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矿区殖民站“格兰赛拉”——泰坦共和国与希格拉边境区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矿区采矿殖民站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偏僻站点,这个不起眼的采矿站到处都散发着“简陋”的气息:一颗被掏空的小行星,其表面镶嵌着四艘明显带伤的泰坦帝国涂装“卡库拉”级突袭舰作为重型防御火力平台,就连重要的早期预警工作也只是由三颗普通的同步轨道探测器担当,相对狭小的港区亦不繁忙,偶然才能看见一两艘民用小艇进出港口。唯一与往常不同的只有一点,一艘白色的大型货柜舰停靠在殖民站的外部接驳口上,这种长度几乎可以与希格拉主教级运输舰相媲美的货柜舰每过一年就会来一次,补充重要的食物、空气、水、燃料和来这里讨生活的劳动力,以及带走那些矿物资源和终于攒够了能够离开这里的资本的幸运儿。
自从泰坦帝国崩溃以来,原来属于帝国中心的广大区域被划分给了历经千辛万苦重返家园、并在泰坦共和革命派最黑暗的时刻伸出援手的库申遗民——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如假包换的希格拉人。一些原来居住在这些区域的泰坦帝国支持者来不及撤离到帝国保皇党势力仍然控制的少数边远区域,又无法在泰坦共和国的主流社会找到一席之地,不管你的信仰或是政见如何坚定,只要想生存就必须工作,这个采矿殖民站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毕竟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各样无可奈何的原因,世上是没有多少人会愿意长年身处深空的。
昏暗的小行星带里,一颗相对较小的行星表面的一部分突然开始快速的“憋”了下去,随后露出了一扇正常情况下绝对不应该存在的舱门,接着舱门打开,在舱内暗红色灯光的映照下,两艘小艇鱼贯而出,小艇上的姿态制御喷嘴微光闪烁,在虚空之中调转了头部,艇身两侧的外挂推进器短暂的进行了一轮喷射即重新关闭并被抛离,小艇表面五个部分迅速隆起膨胀,不足三秒之内即如同释放它们的母舰一般,将自己的外观伪装的如同一颗毫无特点的微型天体一般,这种希格拉海军特勤队所采用的伪装气球系统除了在外观上能够做到几乎以假乱真,气球内侧密布的管线系统也能快速高效的利用母舰收集的空间数据模拟伪装对象应该有的热源分布以及电磁波反射特征,除了极少数种类的探测预警装置,几乎没有人能够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两艘渗透艇分别搭载了特勤队行动编号分别为α和β的两支小队,现在这两艘满载希格拉最致命的猎人的小艇正处在关闭几乎所有系统,仅余被动探测器和定向传感系统尚在工作的状态,依靠着之前的外挂推进系统喷射留下的惯性,沿着早已计算好的轨道在空间中静静的向着格兰赛拉滑行。艇内唯一的光源来自于十六名特勤队士兵们的标准服头盔面罩发出的绿色荧光,多戈斯福勒马南和他的α队队员们此时都沉默无言,这次的行动目标诚然如登陆舰长所言:“不过是在一个装满猴子的罐头里把那些逗逼揪出来,然后让他们消失,我们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作为特勤队员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不可能轻视敌人,在任务进入登陆阶段之前,哪怕是一分钟的休整时间也是极其珍贵的,现在除了目前负责留守操舵,以备应对紧急情况的队员还在岗位上待机之外,所有人都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休息,在关闭了包括艇内生命维持系统、必须穿着装甲标准服的状态下,有时他们会需要坚持上数天甚至更长时间保持待机,气体和营养的补充可以依靠标准服左肩和舱壁连接的输送管线完成交换,除非在任务取消或是后备补给不足以支撑任务之前,他们就将像这样,如同装在棺材里的太空僵尸一般,养精蓄锐,准备给对手以致命的一击。
格兰赛拉作为一处偏僻的矿区,从来也没有迎来过绝大多数资源出产带的“黄金时期”而且就眼下的产量和储量来看,恐怕这个所谓的“黄金时期”也永远不会到来了,这也同时带来了两个消息:好消息是他们不必担心早已过时而且极端脆弱的早期预警系统会应付不了图拉尼人的劫掠,坏消息则是在这个没有前途也没有未来的贫瘠矿区,留下的人恐怕除了转行学北方图拉尼人做起打劫商船的勾当以外,也再无其它谋生之道了,对于曾经骄傲的泰坦人,这一切都是刻入骨髓的奇耻大辱,当然,都是拜可恶的库申人所赐!早已老旧不堪的同步轨道探测器反馈数据上突然出现了两颗被标记为外来物的灰色小点,预警系统尽职尽责的用黄色的标记提示管制员出现了异常情况,做为小行星带采矿殖民站,偶然被一些小型天体冲撞是很正常的情况,只需以反小行星炮塔射击,改变轨道即可,如果来袭天体过大,则需要派遣打击宇航器,甚至调动重型防御火力射击以人工干预来袭天体的轨道。
包裹在伪装气囊下的渗透艇内部,被动感应系统检测到有镭射瞄准反应,虽然因为渗透艇的特殊设计要求而没有被锁定时的“滴”声报警,但HUD仍然保有显示包括锁定镭射源的来向、类别、强度,以及提供一套备选的规避运动方案的功能,绿色荧光映照的操作室内蒙上了一层红色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