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和p的后花园吧 关注:20贴子:3,719
  • 5回复贴,共1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唐《大唐西域记》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都是以玄奘为中心人物,甚至神化了玄奘。但是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于是就开始了中心人物从三藏到猴王的演变。

白蛇的故事也是一样,最早见于南宋的《西湖三塔记》到明末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那时白娘子还是一个可怕的蛇精,动辄威胁许仙,“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此后,白娘子的形象越来越光辉,乾隆时期的《雷锋塔传奇》到今天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都是这样。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第一次把这些妖怪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人公,而不仅是爱情故事的一方。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狐鬼多是旁观者,从旁揭示真相,引人联想。

这些故事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呢?
为什么人会逐渐地把“妖”当作中心人物,并不断地美化?

如果说白娘子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封建妇女要求解放云云,像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里提到的越是妇女受压迫的地方,越多这种女巫之类的故事。就是因为现实社会的缺失,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寻求并且得到满足。

那么其他呢?

我很好奇我们对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反观我自身,大概也就是叶公好龙一类。

把它们当作我们的寄托我们的愿望,是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到的?是怎样意识到的?

就像为什么唐代的高僧故事到了南宋就变成了猴行者故事?中间经历了什么?

是社会历史的动荡变迁么?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人们的觉醒么?




1楼2008-07-16 17:25回复
    • 125.85.198.*
    我写了那么多都没了吗


    2楼2008-07-16 23:09
    回复
      • 125.85.198.*
      我的意思是

      我慢点说

      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的发展也许都面对的是不同的情况和原因

      妲己始终是不好的妖精呢~这样的故事应该很多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到


      3楼2008-07-16 23:12
      回复
        还有那个猴子
        不是来自印度么,也许是后来传入的


        4楼2008-07-16 23:21
        回复
          西游记的情况很复杂,用儒释道解释的都有
          但如果就单说好玩(谢谦就这么说)

          也许讲玄奘的故事太不好玩了~~

          呵呵,看来你适合去学文献学哦


          5楼2008-07-16 23:24
          回复
            你是说哈努曼?
            本来取经就是去的印度,所以受那边影响是必然。
            我是在想这个过程的原因。
            就连你说的妲己,我现在也看到了说她好的版本。
            大概是人希望看到的就是美的好的,所以才会这样?

            文献学不好玩儿啦。
            我只是偶尔想一下。
            其实语言学更不好玩儿,我好久没看语言学了,希望今天能看完文学史。然后就可以重头开始了。

            我其实什么专业都没兴趣。= =


            6楼2008-07-17 12:15
            回复