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个"人"的概念,以同非人的事物,如树、鹿、松鼠、鹰、空气或水区分开来。但是"人"也是一个应被超越的概念。它纯是由非人的因素构成的。如果你相信上帝首先创造了人,然后创造了树、果实、水和天空,你就不能同《金刚经》相一致了。《金刚经》教导我们说,人是由非人的因素构成的。没有树,人就不能存在;没有果实、水和天空,人也不能存在。
这样观想就是练习深入观察、体验实相和安住正念。你观察和接触任何一件事物,都要亲身体验,而不是从观念入手。人比其它物种更重要,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佛陀教育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他知道如果我们保护好树木,也就是保护了人类。我们必须以这样的觉悟来过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不是哲学。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和它们的孩子活得安适,我们迫切需要觉悟。人类可以为所欲为地消耗其它所谓非人的因素,这是一个愚昧的、危险的观念。吸进来,你深深地意识到你自己是个人;然后呼出去,触摸大地(一个非人因素),把它当做你的母亲。想像一下地表之下的河流。看看各种矿物。看看我们的母亲地球,我们所有人的母亲。然后抬起胳膊,再一次吸进来,体验一下树木、花草、果实、小鸟、松鼠、空气和天空这些非人的因素。当你的头顶戴着空气、太阳、月亮、星系、宇宙 这些为了使人类的存在成为可能而会聚到一起的非人因素时 你会看到所有这些因素正在进入你的体内,使你的存在成为可能。再一次吸进来,伸开你的双臂,体验一下你也在渗入其它因素之中。人类也是其它因素存在的助缘之一。
让我们一起看看"众生"这个概念。众生是有感觉的生物。非众生是没有感觉的物质。事实上科学家们发现要区分这两者的界限很困难。某些科学家无法断定蘑菇是动物还是植物。法国诗人拉马丁(Lamartine)曾经问非生物是否有灵魂,如果是我,我会说"是"。越南作曲家Trinh Cong Son说:"明天连岩石和卵石都会彼此需要了。"我们怎么能知道岩石不痛苦呢?自从原子弹落在广岛以后,那儿公园里的岩石们都死了,日本人把它们都搬走了,并安置了一些活岩石进来。
在大乘佛教寺庙里,我们发誓要使一切生物或无生物证得彻底圆满的觉悟。尽管我们使用"生物"和"无生物"这样的词,但是我们清楚,所有一切都是存在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是虚幻的。一位真正的菩萨能够看到生物是由非生物因素构成的,这样"众生"这个概念就被分解了,这位菩萨也就解脱了。菩萨终其一生致力于把众生度到"彼岸",却不执著于"众生"这个概念。
因为我们习惯于使用名相概念去把握实相,所以不能体会到实相的本来面目。我们建立起一个与实相本身并不相符的关于实相的意象。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练习很重要的原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放自己。它们不是哲学。如果我们试图把佛陀的教导变成教条,我们就错失了它的真正含义 我们抓住了蛇的尾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体验实相,我们练习专注地生活;为了看到事物非我的本性,我们进行观察。很多人误会了佛陀的教导,他们以为他在否认众生的存在。那不是否认。佛陀是在为我们提供一个工具,以帮助我们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解脱。工具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用来被崇拜的。筏不是岸。
前三个概念"我"、"人"、"众生"是从空间的角度提出来的,第四个概念"寿者"是从时间的角度提出来的。出生以前,你存在吗?有"我"吗?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我"的?从怀孕之时起吗?分别之剑将现实切成两块 你不存在的时期和你开始存在的时期。你会怎样继续下去?你死后会重新变成什么都不是吗?这是一个所有的人都会深思的令人恐惧的问题。我死后会发生什么?当我们听到"无我"的时候,我们感到更加害怕。而说"我存在"则是令人宽慰的,所以我们问:"我死后会发生什么?"我们试图抓住一个令我们心安的"我"的概念:"这是世界。这是我。我将继续存在。"关于事物的存在,佛陀曾做过一个简短的陈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依赖于所有其它事物。我们要理解佛陀所说的"存在(有)"的意思。我们关于"存在(有)"的观念或许与佛陀的不相同。我们不能说佛陀肯定"存在(有)"而否定"不存在(无)",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将像抓住了蛇的尾巴一样。当他说:"此有故彼有"的时候,佛陀不是在试图建立一个否定"不存在(无)"的存在理论,那是与他的本意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