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道场吧 关注:34贴子:789
  • 3回复贴,共1

良因法师2015年6月份《禅林宝训》及《修行百颂》微博开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5.6.8

《禅林宝训》
佛鉴曰:
为道不忧,则操心不远。处身常逸,则用志不大。
古人历艰难,尝险阻,然后享终身之安。
盖事难则志锐,刻苦则虑深,遂能转祸为福,转物为道。
多见学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于是饰己之不能,而欺人以为智。强人之不逮,而侮人以为高。
以此欺人,而不知有不可欺之先觉。以此掩人,而不知有不可掩之公论。
故自智者人愚之,自下者人高之。
惟贤者不然。谓事散而无穷,能涯而有尽。
欲以有尽之智,而周无穷之事,则识有所偏,神有所困。故于大道,必有所阙焉。
(与秀紫芝书)
【演莲法师译文】
佛鉴慧勤禅师说:修行人如果对自己的道业毫不担忧,那就说明他的操守靠不住,向道之心亦不会久远。若是只想过着安逸的日子,那就可以知道他的志向并不大。古人学道历尽无数艰辛,备尝多少险阻,一旦道业成就了,然后才可以享终身之安逸。因此,事越是难行,就越需要鼓足勇气;越刻苦用力,思虑就越见深远。如此勇猛精进,便能转祸为福,转物为道。
每见近来许多学道的人,追逐外物竟忘了所学之道,正如背明而投暗。其实对教理一无所知,却偏要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使人以为他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别人都比不上他,处处高人一等。然而,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去欺骗人,自以为骗得很顺当,哪知道这世间尚有不可欺的先知先觉在;尽管可以用卑鄙的手段去掩人耳目,哪知道世间尚有不可掩盖的公正舆论在。因此自作聪明的人,别人只会认为他愚蠢。自己能谦卑退让一些,别人反而会把他当做高尚的人看待。
惟有贤达之士才不至那么愚蠢,他们认为世间的事物无穷无尽,千变万化,以个人有限的智慧想全面地去探索无穷的事物,只会使智识方面产生偏差,精神上受到困扰,而于大道便不能完全洞明而有缺漏。
赞曰:
虽说“禅”不离日用之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然非世俗之人所谓,放松身心即是禅。
将“禅”作为时尚者,岂知“语默动静体安然” 之意为何?
唯有学习,并努力参究般若之道,
并辅以“历艰难,尝险阻”之历练,能处处往道上会者,
方有明心见性,“转物为道”之日。
否则就只是“逐物而忘道”,若加以种种巧饰,终究是自欺欺人罢了!


1楼2015-06-08 10:24回复

    《修行百颂》
    56
    贪爱和嗔恨会显现,
    但它们应该如同鸟飞过一般不留痕迹,
    听瑞的人们啊,
    禅修的时候,不要执着于任何觉受。
    注:”听瑞”是西藏地名,即本论作者帕当巴尊者说法处
    赞:
    如同贪瞋痴的念头迷惑俗人;
    禅修中的快乐觉受,也往往使修行人酖染,而忘记修行的宗旨—希求解脱。
    但如仁波切所说:
    “这些觉受如同阳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显现。
    而执着于这些觉受,将如同追逐一道彩虹,
    希望能够把彩虹穿在身上,一般徒劳无益”。
    让心“如同鸟飞过一般不留痕迹”,穿越这彩虹般的幻境吧!


    2楼2015-06-08 10:26
    回复
      2025-08-06 00:02: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15.6.14

      《修行百颂》
      57
      未来的究竟身如同太阳的核心,
      听瑞的人们啊,
      它的光耀明性是没有盈亏的。
      注:”听瑞”是西藏地名,即本论作者帕当巴尊者说法处
      赞:
      所谓“未来的究竟身”, 是指我们众生本具,与诸佛无二无别的清净法身。
      现在虽然烦恼重重,恶业无尽,但我们自性法身的光明,却不曾有所减损。
      如仁波切所说:
      “了悟心的本质,如同智慧之阳生起,穿透无明之暗夜。
      黑暗在一刹那之间消散,阴影无所遁形” 。
      因此,在此多忧苦的世界中,多忆念我们法身自性的光明,而不随烦恼而转吧!


      4楼2015-06-15 10:10
      回复
        2015.6.21

        《修行百颂》
        58
        念头像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般来去,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所谓的得失。
        注:”听瑞”是西藏地名,即本论作者帕当巴尊者说法处
        赞: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现代人”得失”心越来越强烈。
        但就如同仁波切所说:
        “我们相信有个称为“我”的实体,
        以及这个实体所产生的念头全都是真实的,
        并按照这些念头和情绪来行事,造作了善的或恶的业果。
        事实上,念头如同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小偷一无所获,屋主也一无所失。”
        如鸟游虚空,踪迹不可得;
        让心冲破无明的迷雾,遨游法性的虚空吧!


        6楼2015-06-23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