城乡特困残疾人纳入了低保和五保救助、救济范围,2394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救助;通过积极帮助残疾人参加“新农合”,19万多名残疾人免费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保障。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我市共完成白内障复明免费手术4.8万例,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通过落实“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计划,为6490名低视力残疾人配备助视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286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743名。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摆脱困扰、迈向小康的希望。
张群山说,今后五年,将把解决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让残疾人紧紧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真正让他们过上“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康复有条件、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的幸福生活。
科学规划,营造氛围。我市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考评内容,严格考核和专项督导,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残疾人基层组织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国助残日”、“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蔚然成风,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捐赠、发放救济物品累计价值达780万元,捐赠轮椅3.1万辆,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招募注册志愿者4.6万名,涌现出付燕、程武超、杨国峰、张付省、明平景、庞春洋等一批扶残助残模范。车站、银行、商场等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有明显改观。“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
自立自强,典型带动。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群山说,我市有94.48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市居民家庭的56%,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只有71%,
近50%未就业的残疾人靠家庭或亲属供养。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农村残疾人努力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积极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勤劳致富。城镇残疾职工珍惜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敬业奉献,为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涌现出了陈鹏宇、徐霞、刘红林、王春祥、徐林华、费从恒等一批自强模范。
突出重点,培育特色。我市把残疾人就业培训持续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免费培训残疾人7万人次,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共安排残疾人就业4.2万人;通过开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创建,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家庭3988户,残疾人月工资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基本达到了脱贫致富目标。
全民向善,扶危救困。经过扎实工作,城乡特困残疾人纳入了低保和五保救助、救济范围,2394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救助;通过积极帮助残疾人参加“新农合”,19万多名残疾人免费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保障。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我市共完成白内障复明免费手术4.8万例,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通过落实“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计划,为6490名低视力残疾人配备助视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286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743名。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摆脱困扰、迈向小康的希望。
张群山说,今后五年,将把解决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让残疾人紧紧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真正让他们过上“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康复有条件、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