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汉服吧 关注:128贴子:1,077
  • 5回复贴,共1

【青史三千,凄惶堪伤】汉服的消亡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身着汉服,宣传传统文化时,常常会听到有人的质疑声。他们说汉服已经自然消失了,又或是汉族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其实,汉服并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人们所遗弃的。对于1645年的那段历史,我们每一个汉民族的人都应当牢记。


IP属地:北京1楼2015-09-01 10:08回复
    崇祯十七年(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李自成兵败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军入关,“定鼎燕京”。伴随而来的就是剃发易服令。
    但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朝汉族官员遵从剃发的为数寥寥。剃发令在清初各地引起的震动极大,它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导致了长期的政局不稳,以至生灵涂炭。


    IP属地:北京2楼2015-09-01 10:11
    回复
      明儒顾炎武很明确地把“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区别开。他的《日知录》中有一段话很值得注意:“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如满清那样使“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他还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这就是后人总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言之,历史上的“易姓改号”的“亡国”就是“亡朝代”,“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亡天下”就是“亡国家”。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节写道:“在汉族官绅看来,大顺政权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号”,朱明王朝的挣扎图存是宗室、皇亲国戚、世袭勋臣之类“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绅士民没有多大关系;而满洲贵族的入主中原则是“被发左衽”(剃头改制),“亡天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应当奋起反抗。”


      IP属地:北京9楼2015-09-01 10:18
      回复
        我们汉服的消亡是一段血泪史,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没有必要去刻意回避,面对历史的态度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汉服的意义绝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单,她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的承载物,复兴汉服就是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就是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祖先曾经为了传承这精神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今天的我们,应当有“了解历史,牢记历史,超越历史”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IP属地:北京10楼2015-09-01 10:19
        回复
          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


          12楼2015-12-08 12:09
          回复
            顶上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03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