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随父亲的工作调动碾转过很多地方。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临淮。那时我们都叫临淮关,后来不知怎么省略叫成临淮了。
最初的家在淮河大坝下面的一个四合院。那时母亲的工作先调动来,父亲还没有过来。于是母亲就带着年幼的我,在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中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一个大水缸、一张小四方木桌、简单的炊具。每到下雨时院里总会积水,有时水漫进屋里,我就可以坐在床边用脚和水玩。
吃水要从淮河里挑,女人们会挎着一篮衣服去河边洗。隆隆的运输船载着两岸的人穿行河面。
午后,坝上人家的小哥哥常常会带我爬到河岸边的柳树上寻找蝉壳。
淮河自从诞生那天开始就养育了数代的淮河人。
后来家搬到临淮工小后的教师家属院,院后门就是条铁路。
喜欢看铁道和火车飞驰而过,夜晚飞速流动和闪耀的灯光。
不知哪里是起点,哪里是尽头。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对远方有了一个向往。
迷恋火车飞驰而过时那种剧烈的、象要窒息的淹没感。
临淮,东临淮河,西临京沪线铁路。一条纵深的长街。
时常的水灾使古镇衰败,镇政府搬迁,大部分的有钱人也都迁到了县城。
古镇逐渐在消亡。
破旧和脏乱,废弃的民居,拆得荡然无寸的大坝……
远离了我和我童年时的记忆。
不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仅仅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符号,而没有人再去关心它的曾经……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临淮。那时我们都叫临淮关,后来不知怎么省略叫成临淮了。
最初的家在淮河大坝下面的一个四合院。那时母亲的工作先调动来,父亲还没有过来。于是母亲就带着年幼的我,在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中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一个大水缸、一张小四方木桌、简单的炊具。每到下雨时院里总会积水,有时水漫进屋里,我就可以坐在床边用脚和水玩。
吃水要从淮河里挑,女人们会挎着一篮衣服去河边洗。隆隆的运输船载着两岸的人穿行河面。
午后,坝上人家的小哥哥常常会带我爬到河岸边的柳树上寻找蝉壳。
淮河自从诞生那天开始就养育了数代的淮河人。
后来家搬到临淮工小后的教师家属院,院后门就是条铁路。
喜欢看铁道和火车飞驰而过,夜晚飞速流动和闪耀的灯光。
不知哪里是起点,哪里是尽头。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对远方有了一个向往。
迷恋火车飞驰而过时那种剧烈的、象要窒息的淹没感。
临淮,东临淮河,西临京沪线铁路。一条纵深的长街。
时常的水灾使古镇衰败,镇政府搬迁,大部分的有钱人也都迁到了县城。
古镇逐渐在消亡。
破旧和脏乱,废弃的民居,拆得荡然无寸的大坝……
远离了我和我童年时的记忆。
不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仅仅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符号,而没有人再去关心它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