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929d7eb412309f7e76fad1a420f0c39/43e3b6fd5266d0166f475c57902bd40735fa352f.jpg)
前言:距离林子祥四十周年纪念演唱会结束已经近半个月,可以说自从预订门票那一天起,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感触,但一直都没动手写下来,因为感觉对演唱会本身而言,用文字和语言来描述或表达,真的是最乏力最无意义的行为。
实话讲,自2016年1月28日晚上8:25分,亲眼见到其本尊那一刻,激动的心情只持续了几十秒钟而已,剩下的时间里,只有沉醉在那已经聆听了25年的嗓音和音乐当中。音乐是最好的沟通利器,远胜过语言,就好像1月30日晚上演唱会结束后,在体育馆闸口近距离接触阿lam的时候,递上签名笔和唱片时候,阿lam望向我,目光慈祥,那一刻,没有什么明星,没有什么歌迷,我们都只是喜欢音乐的人,只是对这个世界还抱有梦想和期待的普通人。所以,除了“唔该、多谢晒”之外,类似于“从东北飞了2000多公里专程来看show”、“听了你25年了”之类的话语,我统统未讲,因为那真的是无用且多余的!
然而这真的不仅仅只是看一场演唱会那么简单,起码对我而言。
20年前,上高中的附近,有一家音像社,现在我还记得它的名字:“苹果音像店”,老板专好卖打口磁带和港台老歌手的磁带。有一次我在那里买到了《最难忘的你》,兴奋不已。老板看着我,指指柜台上摆的一排邓丽君,“我现在就听这个了”,老板的手掌在上面一排,像孔乙己摆出几个铜板的架势,“怀旧啊!”当时正在听nirvana、pearl jam的我,感到十分不解,一点不cool啊!20年后,对于他的话,我已经能够懂得一点点了。
25年前,在初中学校旁的一个商场(如果那可以叫做商场的话,因为这家商场属于综合商场,手套铁锹都卖的那种)的柜台内,我看到了《生命之曲》的磁带,那是中图原装进口版,在当时资讯匮乏的年代,虽然它要卖到17元这样的天价,当时普通引进版是8块钱,我还是掏出压岁钱买了下来,记得当时的售货员还详细打听我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的,可能是怕家长过来找吧。那是我买的第一张林的专辑。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26年前在亲戚家的那个农家小院,当时沈阳刚刚兴起现场直播的电台点歌节目,《真的汉子》几乎每天都播几遍,同期的还有刘德华、黎明、谭咏麟、梅艳芳等等,但唯独林的声音让我觉得与众不同,久久难忘。
时光如逝,人生如梦。
有人说过,少年时候听过的音乐,决定了你一生的口味(或品味)。这一点,是我在定下林子祥四十周年演唱会门票那天,体会到的。那天我拿出珍藏多年的专辑来听,发现虽然多年不听,但我依然记得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调,随口就能哼起。实际上,从94年的《单手拍掌》开始,我就几乎不再怎么听林的音乐了,那是林巅峰期过后,疲劳期的开始。但尽管听过不少歌手、乐队,个人还是最喜欢folk\rock这两种类型,可能,前面的那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吧。
当我坐上从沈阳开往深圳的航班起,我一直都感觉并不是去看一场演唱会、见一个明星,而更像是去看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说的矫情点儿,是去怀念那一去不复返的年代。这种心情,当你喜欢一位艺人超过25年的时候,应该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抱歉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还未切入正题,再写下去,恐怕就要掉入最近颇为人所不齿的“情怀”的怪圈之中。
人老了喜欢唠叨,很正常。林亦如此,有人说这场演唱会其实就是回顾其成长史,毫不为过,相信如果可以的话,林是可以办一场完完全全翻唱经典的show,那些他本人的曲目,相信不过是为了照顾老歌迷而为。
林子祥的成长史
演唱会甫开始,就是向老母亲致敬的英文老歌,没有惯常开场的劲歌劲舞,热闹不足,怀旧有余。
Nat king cole是鼎鼎大名的老牌爵士歌手,其女Natalie Cole也是显赫一时的灵魂乐大咖,她于2015年12月31日去世,林随后翻唱Nat king cole的《蒙娜丽莎》,应该也算是个致敬。
随后的《最爱是谁》,应该算是林抒情慢歌里面经典中的经典,唱到副歌部分,林潸然泪下,唱情歌,是需要些经历,才能唱出其中的情感的。
《wonderful wonderful》来自于Johnny Mathis,对于国人来说,并不是个熟悉的名字,但其最火的50年代,应该是林刚刚接触流行乐的少年时期。除了流行爵士乐,古典音乐也是林的挚爱,所以改编自巴赫曲间奏 《G大调小步舞曲》的《数字人生》其实算是另一种怀旧。
从这首开始,气氛开始火热起来。翻唱paul anka的作品和《丫乌婆》连在一起,节奏欢快,尤其首场还出现了最近十分“走红”的“boxing婆婆”,算是整场的第一个“劲爆点”。
之后是个组曲,查克贝利、猫王,都是50年代摇滚乐刚刚兴起的当家人物,是摇滚乐从黑人时代走向白人时期的根源鼻祖,林自己也表示,除了前面的抒情爵士老歌,rock n' roll也是对其影响重要的一环,那个时代,哪个年轻人会不喜欢呢?
第一位嘉宾出场,是林的中学同学,如今的“大状”王正宇,此君不仅驰骋港岛法律界,居然还是个作曲高手,除了张国荣的名曲《为你钟情》等,林的《摩登土佬》专辑里也有其作曲的一首《只要享和平》。
因为整场翻唱加原唱的曲目有50首之多,所以很多曲目只唱了一部分,但《千亿个夜晚》是为数不多的完整版本,可见此曲对于林的重要。当然,不光是在个人从艺生涯,即使放诸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来看,此曲也是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正是从此曲以及达明的《石头记》、张学友的《真情流露》开始,香港的流行乐彻底脱离了老派的民族小调的范畴,从词曲演唱到编曲,都进入国际流行化的领域,作为新旧乐坛的分水岭,林的彻底西化乃至其唱片公司-华纳公司,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都可以说功不可没。而林在《千亿个夜晚》之后,更是全盘西化,几乎再没有《水仙情》、《再见杨柳》之类民族小调类作品。
《千亿个夜晚》带来整场第一个高潮,副歌段落连绵不断的高音,林以69岁高龄唱来,比巅峰期亦毫不逊色,纵使音色、音高不及30年前,但30年后的豁达气场,都让此曲显得更加恢弘大气、荡气回肠。只听此一曲,已经值回票价!!!
随后的段落,是本人在整场曲目中最欣赏、最激动的一段。作为在60年代从港赴英留学的林,全面致敬了甲壳虫、滚石、埃里克克莱帕顿等英式老摇滚的代表乐团、乐手,白人布鲁斯摇滚的潇洒、癫狂,由林演绎出来,味道纯正,且不失个人特色,其中夹杂的《花街七十号》虽然也算是翻唱之作,但相比原曲更加火辣劲爆。这一大段考验体力耐力的曲目下来,林脸色不变大气不喘,作风实在也有欧美老歌手的风范。叶倩文小姐也在《make my day》里面火辣助唱,光听演唱,根本听不出来是中文歌手所唱。
ray charles也是纵横灵魂乐、爵士乐等诸多领域的黑人盲人歌手,从后面所唱《这一个夜》以及林原创的《单手拍掌》、《林振祥》等来看,类似的爵士摇滚也是其热衷的风格之一。
《这一个夜》将其雅痞中产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那种阅尽沧桑、彷徨若失的孤单心情,也只有林来表述才最靠谱、最霸道。
相比英国流行乐,美产音乐对林的影响并不大,彼得、保罗和玛丽是不多的比较受其喜欢的民谣组合,这一点在以前林的采访中也多次提到,从翻唱的《lemon tree》,也依稀可以看到《分分钟需要你》、《一个人》等原创民谣作品的影子。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林在个人发展之前也曾经有过“夹band”的历史,其实他和玉石乐队只是有多次合作机会,并不能算是乐队的原始成员,但老哥几个亮相的时候,还真挺“乐与怒”的。
《迈步向前》的主歌在大AL唱来,居然有几分粤剧的味道,林是唱不出来这个腔调的。《crocodile rock》是少数翻唱作品没有在大屏幕出现原唱名字和照片的曲目,来自于著名的elton john,林在早期曾经多次翻唱其作品,在88年演唱会还唱过再见黄砖路,91年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是翻唱自ej,另外从林早期的英文专辑来看,对林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令人惊艳的曲目,就是玉石乐队居然翻唱了the doors的经典曲目《light my fire》,这只融合了车库摇滚、蓝调迷幻摇滚的鼻祖级乐队,来自于洛杉矶,就是林在美生活的城市,不过林也曾经说过,对美国当时兴起的嬉皮风,并不感冒。所以也就注定了四十年前,他不会和玉石乐队有更深入的合作,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翻唱正式结束,这一大段正说明了林的音乐根源所在,是寻根觅祖之旅。
接下来的十首歌,都是林的首本名曲,分别致敬了黄霑、林振强、潘源良、郑国江等著名词人,如果说前面的欧美音乐是林的皮肤、血脉的话,这些词人的精心词作,才真正赋予了林作品以灵魂,否则林就只会是在夜总会、电视台翻唱英文歌的“口水歌手”而已。
在encore段落,林演唱了两首当年火爆一时的迪斯科风格的快歌:《成吉思汗》、《阿里巴巴》,80年代港台流行乐刚刚进入内地之时,除了邓丽君、刘文正等抒情风潮,美籍华人费翔在央视春晚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掀起了迪斯科浪潮,蝙蝠衫、紧身裤成为时尚,上述两曲就是当时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但演唱者众多,而林作为始作俑者,却并不为当时人们所熟知。
演唱会在整整三个小时后结束,除了惊讶于林年近七旬仍然体力充沛,嗓音铿锵有力不逊年轻人之外,也对其音乐视野之广、创新精神不断的魄力,肃然起敬。
看了三场演唱会,刚开始时注意其翻唱曲目,后来感叹其唱功(唱功这东西这真的跟年纪无关),再后来注意其颇为奇怪的每句慢半拍的处理方式,可以说场场有不同的感受,内容多多,无法一一表述,就此打住。
如果说,想看一场林的音乐回顾历史,可能会失望,因为类似安排,在林三十周年、三十五周年已经演绎过了;如果只想听林的本本名曲,连《真的汉子》都没有,估计会更失望;但如果阁下对根源音乐感兴趣,对欧美流行音乐发展史感兴趣,对林的音乐来源感兴趣,应该会有所得,这场演唱会,还是令人难忘的。
遗憾的是,在林正当盛年之时,没有机会目睹其风采;幸运的是,在林还能开show之时,我们能在港澳内地之间自由行走,给自己不算精彩的人生,增添一些暖意,不留下一丝遗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